布穀鳥(動物)

布穀鳥(動物)

布穀鳥又稱杜鵑,多數居住在熱帶和溫帶地區的樹林中。古時子鵑子規、伯勞、謝豹、杜宇、杜鵑都指的是這種鳥。鳥綱,鵑形目,杜鵑科,杜鵑屬的統稱。

基本介紹

  • :鳥綱
  • :鵑形目
  • :杜鵑科
  • :杜鵑屬
布穀鳥,布穀鳥體形大小和鴿子相仿,但較細長,上體暗灰色,腹部布滿了橫斑。腳有四趾,二趾向前,二趾向後。飛行急速無聲。
布穀鳥
主題詞:布穀鳥 鳥類 動物
其中杜鵑的稱呼是源於古蜀國一個美麗而憂傷的愛情傳說,傳說蜀王杜宇的宰相鱉靈,曾開通三峽,根治了蜀中水患。杜宇遂將王位相讓,並化成了杜鵑鳥,每到春天,就要不住啼鳴,鳴聲似乎喚人們“快快布穀”,因此被人們又稱為布穀鳥。由於啼鳴不止,常常啼出血來,滴下的血就化成了火紅杜鵑。後來由李商隱寫進了“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的千古悽怨的《錦瑟》。當然這只是一個神話傳說,正如宋代詩人楊萬里一句詩說的,不過是杜鵑花“開時正值杜鵑聲”而已。
在歐洲,布穀的叫聲意味著春天的到來,因為布穀每年都在非洲度過冬季,到了3月份歐洲氣候轉暖時再返回來。交配後,雌性布穀就準備產蛋了,但它卻不會自己築巢。
它會來到像知更、刺嘴鶯等那些比它小的類的巢中,移走原來的那窩蛋中的一個,用自己的蛋來取而代之。相對於它的體形來說,它的蛋是偏小的,而且蛋上的斑紋同它混入的其他的蛋也非常相似,所以不易被分辨出來。如果不是這樣,它的蛋肯定會被扔出去。
布穀蛋比其他蛋早孵化。幼出來後,會立刻把其他的蛋扔出巢外。它之所以這樣做, 是因為它不久就會長得很大,需要吃光養母所能找到的全部食物。
布穀在春天飛回歐洲,停歇在木樁上、樹枝上或電線上,呼響配偶。布穀得名於它的叫聲:一種很易辨別的”咕咕”聲。
一隻布穀的幼正在由它的養母----一隻比它小得多的刺嘴鶯餵食。它需要的食物相當於3---4隻其養母親生的幼本來需要進食的總量。
趁其他沒看見時,布穀在它們的巢中產蛋。它必須非常迅速地做完這件事。它的蛋有著特別厚的外殼,這樣在落入巢中時就不會碎掉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