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民

奸民

奸民,漢語辭彙。

拼音:jiān mín

釋義:亂法犯禁、不務正業的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奸民
  • 拼音:jiān mín
  • 注音:ㄐㄧㄢ ㄇㄧㄣˊ
  • 文獻記載:《明史
拼音,基本解釋,引證詳解,例句,

拼音

jiānmín

基本解釋

(1) [a mean fellow; a villain; a scoundrel] 亂法犯禁,損公利己的人。亦作“奸民”。亦作“姧民”。
奸民多乘機。——《明史
(2) 又
劾瑞庇奸民。
奸民久繫於獄。——清· 方苞獄中雜記

引證詳解

亂法犯禁、不務正業的人。
  1. 管子·五制》:“賢人進而姧民退。”
  2. 《商君書·畫策》:“不作而食,不戰而榮,無爵而尊,無祿而富,無官而長,此之謂奸民。”
  3. 荀悅 《漢紀·武帝紀一》:“國有四民,各修其業;不由四民之業者,謂之奸民。”
  4. 《明史·海瑞傳》:而奸民多乘機告訐,故家大姓時有被誣負屈者
  5. 曾國藩 《廣東嘉應州知州劉君事狀》:“大抵 嶺 以南物產蕃阜,風氣殊於中土,諸洋互市,瓌貨日至。
  6. 馮桂芬《贈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華楊卓公神道碑銘》:“遇凶飢,一二奸民為之倡,蟻附蜂起。”

例句

奸民逐利,起徒手至百萬者,往往而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