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朗則布(印度莫臥兒帝國皇帝)

奧朗則布(印度莫臥兒帝國皇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奧朗則布(波斯語:اورنگ‌زیب‎,英語:Aurangzeb;1618年11月3日-1707年3月3日),印度莫臥兒王朝第六任君主。沙·賈汗第三子。足智多謀,尤精於武略。曾被讚譽為“帝位之榮綴”。

奧朗則布成長於莫臥兒王朝的“盛世”時代,自幼受到宮廷良好教育,學識淵博,通曉經訓和伊斯蘭教法。早年任德乾副王。在激烈的皇位繼承戰爭中擊敗了3個兄弟,並囚禁了父親,終於成為帝國君主。他採用招撫為主武力為輔的手段,將帝國版圖擴大到除最南端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阿富汗,後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捨棄了阿克巴大帝以來的宗教寬容國策,對國內的非穆斯林徵收人頭稅,並把他們從官僚機構中驅逐出去,從而激化了國內矛盾。晚期在歷時20多年的德乾戰爭中,始終未能完全擊滅游擊隊,反而耗盡了國力。

1707年2月20日,奧朗則布死於阿馬德納加爾,享年89歲。他留下的是一個四分五裂並被馬拉塔人、錫克人強大勢力包圍的莫臥兒帝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朗則布
  • 外文名:Aurangzeb
  • 國籍:莫臥兒帝國
  • 民族:突厥化蒙古人
  • 出生日期:1618年11月3日
  • 逝世日期:1707年3月3日
  • 職業:莫臥兒帝國皇帝
  • 信仰:伊斯蘭教
生平,奪位,征服,暴政,泥潭,評價,傳說,任期功過,

生平

奪位

奧朗則布波斯語:اورنگ‌زیب‎,1618年11月3日-1707年3月3日),印度莫臥兒帝國第六任君主。其父為建造著名泰姬陵沙·賈汗,他是第三子。奧朗則布成長於莫臥兒帝國的“盛世”時代,自幼受到宮廷良好教育,學識淵博,通曉經訓和伊斯蘭教法,足智多謀,尤精於武略。曾被讚譽為“帝位之榮綴”。
奧朗則布
其父執政時,曾率軍同烏茲別克人波斯人作戰,雖然失去了喀布爾,但他在敗軍中顯示了一定才幹。1636年任德乾副王,努力擴大自己在軍中的勢力。1657年,沙賈汗臥病不起,理應繼位的應該是他的哥哥達拉希科。達拉希科在當時以宗教寬容和開明的作風而聞名遠洋,很多人也理所當然的認為他作為阿克巴宗教自由政策的繼承者應當繼承皇位,但達拉希科終究不是久戰沙場的奧朗則布的對手,奧朗則布憑藉沉著、精明最終贏得了勝利。把達拉希科綁在一頭骯髒的小象背上在德里遊街示眾後處決。此後,他又把注意力轉向了他的二哥沙舒賈,還有最小的弟弟穆德拉。之後,奧朗則布殘忍的處決了他們,就連父親也沒有放過,被軟禁在阿格拉直至1666年去世。這次勝利也讓他贏得了殘忍、多疑的名聲。
1658年即位,1659年稱帝,號“阿拉姆吉爾”(意為世界的征服者)。

征服

奧朗則布在位長達48年,他的統治伴隨著17世紀的結束,一直活到了88歲時的他依然大權在握,他是位有才能的政治家,但並不像阿克巴沙賈汗令人敬畏,他令人感到恐懼,據說他的兒子接到他的信時總是雙手顫抖。奧朗則布在位時,帝國領土延伸到了次大陸的最南端。從1681起,也是在他的晚年的時候親自率領軍隊來到德乾地區,滅掉了最後兩個獨立王國。莫臥兒軍隊首先進攻比賈普爾王國,圍困比賈普爾長達18個月,這座在德乾最先進、最開放的城市最終被攻破,不過現在的比賈普爾文物建築大多保存的很好。僅6個星期後,奧朗則布又把目標對準了最後一個在德乾的獨立王國高康達,莫臥兒軍隊首先占領了以富饒和奢華而聞名古印度的海德拉巴,之後又圍困住了印度南部最堅固的堡壘城市高康達,圍困了9個月,使用了各種辦法,都沒有攻破這座城市,奧朗則布最終採取反間計,從內部攻破了這座城市,高康達最終也停止反抗,這次戰爭使整個南印度歸順了帝國,帝國的疆域達到了鼎盛,到1687年,帝國的版圖西起波斯,東至孟加拉,北達克什米爾,南至科佛里河。南亞次大陸阿富汗幾乎全部統一在莫臥兒帝國政權之下,帝國發展到了極盛。
奧朗則布末期的莫臥兒帝國奧朗則布末期的莫臥兒帝國

暴政

奧朗則布是一位非常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他將自己作所穆斯林君主的典範,他認為遵守教規就是他的準則,企圖按照《古蘭經》的信條把一個根深蒂固的印度教大國變成遜尼派伊斯蘭教帝國,他遵奉伊斯蘭教遜尼派教義,推行伊斯蘭教法,主持編纂有《奧朗則布法特瓦彙編》,廣建清真寺和宗教學校,贊助伊斯蘭學術文化。曾下令禁止穆斯林採用印度教的習俗,不準在錢幣上鑄造“清真言”,宣布恢復使用伊斯蘭教曆
他破壞了阿克巴在位時的宗教自由政策,執行反印度教政策,1665年加重印度教商人的關稅;1669年諭令摧毀印度教寺廟和學校;並在原址上修建新的清真寺,1679年重征印度教徒人頭稅;1695年禁止印度教徒騎馬、乘象等。1675年以煽動暴亂罪處死錫克教領袖得格·巴哈杜爾,遭到錫克人的不斷反抗。他還恢復了非伊斯蘭教教徒人頭稅,並且在其他的稅收里,印度教教徒所交的稅是穆斯林的兩倍,這樣的舉措無疑遭到了印度教臣民的憎恨。
奧朗則布(印度莫臥兒帝國皇帝)
他所推行的政策也是帝國最終衰落的原因之一,因為阿克巴之所以奠定了莫臥兒王朝統治的基礎,正是因為有宗教自由這根支柱,皇帝也因此得到了全國人的擁護,而奧朗則布無疑破壞了帝國的根基。他們越來越發現皇帝不能代表他們的利益,所以越來越多人的開始踏上了反抗的道路,賈特人、錫克人、馬拉塔人甚至阿羅闍弗人紛紛揭竿而起。
1690年,奧蘭則布為了籌餉鎮壓國內起義,接受英國東印度公司所繳納的現款而準許他們在西海岸蘇拉特一帶和東海岸恆河口繼續貿易。這導致英國人在印度的殖民勢力進一步增強。

泥潭

1667-1675年,普什圖人在印度與阿富汗邊境起義;1672年印度教徒薩特納米教派農民起義;1679年德里印度教徒聚集於大清真寺抗議。特別是困擾晚年的奧朗則布的是西瓦吉領導的馬拉塔人起義,他們建立起自己的勢力,點燃了起義的火焰,源源不斷的進攻莫臥兒帝國,成為莫臥兒帝國的勁敵。西瓦吉雖然是個文盲,但他善於用人,精於游擊戰術,軍隊紀律嚴明,對伊斯蘭教採取寬容態度,因而他曾於1664年和1670年屢敗莫臥兒軍隊。
西瓦吉死後翌年,即1681年,奧朗則布離開首都,從未北回,進行了26年(1681-1707)的德乾戰爭,其中後20年是同馬拉塔人的戰爭。莫臥兒軍隊長期在乾旱的沙漠裡對付馬拉塔人的游擊戰,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奧朗則布在處死了西瓦吉的繼承者桑布以後,仍然遇到了馬拉塔人出乎意料出乎意外的長期有組織的抵抗。
奧朗則布(印度莫臥兒帝國皇帝)
他耗費了大量時間、軍力、金錢去奪取馬拉塔人的要塞,而馬拉塔人被滅掉後,又捲土重來,這樣換來的只是士氣低落,士兵們抱怨這是在和蒼蠅作戰。而且其他地區的馬拉塔人又發起反攻,並奪去了莫臥兒人的領土。實際上從1700年以後,德乾的許多地區成為了馬拉塔人的附庸。戰爭大大消耗了帝國的實力,耗盡了奧朗則布的國庫。
奧朗則布因長久留在南部,還導致了帝國北部的政治腐敗,部分人開始擁兵自立,大貴族也都紛紛鞏固自己的地位。帝國的離心力日趨發展。奧朗則布最後被迫從德乾撤退,途中患病,1707年2月20日,89歲的老皇帝死於阿馬德納加爾。他留下的是一個四分五裂並被馬拉塔人錫克人強大勢力包圍的莫臥兒帝國
奧朗則布沒有意識到帝國需要各個階層來維持安定,而把伊斯蘭教強加於一切事務之上,導致帝國的根基被破壞,這使得他的征服失去了意義,與其要一個疆域遼闊的帝國不如選擇阿克巴時期一個四海安定的國度。在他臨終前寫到:“除了苦行之外,過去的日子留下的只是悔恨,如此寶貴的生命,卻沒有收穫任何意義。”1707年,奧朗則布去世,他死後,帝國逐漸分崩瓦解。

評價

史學界對其功德過錯褒貶不一。 總體來說,奧朗則布是一個勤勉的政治家,英勇善戰的將軍以及虔誠的穆斯林。但他性情偏激,工作作風粗暴,而且對除了伊斯蘭教以外的印度宗教都實行不寬容的壓迫政策。他在位期間,雖然帝國表面盛極一時,但其實已經埋下了分裂和衰落的種子。奧朗則布是印度殖民化之前最強盛時代的君主,而且可能是最能幹的君主,他擁有巨大的野心和魄力,且十分勤政節儉,這同他在政治上的失敗形成鮮明的對比。實際上,印度有土邦自治的傳統,缺乏中央集權的國家觀念,而且已面臨歐洲殖民者的步步緊逼,奧朗則布的政策在當時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從長遠來看,也許只是加速了帝國的分裂和殖民化,而不是改變了歷史進程。 伊斯蘭曆史學家米爾扎·穆罕默德·卡茲姆撰有《奧朗則布武功記》記述了他一生的事跡。
奧朗則布興建的巴德夏希清真寺奧朗則布興建的巴德夏希清真寺

傳說

奧朗則布一登上王位,就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實力,不斷地對鄰國發動侵略戰爭。奇怪的是他發動侵略戰爭時,即不發布宣戰通牒,也不派出一兵一卒,只是把自己穿的一隻黃色的拖鞋送到要攻打的國家去。如果那個國家接受了這隻拖鞋,就表明該國已經臣服。有的國家剛開始時對此不以為然,結果遭到了莫臥兒帝國軍隊的強大攻擊,不僅亡國,百姓也慘遭屠戮。這樣一來。其他弱小的國家再也不敢怠慢這隻拖鞋了。 作為統治和權力的象徵,奧朗則布的拖鞋通常被放在裝飾華麗的象背上,由大象馱著越過國境,一直到達目的地。大象所到國家的皇帝為了表示願意接受奧朗則布的統治,必須光著腳跑出來,並帶領群臣低頭平身迎接,把大象一直引入皇宮後,再從大象背上鄭重地取下拖鞋,放在王座上。這樣,鄰國的皇帝就被認為已經臣服了奧朗則布皇帝,而那個國家也就成了莫臥兒帝國的一部分。
奧朗則布(印度莫臥兒帝國皇帝)
當時,不管哪個國家,只要接受了這隻黃色拖鞋,就表示那個國家已經滅亡。就這樣,奧朗則布皇帝兵不刃血,只用這隻拖鞋就一連征服了17個國家。

任期功過

印度莫臥兒帝國第六任君主,自稱“世界主宰”。他成長於莫臥兒帝國的“盛世”時代,在激烈的皇位繼承戰爭中擊敗了3個兄弟,並囚禁了父親,終於成為帝國的總舵手。他在位早期採用招撫為主武力為輔的手段,將帝國版圖擴大到除最南端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阿富汗,但晚期發動了曠日持久的德乾戰爭,親臨前線20多年,但始終未能完全征服印度南方,反而耗盡了國力。奧朗則布捨棄了阿克巴大帝以來的宗教寬容國策,對國內的非穆斯林徵收人頭稅,並把他們從官僚機構中驅逐出去,從而激化了國內矛盾。莫臥兒帝國在他死後很快就分崩離析,從此在英國人的緊逼下一步步走向滅亡。
奧朗則布時期莫臥兒帝國疆域奧朗則布時期莫臥兒帝國疆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