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天塹兩合岩

威信天塹兩合岩是一處景點,距威信縣城扎西五公里,景點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威信天塹兩合岩
  • 地理位置:威信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簡介,關於威信天塹兩合岩,

簡介

天塹兩合岩距威信縣城扎西五公里,該景點是由於地層斷裂和水融作用形成的一條寬50米,高300米,長800米的峽谷,扎西河從中咆哮而過,兩岩岩壁對峙,仿佛立即合攏之勢,故名“兩合岩”,1935年,中央紅軍於2月 6日至8日在莊子上召開政治局會議,討論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即《遵義會議決議》後,穿過河水湍急的兩合岩古棧道,進入扎西。 兩合岩峽谷兩邊懸崖高聳入雲,筆直如刀,氣勢磅礴,充滿著逼人眼目、攫人心魄的莽然霸氣,是紅軍長征中遇到的第一道險關,陳雲同志在《隨軍西行見聞》里寫的“……尤以兩合岩最為險要,只要道路破壞五尺,軍隊即無法通過”,就是寫這裡。兩合岩景區有一巨大的溶洞,洞名叫朝佛洞,洞深500米,最寬處50米,洞頂處有一朵天生的石蓮花,高8米,腰圍25米,外形呈黃色花瓣,石蓮花開,正應了易經里的否極泰來之說,因此遠近的人們都把石蓮花當神,常年供以香火朝拜,朝佛洞的名稱便是由此而來,而蓮花後有一個小水窩,常年不乾,人們稱為“神水”。洞內出土古生物化石和骨針,考證結果證實,為新石器時代人類遺址,即大約在5000多年前,威信就已經有了人類居住,我們的歷史和文明也就可以追溯到遙遠的5000年前。
威信天塹兩合岩威信天塹兩合岩

關於威信天塹兩合岩

兩合岩屬扎嶺山脈延伸至此斷開,扎西河從中穿過,形成一條寬僅30米的峽谷,峽谷長約500米,高約300米。兩岸岩壁對峙,高聳雲天,其勢陡峻、雄奇,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立於谷底仰視,僅“一線天”而已,故名兩合岩。兩合岩的來由,當地人有詩一首:“兩岩天生夾一縫,水出汪洋良田來。 不是天然鑄成就,人間誰敢能效尤。”
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在參觀時留下的一些詩句,從中也能驗證兩合岩的險峻。有一首已經無法考證作者及寫作年代的詩這樣寫道:“刀削斧劈鬼見愁,英雄到此也低頭。仰頭只見天三尺,舉足不知何處求。”1986年,老紅軍、雲南省原省長劉明輝來到兩合岩重走長征路,回憶起當年紅軍長征經過天險兩合岩的一幕幕,感慨萬千,劉明輝題詞:“兩山夾一洞,抬頭一線天。”曾擔任過周恩來總理警衛員的紅軍老戰士吳吉清同志來參觀後說:“兩合岩比臘子口還險。” 威信縣詩詞楹聯學會會長潘孝正撰聯:“九曲羊腸連絕壁,兩頭虎口踞雄關。”
兩合岩除了險以外,大自然還造就了眾多的奇觀異景,十分美麗,令人遐想。
由南往扎西方向行走,抬眼一望,首先吸引眼球的是在扎嶺山的懸岩半壁上鑲嵌的一道石門,門高3米,寬2米,門框突出1米。當地百姓有詩一首贊云:“ 懸岩半壁一石門,天衣無縫自就成; 岩高門厚從未啟, 誰知內中何許人?”
在峽谷右側峭壁間,有一羊腸古道,為岩間鑿出,長約五六百米,寬僅一兩尺,為石坎至扎西南北交通要道。這就是當年紅軍長征走過的古棧道,至今基本完好。我們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古棧道間,停下腳步,向上仰望,但見青岩幽谷,一刀切的懸岩絕壁高聳入雲,谷內兩壁草木蔥鬱,飛鳥啁啾。西面絕壁鐫刻的“兩合岩”三個大字非常醒目。腳下河水滔滔,河裡怪石峋嶙,滾滾狂濤向南奔流,聲如雷鳴,在峽谷中久久迴蕩,波浪衝擊發出的浪濤聲在狹縫中發出怒吼的迴響,令人毛骨酥麻,兩腿顫抖。
兩合岩天塹早已變通途,古棧道後來成為一條溫習長征的路,遊客和黨員幹部重走長征路,體驗當年紅軍長征過天險的艱辛。
兩合岩峽谷東南面山腰有一大溶洞,洞深200米,寬50米。洞頂層100米處有一鐘乳石如天生的巨型蓮花,石蓮花高8米,腰圍25米,外形呈黃色花瓣,雄偉壯觀,造型生動,惟妙惟肖。石蓮花後有一個小水窩,大50公分,深2市寸,窩中經常容滿一凼水,常年不乾,人們稱之為“神水”。從古以來,當地人們把這朵石蓮花當神來叩拜,禱告磕頭,求水討藥,每日香菸繚繞,燒香磕頭的人絡繹不絕。
上世紀80年代,洞內曾出土包括骨針及熊貓、馬鹿、犀牛等動物化石,為新石器時代人類遺址。
溶洞口建有停車場、綠地,石壁上勒石銘刻有毛澤東的長征詩《紅軍不怕遠征難》和紅軍歌謠《二月裡來到扎西》,樹立石碑刻有陳雲的《隨軍西行見聞錄》。
1935年2月,中央紅軍長徵集結紮西,9日,軍委縱隊從院子出發返回大河灘,經兩合岩進駐紮西,陳雲的《隨軍西行見聞錄》這樣寫道:“以後經川黔邊沿赤水河上遊走,經過許多小路,為紅軍西行以來湘黔兩省從未經過之小路,尤以兩河隘[兩合岩]為最險要。由兩河隘(兩合岩)進威信縣為三十里,兩邊削壁中有水溝,一邊山崖上鑿一人行道而通過,只要道路破壞五尺,軍隊即無法通過。歷盡無數困難,而達到雲南之威信縣(舊名扎西,在滇黔邊)。”紅九軍團長征轉移至兩合岩附近,2月11日,軍團政治部召開了排以上幹部大會,動員行動方針,傳達了中央關於創建雲貴川蘇區根據地的決定和任務。同日,軍委縱隊回師時,由扎西出發,經此至大河灘石坎子宿營,紅一軍團由此進至扎西。
而今,兩合岩已不如過去險要。1973年修建扎西至石坎的公路,沿河炸岩鑿路,架起一道兩大拱、6小拱月亮型拱橋,鑿通90米山岩隧道,公路從兩合岩夾縫中橫穿而過,從此天塹變通途。隧道的出入口刻有兩幅對聯:
上道口:雲鎖一線驚天險  橋飛兩壁變通途
下道口:萬里風雲涌兩合  千秋偉業耀扎西
1985年11月,兩合岩被威信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6月,兩合岩被昭通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央紅軍長征路經舊址——天險兩合岩,集革命遺址、自然景觀和文物為一體,是威信縣紅色旅遊精品景點之一,是黨員幹部、中小學生及廣大遊客開展重走長征路活動及體驗紅色之旅的必經之地,對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飽覽了兩合岩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觀,走完當年紅軍長征經過的岩壁古道,撫摸著石壁上的碑刻,心中油然而生一聯:峽谷尋古道,問兩岸青山,山間白雲,可記當年紅軍越險灘?憑欄觀勝景,眺洞外煙波,波中飛虹,且看今朝美景競風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