媵

媵,原本指隨嫁的人或物,男女都可以作媵。春秋戰國時期,媵女單指陪嫁出去的女性。主人出嫁一般作媵的是貼身婢女或一生相伴的好姐妹親戚。主人出嫁後隨嫁媵妾可以封公主、妃子之類的(是否要封妃最終還是看皇帝、大王的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媵
  • 拼音:yìng
  • 出處:《儀禮·士昏禮
  • 釋義:隨嫁,陪送出嫁
讀音,解釋,出處,古籍解釋,

讀音

媵:yìng

解釋

媵:<;動>(形聲。從女,朕(zhèn)聲。本義:指隨嫁,陪送出嫁)同本義 [accompany]

出處

媵御餕。——《儀禮·士昏禮》。註:“古者嫁女,必娣侄從之,謂之媵。”西周之前,“媵”僅僅是送嫁之意,而無陪嫁之意。
以媵秦穆姬。——《左傳·僖公五年》
又如:媵婢(陪嫁的婢女);媵從(陪嫁的女子);媵女(指侄娣從嫁者)。亦指以臣僕陪嫁。如:媵臣(古時隨嫁的臣僕);媵從(隨嫁的臣僕);媵御(古婚禮中男女雙方的侍從)
相送;致送 [give;present]
媵,送也。——《爾雅》
布席於奧。——《儀禮·士昏禮》。註:“媵,送也。”
媵觚於賓。——《儀禮·燕禮》。注;“媵,送也。”
魚鱗鱗兮來媵予。——《楚辭·九歌·河伯
有莘之婦。——《楚辭·天問
yìng
<;名>
古代嫁女時隨嫁或陪嫁的人 [bridesmaid]
從衣文之媵七十人。——《韓非子·外儲》
未幾,僖公為諸兒聚宋女。魯、莒俱有媵,諸兒愛戀新婚,兄妹蹤跡益疏。——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
小妻 [concubine]
且買妾納媵,因聘為資。——南朝梁·沈約《秦彈王源》
又如:媵侍(妾和婢);媵御(姬妾);媵嬖(寵妾)
庶賤者,服役的女人 [humble person]
媵人持湯沃灌。——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又如:媵婢(侍婢);媵母(普通婦女)
yìng
ㄧㄥˋ
古代指隨嫁,亦指隨嫁的人:“妃嬪~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
古代稱姬妾婢女:妾~。~侍。
送,相送:“波滔滔兮來迎,魚鄰鄰兮~予。”
鄭碼:QUZM,U:5AB5,GBK:EBF4,五筆:EUDV,
筆畫數:13,部首:女,筆順編號:351143113453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以證切,音孕。《說文》送也。《釋文》古者同姓娶夫人,則同姓二國媵之。《釋名》三品曰姬,五品曰媵。《左傳·成八年》凡諸侯嫁女,同姓媵。
飮爵亦曰媵。《儀禮·燕禮》主人媵爵於賓。《注》先飮一爵,後一爵從之也。
凡送皆曰媵。《楚辭·九歌》波滔滔兮來迎,魚鱗鱗兮媵子。
寄物為媵。本作𦩩。《揚子·方言》𦩩,寄也。從月。俗從月,非。 一作𠊶。月字從冂內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