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寧營

威寧營

威寧營,是一座古代本溪地區聞名的古城。據《本溪湖史》記載古城在1904年日俄戰爭後遭到嚴重破壞,民俗中有“喬馬李不分家”之說,可見此地三大姓原本是一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威寧營
  • 所屬地區:中國東北
  • 地理位置:遼東歷史名城
  • 著名景點:古代本溪地區聞名的古城
概況,歷史,

概況

【遼東歷史名城】—— 威寧營
歲月滄桑,威寧營記載了本溪的歷史風雲,留下了悠悠歷史的見證。威寧營的歷史使得它成為一座古代本溪地區聞名的古城。

歷史

威寧營歷史悠久,在此地曾出土過戰國“刀幣”、漢代“五銖錢”和北宋 “皇宋通寶”鐵錢等,古城遺址處還出土了一些古代陶器,這些珍貴的文物收藏在本溪市博物館中。據《東三省古蹟遺聞》書中記載:“威寧營在本溪滿族自治縣東十里許,南臨太子河,東西環山,北為通奉要道,形勢險要,是遼東重鎮也”。據民間相傳,唐朝薛禮征東時,屯兵於此,依山沿河築城為營。唐代著名女將,一代巾幗豪傑樊梨花被冊封“威寧侯”,方圓百里作為封地,威寧營便得名於此。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因年代久遠,無法確切考證真偽。據歷史學家解釋,明朝遼東建築城堡的名稱多有炫耀武功,希望長治久安之意,而“威寧營顯然有軍隊威震此方,保護一帶安寧之意,得名“威寧營”也在清情理之中。歷史學家還有一種說法:明代遼東城堡的名稱多有炫耀武功、希望長治久安之意,此地得名“威寧營”也在清情理之中。
威寧營民俗中有“喬馬李不分家”之說,可見此地三大姓原本是一家。這可能與清初“跑馬圈地”有關。據李氏族人說,在300多年前,李氏祖先是大清鑲黃旗,跟隨努爾哈赤來到威寧營,從李氏高祖李來色起,已再威寧營生息300多年,繁衍了14代子孫。威寧營李氏家族300年前的清代祖墓,有康熙和乾隆的年間碑刻為證。歷史悠久的“李氏清代古墓”在本溪地區並不多見。
據李氏族人回憶,古人講樊梨花是名將薛禮之子薛丁山之妻,因為本溪地區確實有很多“薛仁貴征東”的歷史遺蹟。如“滴水寺”是李世民所封,南芬有薛禮的“思山嶺”、“下馬塘”,明山區有“窟窿山”和“威寧營”等。據考證,唐代巾幗英雄樊梨花的點將台在威寧營城北牆下,點將台用青磚壘砌,裡面用黃土夯實,長25米,寬14米,高2米。台上有一間“九聖祠”,祠前左右各有旗桿,“九聖祠”供奉中國歷代九大聖人,東側長有一棵高大粗碩的古松。直至上世紀50年代,李氏族人逢年過節都要在九聖祠磕頭朝拜。對此,不少李氏族人還記憶猶新,可惜點將台毀於“文化大革命”時期,古松也被連根掘倒。
史書記載:“明朝曾在威寧營築城,城周圍兩公里,東西設兩個城門。”考古發現威寧營古城至今仍有北城牆牆基,點將台和護城壕的遺蹟尚可辨認。據《明實錄》記載,明成祖時威寧營已成為遼東最大的煉鐵廠,年產鐵達“萬餘斤”。史書說在明萬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威寧營城曾修補過一次。日本人所著《本溪湖史》中也有關於威寧營的記載:“威寧營距奉天100里,城周圍四里,東西兩門,明時築成。”這和《明實錄》等史書記載吻合。
到了清代,威寧營城池尚保存完好。據《本溪湖史》記載古城在1904年日俄戰爭後遭到嚴重破壞。據《滿文老檔》記載,清河堡、鹼廠堡、威寧營城堡等本溪地區兩紅旗管轄,當時是努爾哈赤的次子札親王代善的領地。
歲月滄桑,威寧營記載了本溪的歷史風雲,留下了悠悠歷史的見證。威寧營的歷史使得它成為一座古代本溪地區文明的古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