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優3號

威優3號

“威20”不育系與“IR661”恢復系組配的雜交水稻組合。屬中稻型,偏感溫組合,溫度、光照、水肥等生育條件對其生育期都有影響。穀粒較大、飽滿,呈長橢圓形、無芒,結實率80-92%,千粒重29-31g。落粒性中等,米質好,腹白小,米飯軟潤可口,脹性較小略粘。適應性較廣,抗逆性較強,沿海、平原、山區一般稻田均可種植。中抗稻瘟病,不抗其他病蟲害。

基本介紹

品種來源,特徵特性,栽培要點,適應地區和產量水平,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物種分類,主要價值,

品種來源

“威20”不育系與“IR661”恢復系組配的雜交水稻組合。

特徵特性

穀粒較大、飽滿,呈長橢圓形、無芒,結實率80-92%,千粒重29-31g。落粒性中等,米質好,腹白小,米飯軟潤可口,脹性較小略粘。

栽培要點

(1)稀播培育適齡壯秧。作連作晚稻栽培秧齡為20-25天,6-7片葉,畝播種量掌握在10-12.5kg;秧齡30天,葉齡8葉以上者,每畝播種9-10kg為好。
(2)合理密植,科學用肥。畝插2.2-2.5萬叢,每叢2粒穀苗,基本苗8萬-10萬(包括分櫱)。秧田要施足基肥,及時追施“斷奶肥”和適當重施“送嫁肥”。大田畝需純氮11-14kg,並要求多施有機肥、配合施用磷、鉀肥。總施肥量的75-80%用於基肥和前期追肥,20-25%用於幼穗分化肥和壯尾肥。
(3)管水和病蟲害防治。前期管水一般掌握淺水,中期畝莖櫱數達21萬左右即開始擱田,然後乾乾濕濕,到抽穗灌漿期恢復淺水層,臘熟期以後乾濕相間,成熟前8-9天斷水落乾。病蟲防治主要應做好螟蟲、稻葉蟬、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和白葉枯病的防治工作。

適應地區和產量水平

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建陽、寧德、莆田、晉江、龍巖、三明等地區。一般畝產400-500kg,高的可達600-650kg。

植物學史

“威20”不育系與“IR661”恢復系組配的雜交水稻組合。

形態特徵

株高80-92cm,株形緊湊,分櫱力較強,莖稈粗壯,根系發達。主莖總葉數15-16片,葉片寬大、葉鞘、葉耳、稃尖、柱頭均為紫紅色。後期轉色好。稻穗半圓形,穗長21-23cm,著粒較密,每穗粒數108-132粒。穀粒較大、飽滿,呈長橢圓形、無芒,結實率80-92%,千粒重29-31g。

生長環境

屬中稻型,偏感溫組合,溫度、光照、水肥等生育條件對其生育期都有影響。在晉江以南低海拔地區可作早稻和連作晚稻栽培,其他地區宜作連作晚稻和中稻栽培。
適應性較廣,抗逆性較強,沿海、平原、山區一般稻田均可種植。中抗稻瘟病,不抗其他病蟲害。

分布範圍

晉江以南低海拔地區

繁殖方法

人工種植

栽培技術

該水稻喜高溫、多濕、短日照,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發芽最低溫度10~12℃,最適28~32℃。分櫱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適溫30℃左右;低溫使枝梗和穎花分化延長。抽穗適溫25~35℃。開花最適溫30℃左右,低於20℃或高於40℃,受精受嚴重影響。
相對濕度50~90%為宜。穗分化至灌漿盛期是結實關鍵期;營養狀況平衡和高光效的群體,對提高結實率和粒重意義重大。抽穗結實期需大量水分和礦質營養;同時需增強根系活力和延長莖葉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穀約需水500~800千克。

物種分類

雜交水稻

主要價值

食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