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不哭不笑

林語堂一篇諷刺類散文,是林語堂先生譏諷國民政府的又一力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奉旨不哭不笑
  • 創作年代:1932年
  • 作品出處:《論語》1932年10月3期
  • 作者:林語堂
  • 內容梗概:幽默辛辣地對國民政府進行諷刺
原文,相關感言,

原文

奉旨不哭不笑(林語堂)
本年九一八,政府嚴禁紀念國恥,集會遊行,雙十,又下令停止國慶。於是 兩大節日,都平靜無事過去了。這可以說是政府叫人民“哭不得,笑不得”的兩大政策,其目的在維持目前表面上之治安。論理,人之不能無哭笑,猶身之不能 無飲食排泄。依心理學講,哭和笑的作用,是在使胸中不平之氣得以發泄,而恢復精神上之均衡。所以如中國婦女,平日生活太苦悶,到了清明哭墓,必讓她們淋漓痛快哭了一場,身子一舒服,回來治家,自然加倍起勁了。又如店裡學徒,大半年頭到年底,規規矩矩,辛苦營業,一點娛樂也沒有,到了元旦,也應該痛痛快快豪賭痛飲五天,新年做事,才會安心,生意才會發達。此為節日在心理上之用處,治國者所不可不知。革命以來,諸節俱廢,雖然中秋看月,尚未取締,而端陽競渡,元旦爆竹,已被指為迷信,不許舉行。終年奉旨不哭不笑,人心惶惶,舉國不安,這也有一點關係吧?況且仲尼與於蠟賓,始能發“天下為公”的一段大議論,然後黨部始有四字匾額可掛,難說迷信是一定有害無利的。蠟,固然是迷信,競渡爆竹,說他迷信也可以,甚至中秋看月也可派他迷信,或是老朽反革命。然果使國人相約中秋不看月,國便會興起來嗎?還有一層,我們不看見天安門遊行示威的雄壯景象,已有五六年了,思之能無慨然?並不是說一定要有怎樣遊行的目的,但是我們總喜歡看示威,如女人喜歡看出殯一樣,誰死都沒關係。我們覺得無目的的遊行示威,亂嚷亂喊一陣,總比全無遊行可看福氣。今年國慶,不應慶祝,我們是贊成的。但是總希望政府諸公,能替我們想出一種不損威信的題目,使我們亂喊亂嚷一陣,以後繳納苛捐雜稅或是唱國歌,也可以踴躍一點。
原載《論語》1932年10月3期(署名語)

相關感言

《奉旨不哭不笑》是林語堂先生譏諷國民政府的又一力作。在文首就一針見血地指出:“本年‘九一八’,政府嚴禁紀念國恥,集會遊行,‘雙十’,又下令停止國慶。於是兩大節日,都平靜無事過去了。這可以說是政府叫人民‘哭不得,笑不得’的兩大政策,其目的在維持目前表面上之治安。論理,人之不能無哭笑,猶身之不能無飲食排泄。依心理學講,哭和笑的作用,是在使胸中不平之氣得以發泄,而恢復精神上之均衡。”
林語堂的《奉旨不哭不笑》:“本年九一八,政府嚴禁紀念國恥,集會遊行,雙十,又下令停止國慶。於是兩大節日,都平靜無事過去了。這可以說是政府叫人民‘哭不得,笑不得’的兩大政策,其目的在維持目前表面上之治安。論理,人之不能無哭笑,猶身之不能無飲食排泄。依心理學講,哭和笑的作用,是在使胸中不平之氣得以發泄,而恢復精神上之均衡。所以如中國婦女,平日生活太苦悶,到了清明哭墓,必讓她們淋漓痛快哭了一場,身子一舒服,回來治家,自然加倍起勁了。又如店裡學徒,大半年頭到年底,規規矩矩,辛苦營業,一點娛樂也沒有,到了元旦,也應該痛痛快快豪賭痛飲五天,新年做事,才會安心,生意才會發達。此為節日在心理上之用處,治國者所不可不知。革命以來,諸節俱廢,雖然中秋看月,尚未取締,而端陽競渡,元旦爆竹,已被指為迷信,不許舉行。終年奉旨不哭不笑,人心惶惶,舉國不安,這也有一點關係吧?況且仲尼與於蠟賓,始能發‘天下為公’的一段大議論,然後黨部始有四字匾額可掛,難說迷信是一定有害無利的。蠟,固然是迷信,競渡爆竹,說他迷信也可以,甚至中秋看月也可派他迷信,或是老朽反革命。然果使國人相約中秋不看月,國便會興起來嗎?
還有一層,我們不看見天安門遊行示威的雄壯景象,已有五六年了,思之能無慨然?並不是說一定要有怎樣遊行的目的,但是我們總喜歡看示威,如女人喜歡看出殯一樣,誰死都沒關係。我們覺得無目的的遊行示威,亂嚷亂喊一陣,總比全無遊行可看福氣。今年國慶,不應慶祝,我們是贊成的。
但是總希望政府諸公,能替我們想出一種不損威信的題目,使我們亂喊亂嚷一陣,以後繳納苛捐雜稅或是唱國歌,也可以踴躍一點。”
全文並不明說政府無能,不敢抗日。而是借憂心人民精神不振,生活苦悶,進而發發感慨。表面看去主體不夠鮮明,但仔細體會批判力度,諷刺程度並不在魯迅作品之下。而且由於作者在內容上獨闢蹊徑,採用旁敲側擊的形式,並未直接橫眉怒斥,而是幽默辛辣地進行諷刺,使人讀來眼前一亮,新鮮感也就隨之而來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