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古德遷移與逆效曲面

奧斯古德遷移與逆效曲面( Osgood's transfer andretroaction surface)是指解釋並預測遷移的性質(正、負)和大小的三維模型。由心理學家奧斯古德於 1949 年提出。描繪正、負遷移的大小(一維)如何隨先後兩個學習課題之間刺激相似(另一維)和反應相似(再另一維)程度不同而變化(見圖)。圖上粗黑線勾畫的曲面表示遷移的正、負與數量。遷移的正、負通過位於零遷移平面之上或之下來分界,平面之上為正(+),平面之下為負(-),與平面相交為零(0)。細黑線勾畫的長方體從左至右表示先後兩課題之間反應相似程度的變化,即從反應相同(R1),到反應不同(RN),最後到反應對抗(RA);從前至後,表示先後兩課題之間刺激相似程度的變化,即從刺激相同(SI),到刺激相似(SS),最後到刺激不同(SN)。

前面從左到右的粗黑線表示:在刺激相同條件下,若反應由相同逐漸變化到不同,直至對抗,則由最大正遷移,逐漸減小到零,最後到最大負遷移;右側由前至後的粗黑線表示:在反應對抗條件下,若刺激由相同逐漸變化到相似,最後到不同,則負遷移由最大逐漸減少至零。後面從左到右的粗黑線表示:在刺激不同條件下,不論反應相似程度如何,遷移為零。左側由前至後的粗黑線表示:在反應相同條件下,若刺激由相同逐漸變化到不同,則正遷移由最大減小至零。這一模型概括了當時可以利用的大量配對聯想學習實驗資料,是代表解釋範圍廣泛的遷移與逆效現象的一次重要系統嘗試。該模型對遷移有一定預測價值,但以後也發現了它的局限性和缺陷。如無可靠證據表明對抗性反應比不同反應產生更大的負遷移。又如,在刺激不同的條件下,若先後兩個學習課題需要作同一新的、大量練習的反應,則產生正遷移,這一事實也與奧斯古德的預測相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