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RSQ

奧迪RSQ

奧迪RSQ是一台奧迪(Audi)研發的中置引擎概念車,作為2004科幻片《機械公敵》中的主角用車。故事場景是2035年的芝加哥,所以設計是以臨摹2035年的未來想像車輛當藍圖。這台跑車有奧迪典型風格為基礎配合交通工具設計的專業學門來變化。主要挑戰是設計師必須兼顧科幻風格又必須向觀眾傳達當代奧迪的置入性行銷概念。為了融合這兩者設計師保留了奧迪典型的梯形水箱罩和上面的四圈狀奧迪圖樣,車內裝了現今奧迪車輛也有的多媒體介面(MMI)操縱系統。

基本介紹

  • 品牌:奧迪RSQ
  • 生產廠商:大眾汽車
  • 車型尺寸:4431mm×1904mm×1249mm
  • 油耗:0
  • 引擎類型:中置氫燃料電池引擎
  • 最高時速:260公里
  • 加速時間:0~100:約3秒;0~260:約8秒
  • 驅動方式:四球驅動
  • 制動方式:電子磁力制動
  • 車身重量:1560kg
  • 軸距:2649mm
  • 標準座位數:2
  • 座位材質:聚合材料
夢幻RSQ,概念RSQ,道具RSQ,誕生淵源,設計之路,詮釋未來,

夢幻RSQ

RSQ的駕駛室採用了噴氣式飛機駕駛室的樣式:前擋風玻璃一直延伸到車頂的後部,為駕駛員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視野。當您坐在位置上時,座椅會根據您的身型自動調節座椅的位置,以及靠背的貼身程度,務必讓您能最貼身,最舒適地駕駛。最新鮮的是,在駕駛室內找不到方向盤,換檔桿,也看不到離合器,剎車以及油門踏板。“駕駛員”只需要將車上電腦打開,輸入自己的目的地,以及在車行駛中您所感興趣的數據,車就會由電腦控制,自動向目的地行駛。
奧迪RSQ奧迪RSQ
感興趣的數據將會以3D圖像形式投現在儀錶盤處,從而在自動駕駛過程中可以使可以對車的行駛狀況有所了解。在到達目的地之前您甚至還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看報,聽著優美的音樂來享受您的旅途。當然您也可以採用手動駕駛。這時兩個號角型的方向控制桿將會自動伸出,這裡的所採用的方向助力不是液壓助力,也不是電子液壓助力系統,而是套用了最新科技的紅外線感應系統。您只須要輕輕的轉動控制桿,車就會向您所希望的方向行駛。汽車的速度也不再是通過油門踏板來控制,而是通過方向桿上的一個帶有“+”標誌和一個帶有“-”標誌的按鍵來控制。“+”表示加速,“-”當然就是表示減速,同時也可用於剎車。因為RSQ所採用的是全電腦控制自動變速系統,所以離合和換檔桿也就被取消了。這樣一來駕駛員的腳也就可以完全的被解放出來。RSQ的動力來自於在車後部完全密封,完全隔音的發動機箱裡的一台用氫燃料電池驅動的電磁發動機。 電磁發動機所產生的大量熱量將由車頂後方的散熱孔排散出去。
當車門關上時,一個綠色的顯示燈將會亮,這表示著車已經進出準備行駛的狀態。這表示只須按那個帶有“+”號的按鈕,電就會被導入電磁發動機中,驅動汽車前進。當到達所期望的速度時,就可以鬆開按鍵,RSQ就會保持該速度前進。當車門打開的時候方向控制桿就會自動收回,讓駕駛員有更寬敞的空間下車。作為安全系統,車上已經沒有了安全帶和安全氣囊。因為在這裡發生交通事故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發生了,在發生碰撞後的納秒時間內,車內就會產生強大的力場,固定住駕駛員和副駕駛員,以確保他們的安全。RSQ駕駛室內的設計處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和讓人更輕鬆,更安全地享受駕馭該車的樂趣。
奧迪RSQ奧迪RSQ
Audi RSQ讓我們在今天就看到了科技不斷的發展31年後的車的造型。RSQ的外型設計師JULIAN HOENIG說過,RSQ不應該是輛夢幻跑車,而是代表了Audi公司在未來的汽車設計中的主導方向。相信在我們不久的將來就會有幸成為這部來自未來的夢幻RSQ的主人。

概念RSQ

由於科技尚不夠,滾輪車技術以現在的科技力量暫時不可能實現,所以尚未有真正意義上的RSQ問世。現在的RSQ僅僅在理論階段。市場上能看到的RSQ只是其他車型加上RSQ的外殼,所以,現在能見到的“RSQ”千萬別說是真的RSQ。

道具RSQ

在電影“我, 機器人”中,Audi RSQ, 特意造了4輛車,是Audi的一代概念車,市場上還未出售,僅在電影中出現過,其中1輛為了情節需要已損壞,另外兩輛只是個模型,目前世界上僅剩下1輛。在電影中是由Will Smith來駕駛RSQ,他與RSQ的完美“合作”,受到廣大影迷的喜愛。

誕生淵源

公元2035年,機器人大行其道。芝加哥偵探德爾受命調查一項蹊蹺的兇殺案。這位略帶偏執的警察深信機器人便是兇手,然而卻受到人類同伴的指摘。無奈之下,德爾孤軍上陣,與貌似忠誠的機器人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人、機大戰。
影片《我,機器人》(I,Robot)改編自美國科幻巨頭伊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同名經典科幻短篇,威爾·史密斯主演,於2004年7月14日美國公映。為營造未來世界的光怪陸離,20世紀福克斯公司可謂同樣不惜氣力。其中,便包括邀請奧迪公司為男主角設計的酷車。在設計師的靈感與妙想之下,奧迪RSQ——奧迪公司歷史上第一次專為一部電影設計的概念車——翩然誕生,並於2004年4月亮相紐約車展,繼而驚艷6月北京車展,使中國愛車一族得以近距離地領略未來之車的風采。
AUDI RSQAUDI RSQ
這款令人神迷目眩的概念車,球體滾動車輪設計,倒轉式蝶翼門,攜帶明顯奧迪標誌,從設計到成車,歷時短短10周,系汽車製造商與電影工業攜手合作的激情與專業的顯現。得益於奧迪公司多年的實力沉積,它完美詮釋出未來車的概念。影片中,男主角駕駛RSQ風馳電掣,所過之處,眾人側目。RSQ的灑脫張揚,與黑人偵探的非凡氣度交相輝映,大為渲染氣氛。在這未來世界的生動展現之中,RSQ當真功不可沒。

設計之路

設計汽車,無疑是設計師的分內之事。然而在設計中,可以擺脫技術要求的束縛,隨心所欲地追逐自己的靈感源泉卻是所有設計師的夢想。自己的奇思妙想得以實現,構造一款未來之車,由好萊塢大牌明星駕駛,風馳電掣……美夢也不過如此!
所以,當奧迪設計師收到21世紀福克斯公司的訂單時,激動的心情已不難想像。2003年,導演Alex Proyas第一次看到奧迪公司推出的Nuvolari Quattro概念車後,便被其深深吸引。他喜歡這個由四個圓環標註的品牌所傳達的設計語言。所以當籌備影片道具的時候,他很快便與奧迪公司取得聯繫。2003年4月,Tim Miksche奧迪公司嵌入式廣告(PPL在影視作品中刻意插入商家產品,以達到潛移默化的宣傳效果。)經理與Martin Ertl,奧迪總設計師一同飛往加拿大溫哥華,《我,機器人》的電影拍攝地。彼時,開拍前的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導演、製片人、布景師、攝影師還有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代表一起帶領我們參觀整個“我,機器人”的世界,大到巨型舞台,小到一枚腕錶,一路細細看過去。”Miksche回憶當時的情景:“影片需要的便是一款與這個世界相配的車。”
24小時之後,奧迪公司憑藉令人信服的構想,力排其它參與競標的汽車製造商,贏得了訂單。Miksche:“當我們從慕尼黑機場起飛的時候,一切都懸而未決;但一天之後,當我們踏上回程的時候,手提箱中已是沉甸甸,裝上了奧迪公司歷史上最大的一個PPL項目……而且任務頗重。”
沒有時間休息與放鬆,返回德國後,設計師立即投入工作之中。僅僅兩天之後,RSQ的四分之一的設計便已完成。隨後一周,影片《我,機器人》的一名布景師飛抵因戈施坦塔(Ingolstadt奧迪總部所在地),與奧迪設計師攜手對方案進行潤色。“最後,”Martin Ertl說道:“設計主體與性能參數終於塵埃落定。”四周之後,在因戈施坦塔召開第二次會議,詳細討論技術細節。
建造奧迪RSQ的過程好比跑車一般神速。得益於設計師,工程師,技術工人與模具師的通力合作,短短十周之後,RSQ便傲然眾目之下。2003年7月,RSQ被運至溫哥華片場,開始了為時數月的拍攝歷程。同期運抵的,還包括一架用於拍攝撞車場景的外車模型,以及一套仿製內飾。至此,項目進展順利而及時。

詮釋未來

2035年的芝加哥,車不再有車輪,而是在球體上滾動。“將這些球體融入設計中是我們面對的最大挑戰,難度極大。”負責RSQ外形設計的Julian Honig事後感嘆。最終,RSQ採用兩座、中置發動機設計,採用球體車輪並配上相似形狀的輪框,使整車具有雕塑般的視覺感受。
RSQ在路上飛奔而過,扁,寬,猶如一頭髮飆的公牛,熱烈而雄厚。通體銀色車漆覆面,有若月華般熠熠閃光,強光照射下,微帶藍色的銀漆呈現淡淡的金色光澤,營造出色彩的動感變化,更增車體雕塑般質感。
“這項設計與其它設計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擁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可以忽略技術可行性、人體工程學等必須因素。首先我們要熟悉故事情節以及布景對車的特殊要求。RSQ不僅要適合未來的場景,而且要攜帶奧迪的顯著元素,令人一眼望去,便認定奧迪血統無疑。”Julian Honlg說。
RSQ頭燈稜角分明,氙光透過晶瑩的玻璃罩傾瀉而出,與側出風口一起,塑造出愈加生動鮮活的車頭線條。大多數跑車上配置的後窗,在RSQ上被覆蓋引擎的鋁罩所替代,橢圓形設計,一路延伸至前擋風玻璃,由一條橫條固定在車體上。
倒轉式蝶翼門系RSQ的另一亮點,每當威爾·史密斯進出愛車之時,後車門於C柱向外、向上展開猶如翩翩起舞的蝴蝶翅膀,同時稍稍扭轉。RSQ內部設計極為簡練,只限最基本的駕駛要求。史密斯坐入其中,好比置身於直升飛機的駕駛艙。中控台圍繞“飛行員”身體。
方向盤宛如電梯控制板,當駕駛員坐入車艙後,它從上翻轉下來,同樣類似飛行駕駛艙設計。另一顯著特徵便是寬闊的全景擋風玻璃,延展直至車頂,最大限度地拓寬駕駛員與乘客的視野。
駕車所需的所有信息均藉助奧迪的多媒體接口(MMI)被接入設備組並顯示出來。RSQ的空調與收音機被界定為次要功能。基於跑車的概念,設計師略去了RSQ的娛樂功能。
RSQ內飾所用材料與整體色調為營造空間感而服務,內廂色調偏暗,在重點部位點綴具金屬質感的銀色,強調“科幻”氛圍。工藝精湛,材質上乘,完全傳延了典型的奧迪特色。
無論RSQ的外型如何前衛科幻,RSQ的奧迪家族特徵仍是一眼即辨。Walter de'Silva,奧迪設計工作室負責人對她的設計小組說:“你可以自由地想像,自由地發揮,但是不要忘記我們品牌的特徵。”於是,奧迪典型的梯形水廂罩造型略作調整便與跑車車頭相容,使車迷僅從車頭便能辨認出奧迪的特徵。
“我相信,RSQ雖然植根於科幻世界,卻也是未來車的可能版本。動感、前瞻以及設計精湛,品牌價值的持久發展在電影《我,機器人》的世界得以顯現。”De'Silva斷言:“因此,未來的奧迪極有可能就是這個樣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