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附湯(《備急千金要方》)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姜附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八。主治痰冷癖氣,胸滿短氣,嘔沫頭痛,飲食不消化;亦主卒風。

基本介紹

  • 名稱:姜附湯
  •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八
  • 組成:生薑、附子
  • 主治:痰冷癖氣,胸滿短氣,嘔沫頭痛,飲食不消化;亦主卒風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方義,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生薑八兩,附子(生用,四破)四兩。

用法用量

上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主治

痰冷癖氣,胸滿短氣,嘔沫頭痛,飲食不消化;亦主卒風。

方義

薑汁、附子二味,辟冷癖,其力倍專,乃乾薑附子湯之變法。彼取溫中,故用乾薑,此取滌痰,故用薑汁,兩不移易之定法。

附方

名稱:姜附湯
組成:乾薑(炮)、附子(炮裂,去皮臍)、甘草(炙)、桂(去粗皮)、當歸(酒浸,切,焙)、白朮、細辛(去苗葉)、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
用法: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主治:中風,失音不語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
名稱:姜附湯
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乾薑(炮)、葛根、甘草(銼,炙)、桂(去粗皮)各三分,芍藥半兩,麻黃(去根節,先煮,掠去沫,焙)一兩半
用法:罩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盞,人大棗二枚(去核),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取汗,未汗再服
主治:傷寒巨陽中風,項背強,嗇嗇惡寒,汗不出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二
名稱:姜附湯
組成:白豆蔻(去殼)半兩,附子(七錢,炮)一個,縮砂仁三錢,白姜(炮)一兩,甘草半兩
用法: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八分,空心服
主治:脾虛腹脹,嘔吐痰飲,食不進,或發寒熱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四
名稱:姜附湯
組成:黑附子(生,去皮臍)
主治:瘴毒陰候,發熱或寒,煩躁,手足冷,鼻尖涼,身體疼重,舌上苔生,引飲煩渴,或自利嘔逆,或汗出惡風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九引《廣南衛生方》
製法:每個分作四份,每份用水一盞半,入炮黃耆、乾薑二錢,切作片子同煎至八分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滓再煎

重要文獻摘要

《千金方精版》:“主治痰冷澼氣,胸滿短氣。飲食不消化的處方。生薑八兩,附子四兩,將以上兩味中藥分別研細,加八升水煎取二升藥汁,分成四次服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