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潘良

特別武功體療師。1949年8月出生,男,漢族,上海人,大學,中共黨員。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特邀研究員、客座教授。

歷任上海揚子江武功體療院院長、上海市武功體療協會會長、上海社會科學院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上海老年體育協會顧問、日本東洋醫學研究所顧問、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總會會員。主要業績:少年時代曾入選上海市傳統武術隊,從師於著名武醫專家王子平老前輩和海燈法師並得真傳。多年參加華東地區和全國武術比賽中獲獎,特別是1993年8月,年當45,先後率領上海隊披甲上陣參加全國武術之鄉比賽並親臨沙場比賽,榮獲特別優秀獎,可謂英雄不減當年勇的本色,至今在武林中成為一段佳話,並所教的隊員獲得金牌上百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奚潘良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49年8月
任職履歷,個人作品,個人榮譽,

任職履歷

為此多次評為上海市十佳優秀教練員和全國體育先進個人稱號。青年時代義相繼求學於北京體育學院、北京中醫學院和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專攻武醫、管理學等學科,經數十年滿心實踐研究,把武技轉換市場並套用於社會需求,在全國率先創立了一種集武術功夫、體育祛病、中醫正骨、武功推拿和西醫診斷治療之大成的武功體療康復學科,為人們祛病保健提供了一種新思路、新途徑、填補了中華武醫史上的空白,也進一步確立了在世界名人中應有地位,為此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全國首批“體育經濟人”榮譽證書。其論文在國際中華傳統醫學學術研討會上獲得特別貢獻獎。還把原始的武術研究創新為科技並突破創辦了全國第一所武功體療研究機構——上海揚子江武功體療院。

個人作品

專著有《武功推拿術》、《家庭實用武功體療法》、《青運劍術與功行刀法》、《挑戰亞健康》、《辦公族強身療法》、《疲勞症和過勞死》、《健康100年》等三十餘部,並製作音像科教片,獲得“全國體育聲像作品一等獎”,傳播中外。

個人榮譽

多次出訪海外講不客應赴中南海為陳雲等中央首長進行武功體療,療效甚佳。武功體療遍布世界各地26個分點,接待五十餘萬人。因其在體療事業上有突出貢獻:連續在全國八、九兩屆運動會上,榮獲“中華武術突出貢獻獎”和“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個人”稱號。求發展,上台階,充分發揮武功體療在推動社區文化建設的特殊作用,於1998年4月創辦的全國首家“武功體療社區中心”在滬落成,首開體育為社區服務的先河。在連續四屆亞運會上,武功體療梅開四度應邀專程飛赴北京、廣島、曼谷、釜山為中華體育健兒奪牌保駕護航,得到很高的評價。譽為“武功體療祛病強身健體甲天下”美稱。
2002年10月為適應社會需要,與時俱進和上海社會科學院合作創辦全國第一家亞健康研究中心的組織,並被上海社會科學院聘為研究員和擔任該中心的首席主任。在體育武術界率先叩開社會科學大門的第一人。
2003年,在抗擊非典期間,他臨危受命,晉京獻方被列為中華十大健身方法之一,並相全國推廣。
2004年度由人民日報主辦的《今日世界》雜誌社評為特殊人才並載入“大地之子”巨書第一卷和榮登中國名人風采圖文經典篇章。
2005年,以中華社會各界新聞人物特邀嘉賓,在京人民大會堂參加共慶中華民族大團結,同賀新春佳節大拜年盛會。
2006年6月在北京獲得“全國百名當代創業精英”稱號,同年7月,在香港出席國際中醫藥論壇學術論文特等獎。
2007年,為提升鑽石領、金領及精英人才的身體素質和文化修養,在上海建立全國第一家養生與藝術相融的養生藝術院。成為文、武、醫、藝術獨步稱魁的時代先鋒。他完成了武技醫療轉換市場並運用於社會養生藝術需求的四階跨越。同年10月1日,應邀參加迎接北京2008——和諧中國論壇暨和諧社會突出貢獻獎的國慶座談會。並在釣魚台得到中央領導接見和上天安門觀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