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盡還源觀

妄盡還源觀

《妄盡還源觀》,全稱《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一卷,是法藏晚年寫的一部賢首宗的觀法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妄盡還源觀
  • 全稱: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 屬性:觀法著作
  • 作者法藏
簡介,六種觀法,顯一體,起二用,示三遍,行四德,入五止,起六觀,

簡介

據他說是備尋三藏教典而集成的。此觀的義旨和法藏的其他著作一樣,建立在圓融法界無盡緣起論上。全書分作“顯一體,起二用,示三遍,行四德,入五止,起六觀”等六門。前三門是趣入的觀門,顯示眾生心中本來具有的性德及從此所起重重無盡的德用。後三門正明觀法,其中行四德是了悟圓融法界無盡緣起的理趣從而發菩提
心行自行化他的四德,是為觀法打下基礎的。

六種觀法

《妄盡還源觀》的中心實在是止觀兩門,尤其是最後的六種觀法。

顯一體

一體是自性清淨圓明的心體,即是如來藏中法性之體。此心體從本以來,性自滿足,處染不垢,修治不淨,在聖不增,處凡不減,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妄盡還源觀》的第一門,便是顯示此一切眾生本來具有的自性清淨心,為華嚴行者依解起行悟入法界的指導原理。

起二用

從自性清淨圓明的心體,起二用:
(一)海印森羅常住用,又名海印三昧,是說真如本覺,妄盡心澄,眾德同時炳然圓明顯現,森然交羅,常住不動,猶如大海,風息水澄,萬象齊觀。
(二)法界圓明自在用,又名華嚴三昧,是說菩薩廣修萬行,契理稱真,成就眾德,普周法界而證菩提,放大光明,度脫眾生,布施、持戒、忍辱、精進及禪定、智慧、方便、神通等一切自在,無有障礙。

示三遍

海印、法界二用一一都周遍法界。周遍有三種:
(一)一空普周法界遍,一切事法都無自性,要因真如理體而得成立;一塵亦攬真如理而成;一塵亦和真如同樣周遍法界。
(二)一塵出生無盡遍,一塵現起必依止真如,真如既然具備恆沙眾德,一塵亦應稱真如法界起無邊的妙用,出生萬法,無有窮盡。
(三)一塵含容空有遍,一塵是因緣所生法無自性,即是空;眾緣相續的假相幻用宛然,即是有;所以一塵同時具有真空、妙有二義。

行四德

依前一塵能遍的境界而修四種行德:
(一)隨緣妙用無方德,眾生根器不等、受解萬差、樂欲不同,隨順機緣,起應病與藥的妙用,施化萬品,儀式難量。
(二)威儀住持有則德,行住坐臥四威儀等,於如來所制禁戒,常護譏嫌,堪任住持,可為軌範。(三)柔和質直攝生德,慈悲平等,調柔和順,體無妄偽,言行相符。
(四)普代眾生受苦德,菩薩由大悲方便力,以身為質,於三惡趣救贖一切受苦眾生,令離苦得樂。

入五止

依前能行四德之行而修五止:
(一)照法清虛離緣止,觀照真諦之法本性空寂,俗諦之法似有即空,真俗清虛,肅然無寄,能緣之智既寂,所緣之境亦亡。
(二)觀人寂怕絕欲止,觀五蘊假合之身寂然無主,諸欲皆盡,無願無求。
(三)性起繁興法爾止,觀真如體隨緣起萬差諸法,任運常然,古今不變。
(四)定光顯現無念止,於此六止妙觀門中,心體相徹,十方齊照,無思無慮,任運成事。
(五)理事玄通非相止,觀幻相的事法,無性的理體,此隱彼顯,此顯彼隱;隱復顯了,俱時成就;悲智雙
融,性相俱泯。

起六觀

依前即觀的五止而起即止的六觀:
(一)攝境歸心真空觀,觀三界一切諸法只是一心所造,心外更無一法可得,由此息一切分別,悟平等真空。
(二)從心現境妙有觀,觀從真如體起色心一切諸法,具修萬行,莊嚴佛土,成就報身。
(三)心境秘密圓融觀,觀諸佛證之以成法身的無礙心,與諸佛證之以成淨土的無礙境,即如來報身及所依淨土,或身中現土,或土中現身,依正圓融,無有分齊。
(四)智身影現眾緣觀,觀智體唯一,能鑒照眾緣,猶如日輪照現,逈處虛空,一切眾生無不蒙益。
(五)多身入一鏡像觀,觀毗盧遮那由深定力十身互用,或以一身作多身,或以多身入一身,如鏡現像,無有障礙。
(六)主伴互現帝網觀,如以自為主,望它為伴;或以一法為主,一切法為伴;或以一身為主,一切身為伴;主伴互現,重重無盡,猶如帝釋天宮所懸的珠網,光光交映,無盡無窮。
以上所述六重觀門,其一一觀皆悟入法界要門,舉一為主,餘五為伴,隨入任何一門即具余門而全收法界,所以法藏最後舉圓珠六孔喻,說“如圓珠穿為六孔,隨入一孔之中,即全收珠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