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耀南

姜耀南

姜耀南,1951年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畫院執行院長 ,中國觀音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企業書畫院副院長。

姜耀南先生擅長人物畫,是我國當代最具實力的人物畫家之一,與范揚,馬海方,王西京並稱四大家,中國人物畫徐蔣體系傳承人。中國畫《集貿市場圖》獲全國群星獎。中國畫《荊山遺韻》獲中國西部大地情全國中國畫大展優秀獎。 中國畫《老班子》入選第六屆全國工筆畫大展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連環畫《歧路亡羊》作品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水墨畫《子龍街的黃昏》入選第五屆深圳國際水墨畫大展並被深圳美術館收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耀南
  • 別名:耀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省當陽市
  • 出生日期:1951年6月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湖北美術學院
人物畫成功因素,立意,筆墨,結構,宗教人物畫,主要成就,代表作品,作品賞析,

人物畫成功因素

立意

姜耀南人物畫的成功,一在於其立意。自古以來中國人物畫的功用都限於記志歷史、鑑戒賢愚,成教化、助人倫,姜耀南卻自覺地選擇了以文化基因的傳承作為其作品的根本指向。他從長江流域楚文化的活化石中尋覓那些閃光的璞玉,帶有荊楚特色的“石板家業”(民間打擊樂器)以及被荊山風雨敲打的老農的滄桑的手臉,構成了一幅幅交響樂章,沒有說教,沒有誇張,我們可以從中領略到楚之先民開啟山林的篳路藍縷,以及楚樂、楚書、楚畫的瑰奇浪漫,這是在主題性繪畫受到多元衝擊後而獨辟的蹊徑。
姜耀南照片姜耀南照片

筆墨

姜耀南人物畫的成功,還在於其筆墨的清麗。筆墨語言是橫亘在所有中國畫家面前的高山,經過20世紀美術革命的折騰,今天的畫家筆墨觀較之古人已經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為了矯正清末摹古之風的輕弱流弊,以黃賓虹、吳昌碩為代表的畫家的筆墨觀開始轉向渾厚、蒼老,加之社會時代的急劇變化,造成人們對古典清麗審美觀的失憶。而姜耀南則緊緊抓住了這一沉潛已久的傳統文脈,使得他的人物畫產生了與眾不同的風格,那就是似薄實厚、惜墨如金的端莊夾秀麗、清水出風容。而這一美學特徵,又正是與渾厚質樸的中原文化相對應的楚文化的特點。姜耀南的系列觀音藝術作品,是其清麗筆墨的代表,其觀音人物面相端莊秀麗,用筆流暢,在粗細、濃淡間對比強烈,轉換自如,設色清雅不俗,堪稱大家之作。

結構

姜耀南人物畫成功的因素之三,便是他的結構的嚴謹。其畫絕無那種使筆逞氣的粗放止舉,一些傳神的部位處理得十分細膩。細節決定成敗,在他的人物畫中反映得很充分,猶如山水的五日一山,十日一水,那是百鍊成鋼的繞指之柔,那是九朽一罷的窮精極微。中國畫人物的品讀,常常會有“得意忘形”的現象,那就是被畫面筆精墨妙的效果所吸引而忘卻結構的準確性。姜耀南的畫卻做到二美兼備,每一個人物都經得起嚴格推敲。他作畫心靜如水,筆不妄下,成功率極高,很難看到他的廢畫。僅僅這一點,與今天無可遏制的快節奏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這種反差正是中國畫藝術感染力的關鍵所在,是中國畫藝術價值高低的標尺。因為藝術的高標在於讓人安靜,而不是使人躁動,使人躁動的是廣告和引誘。
荊山遺韻荊山遺韻

宗教人物畫

姜耀南的繪畫風格特殊而多變,其工筆作品早期以八十年代即入選全國美展的“歧路亡羊”和“趕群滾”為代表,近幾年來則在“老班子”、“守望”等作品上獲得了進一步的發揚光大。而姜耀南的觀音系列作品,則代表了其人物畫的另一個重要方向。個人認為,要評點其觀音作品,必須要從整個宗教繪畫史出發,在宗教人物畫的大背景中來理解其作品的特殊意義。
人物畫自魏晉時期濫觴,湧現了以顧愷之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畫大師。佛教的傳入,玄學的風行,專業畫家隊伍的確立,促成人物畫由略而精,宗教畫其時尤為興盛。盛唐時期,吳道子把宗教人物畫推進到了極富表現力、生動感人的境地 。
南宋以前,傳統人物畫多採用白描的繪畫樣式,採用工筆重彩以表現宗教人物的莊嚴肅穆。自南宋受禪宗思想影響,梁楷的潑墨、簡筆寫意人物畫,標誌著寫意人物畫肇興,中國人物畫開始朝另一方向發展,仕女畫、高士畫大量出現。但是,總體而言,宗教人物畫仍基本沿襲傳統的路數,追求人物表現的工細精當,設色的大膽妍麗。這種繪畫方式使宗教人物畫具有濃郁的裝飾風格,多在宏大的畫面中以極為複雜震撼的形式講述佛教故事,催人感化。《法界源流圖》(又名《千佛圖》)這一代表著佛教繪畫最高水平的藝術作品,初繪於1180年,直至清乾隆年間由宮廷畫家丁觀鵬最終完成,正是這種藝術表現手法的典型代表。
姜耀南
姜耀南的觀音系列作品第一次打破了宗教人物畫的繪畫傳統,將寫意人物畫的方法融會入宗教人物的表現之中,並借觀音這一特殊的宗教人物形象為契機,開創了宗教人物畫的新篇章。
觀音又稱觀世音,觀自在。其信仰自三世紀傳入我國以後,很快地便在各地蓬勃發展起來。如今在我國供奉觀音菩薩的寺院隨處可見,口誦「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信眾不計其數,俗諺雲:「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觀音菩薩無疑是國人最熟悉的大乘菩薩。
不同於一般高高在上的宗教人物,觀音信仰在其近兩千年的發展歷程中,與中國文化慢慢融合,從印度美術中的男相菩薩,演變成一位有如慈母一般的女性菩薩。中國化的觀音信仰及其畫像多受民間文學的影響,發展出來多種特殊的觀音形式,較常見的有白衣觀音,送子觀音,魚籃觀音,南海觀音等。明代民間尚依《楞嚴經》〈二十五圓通法門〉或《法華經》〈普門品〉所說,觀音菩薩隨類應化,化現為三十餘種不同人物為眾說法的經義,匯集了當時流行的三十二或三十三種觀音形象,成為「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像」或「三十三觀世音菩薩像」,其中大部分的圖像不見於經典的記載,是觀音信仰中國化最具體的表徵。
從上述表述中可以發現,觀音可以說是最適合採用寫意方式來表現的宗教人物了。其多變的形態和柔美的女性形象可以完美地借用寫意仕女畫的表現手法來加以渲染和表征,同時,其冰清玉潔的情態及相關的繪畫元素,如蓮花,楊枝,淨瓶,念珠等又切乎文人畫以豪放而簡潔的筆墨追求人物神韻的需要。
作品:老班子作品:老班子
姜耀南繪畫近四十年,擁有極其紮實的繪畫基本功,其早期的連環畫和西畫功底,使其能夠在繼承傳統和吸收外來技法上,有所突破和發展。其觀音用筆上即有寫意畫的豪放、飄逸,往往在筆墨的若有若無之間展現觀音的神韻;同時在表現觀音面部和衣紋時,又沿襲了工筆白描畫的精緻刻畫與流暢線條;觀音形態優美,比例恰當,用筆簡繁搭配,設色淡雅,一改傳統宗教畫過於追求裝飾性,流於“匠氣”的俗弊。
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姜耀南的觀音系列作品融化物我,創製意境,在“意”,“韻”的追求上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其觀音
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真正顯示了中國畫的精華所在。在構圖上,姜耀南的觀音畫不再追求過於故事化的表現,其“三十三觀音”系列,以宗教文獻記載的“三十三觀音”基本情態為依託,形成簡潔而又明快的畫面形式。雖依託宗教題材,卻又能跳出宗教畫的束縛,將個體的人物置於畫面的中心,對美學上的追求和對宗教氛圍的把握有機融合在一體。

主要成就

出版有<山鄉新社員>,<黑娃照相>,<五二班日誌>,<南昌起義>,<三十三觀音>,<怎樣畫觀音>,《姜耀南畫集》,《姜耀南人物畫》,《姜耀南水墨人物》,《中國當代名家畫集/姜耀南》等多部連環畫及畫集,畫冊.
作品<歧路亡羊>,<荊山遺韻> 入選第七.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集貿市場圖>獲全國群星獎,<故事〉>獲中國西部大地情全國中國畫大展優秀獎,<老班子〉獲第六屆全國工筆畫大展優秀獎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守望>獲第四屆'汝瓷杯'全國中國畫大展金獎,<大堰牛>獲'鳴鳳山杯'全國書畫大獎賽金獎,<子龍街的黃昏>入選第五屆深圳國際水墨畫大展並被深圳畫院收藏,<守望>獲'盛世丹青'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優秀獎並被廈門美術館收藏.<仕女>入選<翰墨春曉>全國 當代著名國畫家精品全國巡迴展,<咱爹咱媽>入選<錦繡中原>全國中國畫作品展,<許家灣的獅子班>入選2012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代表作品

《山鄉新社員》、《五二班日誌》、《南昌起義》、《歧路亡羊》、《三十三觀音》、《集貿市場圖》、《荊山遺韻》、《老班子》、《大堰牛》、《守望》等等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