奡

奡(ào)是一個漢語形聲詞,意思是傲慢或矯健有力,見於《論語·憲問》。

又作“澆(音ào)”,傳說夏代寒浞(音zhuó)的兒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奡
  • 拼音:ào
  • 釋義:傲慢或矯健有力
  • 總筆畫數:12筆
  • 聲母:a
  • 筆順:橫撇豎折橫橫橫橫撇捺撇豎
解釋,方言,古籍解釋,

解釋

形聲。本義:傲慢
同本義 [arrogant;haughty]
奡,嫚也。…“虞書曰:“若丹朱奡。”――《說文
帝曰:“無若丹朱奡。――《書·益稷》
又如:奡兀(傲慢)
突兀 [lofty]――常用以形容文字超脫不凡
矯健有力――常用以評述文章風格 [strong and active]。如:排奡(文筆矯健)
奡〈名〉
又作“澆(音ào)”,傳說夏代寒浞之子,相傳是個大力士,曾奉父用師滅掉夏的同姓斟灌、斟尋二國,封於過,後為禹七世孫少康所誅。
羿善射,奡蕩舟。――《論語·憲問》
《史記·夏本紀》“索隱”引《左傳》魏莊子曰:“奡多力,能陸地行舟。使奡帥師滅斟灌、斟尋,殺夏帝相,封奡於過,封豷於戈。恃其詐力,不恤民事。初,奡之殺帝相也,妃有仍氏女曰後緍,歸有仍,生少康。初,夏之遺臣曰靡,事羿,羿死,逃於有鬲氏,收斟尋二國餘燼,殺寒浞,立少康,滅奡於過,後杼滅豷於戈,有窮遂亡也。”
奡ào
⒈同"傲":~氣。~慢。
⒉矯健:此文排~。
⒊〈古〉見於人名。

方言

潮汕話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五到切《集韻》《正韻》魚到切《韻會》疑到切,𠀤音嫯。《說文》慢也。與傲通。
矯健貌。《韓愈·薦士詩》橫空盤硬語,妥貼力排奡。
人名。寒浞子,多力,能陸地行舟。《論語》奡湯舟。 《總要》從𦣻從夰。夰,取高卬義。俗作奡,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