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本土化研究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本土化研究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本土化研究》是東北師範大學年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是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本土化研究的分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本土化研究
  •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範大學
  • 學位級別:博士
  • 學位授予年份:年
【摘要】:在世界範圍內全球化、多元化浪潮日益發展的今天,教育理論本土化問題已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尤其是開發中國家的重視。如何在這種全球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建構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音樂文化,發展既融匯多元又兼具本土化的音樂教育,是我國音樂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必須直面的重大問題。音樂文化教育的全球化與本土化問題與我國音樂教育發展的歷史有著很深的淵源,國際音樂教育的大背景要求我們在音樂教育研究上尋求新話語、新思維,同時,我們還要保持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和音樂教育的獨特性,以本土化音樂理念為立足點。因此,如何在“全球化”與“本土化”音樂教育之間達成一種平衡、統一的關係―放眼世界,立足本土,融合創生,就成為廣大音樂教育研究者亟待解決的迫切問題。 近年來,多元音樂文化教育成為音樂教育領域的熱點問題,受到廣泛關注。而起源於德國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就蘊含著這種理念。奧爾夫在建構其原本性、元素性的音樂教育理論的過程中,清晰地認識到,音樂文化不應該僅以西方或東方某種音樂文化為中心,而應該吸取各種先進文化的優點,進行多元化的發展。“多元化”作為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最基本的觀點,滲透在其整個音樂教學體系中。奧爾夫一直竭力主張要平等地看待不同民族、地區的各種音樂文化,無論是其家鄉巴伐利亞的民間歌曲,還是日本、印度和中國等富於濃郁東方情調的傳統音樂,無論是獨具特色的非洲木琴,還是東南亞各國的打擊樂合奏……都體現著音樂的本質和本源,是最“自然的”和“富有活力的”音樂藝術。這些接近自然並且能夠為每個兒童學會和體驗的各地區民族民間藝術都可以作為音樂教學的素材,以適合兒童參與體驗的教學方式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奧爾夫音樂課程和靈活多變的音樂教學活動。正是如此,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世界各地都具有廣泛的影響,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熱烈歡迎。可以說,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世界音樂教育領域的廣泛傳播和內容的不斷豐富,對多元音樂文化教育的研究和發展,產生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因此,深入挖掘奧爾夫音樂教育在世界的融合與發展、演變與生成過程,並研究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中國的本土化問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深遠的理論意義。 奧爾夫教學法作為當代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其培養健全人格、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教育目標,以及生動活潑、獨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和個性突出的教學策略得到世界音樂教育工作者和廣大學習者的高度讚譽和喜愛,並且深受兒童的歡迎,因而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自從20世紀80年代初,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被以廖乃雄等為代表的音樂教育研究都介紹引入到我國,對促進我過音樂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於傳入初期,受我國當時的基本國情和當時“應試教育”等因素的影響,對音樂教育重視程度不夠,我國音樂教育理論的研究也相對滯後,使奧爾夫教學法本土化的進程中出現了融合不好,生成不夠等問題,有些教師片面地流於形式上的模仿,沒有深層次理解奧爾夫教學法深刻的教育內涵及理念,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誤區。近年來,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我國音樂教育理論研究的不斷發展,奧爾夫教學法在我國再次受到強烈關注,目前在我國基礎音樂教育中存在競技化、工藝化、專業化等弊端,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教育理念對於我國應試教育過於強調知識與技能,忽視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基於此,本研究試圖從當前世界範圍內的音樂教育全球化背景和文化融合與生成的角度出發,在詳細介紹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內容、理念、原則、方法、模式的基礎上,分析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全世界的融合、演變進程,進而將研究的視域集中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中國的本土化問題上。 本研究的核心問題是:如何使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我國基礎音樂教育中得到本土化的發展?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研究:第一、如何理解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的內涵及價值?第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中國本土化發展的現狀如何?第三、如何在實踐中完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的融合與生成?第四、如何在實踐的基礎上,構建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的教學模式? 論文包括導論共分七個組成部分。 第一部分導論主要闡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確定研究領域,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的研究價值、研究方法和創新之處進行論述,並對此領域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和綜述,對相關的核心概念進行界定,為本研究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 第二部分主要闡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問題的背景及價值,主要是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進行本體解讀,介紹奧爾夫的音樂教育思想及形成的社會背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理論與實踐貢獻,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在德國的發展現狀等問題,並在音樂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的價值所在。 第三部分以引進-滲透與整合、融合-吸收與轉化、生成-建構與創新為視角,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的內涵及理論依據展開論述。 第四部分論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的途徑,即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世界的傳播與本土化現狀,主要闡述奧爾夫教學法在中國的傳播與本土化歷程,並就奧爾夫教學法在中國的發展現狀及問題展開分析,探討奧爾夫教學法在中國的融合方式等問題。 第五部分是關於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的實踐研究,以我國的音樂新課改為目標,針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我國新課程標準的融合現狀,分析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與我國音樂新課標基本理念的契合程度,進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基礎音樂教育中的實踐研究。 第六部分主要闡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我國本土化的生成與建構,包括本土化教學模式的生成本土化教學目標的生成、本土化教學原則的生成、本土化教學內容的生成、本土化教學方法的生成、本土化教學評價的生成、本土化教學策略的生成以及本土化教學用具的生成等。 第七部分針對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與思維方式、中國的教育體制、中國的教育環境與教學設備、音樂教育理論研究的滯後、專業師資的缺乏等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的融合障礙,從國家政策、社會輿論、學校氛圍、師資保證、學生需求等方面就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的生成條件,提出相關的政策性建議。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範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J60-4
【目錄】:
  • 摘要4-7
  • Abstract7-10
  • 目錄10-14
  • 導論14-33
  • 一、 問題的提出14-16
  • (一) 研究背景14-15
  • (二) 研究問題15-16
  • 二、 研究綜述16-22
  • (一) 關於教育理論“本土化”16-17
  • (二) 關於課程理論“本土化”17-19
  • (三) 關於奧爾夫音樂教學與我國課程改革的關係19
  • (四) 關於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引入”過程的研究成果19-21
  • (五) 對已有研究的評價21-22
  • 三、 研究價值22-23
  • (一) 理論價值22
  • (二) 實踐價值22-23
  • 四、 研究方法23-24
  • (一) 研究思路23
  • (二) 設計路線23-24
  • 五、 論文新意24-25
  • (一) 研究視角的創新24
  • (二) 研究方法的創新24
  • (三) 學術觀點的創新24-25
  • 六、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本體解讀25-29
  • (一) 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及形成背景25-26
  • (二)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基本原理26-27
  • (三)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主要特點27-28
  • (四)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貢獻28-29
  • 七、 相關概念界定29-33
  • (一) 本土29-31
  • (二) 本土化31-33
  • 第一章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的背景及價值33-38
  • 一、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融合的全球化背景33-36
  • (一) 世界的多元融合33
  • (二) 教育領域的融合33-34
  • (三) 藝術領域的融合34-36
  • 二、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的價值36-38
  • (一) 豐富和完善音樂教育理論,深化理論研究36
  • (二) 促進音樂課程改革,探索新的音樂教學模式36-37
  • (三) 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個體發展37
  • (四) 激發音樂學習動力,培養學生創造思維37-38
  • 第二章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的內涵及依據38-49
  • 一、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的內涵38-42
  • (一) 引進-滲透與整合39
  • (二) 融合-吸收與轉化39-40
  • (三) 生成―建構與創新40-42
  • 二、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的依據42-49
  • (一) 哲學基礎:人本主義和原本性的音樂觀42-45
  • (二) 文化學基礎:“民族”與“多元”文化認同理念45-46
  • (三) 音樂學基礎:以本土化為取向的發展是音樂理論發展的不竭動力46-49
  • 第三章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的歷程與現狀49-73
  • 一、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的學理探尋49-51
  • (一) 重視對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全面、系統考察49-50
  • (二) 重視音樂教育實踐,走進音樂教育的生活世界50
  • (三) 重視學術研究,進入音樂教育的意義世界50-51
  • (四) 借鑑研究範式,構建音樂教育研究的方法論體系51
  • 二、 奧爾夫教學法在中國的本土化歷程51-56
  • (一) 傳入期 (1980-1989 年)-學習、模仿階段52-53
  • (二) 發展期(1990-2000)-交流、融合階段53-54
  • (三) 深入期(2000-現在)-創生、建構階段54-56
  • 三、 奧爾夫教學法在中國的本土化現狀56-59
  • (一) 教育理念方面56-57
  • (二) 教材建設方面57-58
  • (三) 樂器製作方面58
  • (四) 教學實踐方面58-59
  • 四、 奧爾夫教學法本土化存在問題分析59-68
  • (一) 對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認識膚淺64-65
  • (二) 實施奧爾夫音樂教學的基本條件較差65-66
  • (三) 實施奧爾夫教學的師資力量薄弱66-67
  • (四) 曲解奧爾夫教學法的內涵與精髓67-68
  • (五) 奧爾夫音樂教學實踐流於形式68
  • 五、 奧爾夫教學法在中國的融合方式68-73
  • (一) 與本土音樂文化的融合68-70
  • (二) 與其它音樂教學方法的融合70-71
  • (三) 與其它學科的融合71-73
  • 第四章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的實踐研究73-92
  • 一、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我國新課程標準理念的融合73-82
  • (一) 我國音樂新課程標準的解讀73-75
  • (二)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蘊含的課程理念分析75-77
  • (三) 奧爾夫理念與音樂新課標的契合性分析77-82
  • 二、 奧爾夫教學法在基礎音樂教育中的實踐研究82-88
  • (一) 實踐學校的概況介紹83
  • (二) 實踐的設計與流程83-87
  • (三) 實驗數據的分析與總結87-88
  • 三、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的個案分析88-92
  • (一) 李妲娜奧爾夫教學概況88
  • (二) 李妲娜奧爾夫音樂教學的緣起88-89
  • (三) 李妲娜奧爾夫音樂教學本土化探索89
  • (四) 李妲娜奧爾夫音樂教學的特點分析89-92
  • 第五章 本土化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生成92-135
  • 一、 本土化教學目標的生成92-95
  • (一) 促進音樂素養提升,培養學生主體意識93
  • (二) 培養音樂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合作意識93-94
  • (三) 培養藝術鑑賞力,提升學生創造力94-95
  • (四) 培養文化認同思想,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95
  • 二、 本土化教學原則的生成95-98
  • (一) 民族性與多元性相結合的原則96-97
  • (二) 情感性與創造性相結合的原則97
  • (三) 律動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97-98
  • 三、 本土化教學內容的生成98-102
  • (一) 以方言、童謠、古詩詞等為素材99-100
  • (二) 地方音樂資源的開發100-101
  • (三) 民歌及其他民間音樂的選擇101-102
  • 四、 本土化教學方法的生成102-130
  • (一) 從節奏朗誦入手的音樂教學方法102-105
  • (二) 聲勢活動與唱歌相結合的音樂教學方法105-109
  • (三) 奧爾夫樂器與歌唱相結合的音樂教學方法109-113
  • (四) 突出創造性的音樂教學方法113-117
  • (五) 突出實踐性的音樂教學方法117-119
  • (六) 強調開放式的音樂教學方法119-123
  • (七) 強調體驗式的音樂教學方法123-127
  • (八) 注重生活化的音樂教學方法127-130
  • 五、 本土化教學評價的生成130-132
  • (一) 評價內容多元化130
  • (二) 評價標準差異化130-131
  • (三) 評價形式多樣化131
  • (四) 評價目的發展化131-132
  • 六、 本土化教學用具的生成132-135
  • (一) 充分開發樂器種類132-133
  • (二) 自己動手製作樂器133
  • (三) 利用身體進行“聲勢”演奏133-134
  • (四) 深入理解“元素性音樂”134-135
  • 第六章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的融合障礙和生成條件135-148
  • 一、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的融合障礙135-140
  • (一) 民族性格、思維方式和文化差異136
  • (二) 音樂教育體制和人才培養模式136-137
  • (三) 音樂教育環境和教學設備137-138
  • (四) 音樂教師的整體素養138
  • (五) 音樂理論研究的滯後138-140
  • 二、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本土化的生成條件140-148
  • (一) 國家政策層面140-141
  • (二) 社會輿論層面141-142
  • (三) 學校氛圍層面142-144
  • (四) 教師個體層面144-145
  • (五) 學生需求層面145-148
  • 結語148-150
  • 參考文獻150-158
  • 後記158-159
  • 附錄159-16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