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鬼(呂不韋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奇鬼》是一首詞,梁北有黎丘部,《呂氏春秋·疑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奇鬼
  • 地點:梁北
  • 對應:昆弟之狀
  • 對象:邑丈人
  • 出處:(《呂氏春秋·疑似》)
  • 作者:呂不韋
原文,注釋,譯文,啟示,作者,

原文

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⑶,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⑷,扶而道苦(19)之。丈人歸,酒醒而誚其子⑸,曰:“吾為汝父也,豈謂不慈哉⑹ !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觸地曰⑺:“孽矣⑻!無此事也。昔也⑼往責於東邑人⑽,可問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⑾,我固嘗聞之矣⑿!”明日端復飲於市⒀,欲遇而刺殺之。明旦之市而醉⒁,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⒂也,遂逝迎之⒃。丈人望見其子,拔劍而刺之。丈人智惑於似其子者,而殺其真子。夫惑於似士者,而失於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疑似之跡,不可不察,察之必於其人也。夫孿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識之,知之審也。
――節選自呂不韋⒄《呂氏春秋·慎行·疑似》⒅

注釋

:大梁,戰國時魏國的都城,在現在的河南省開封市西北。部(pǒu):部婁,同“培塿”,小山丘。
⑵效:模仿;昆:兄。
⑶邑:地方。丈人:對老者的尊稱。之:到。
⑷道:在路上。苦:捉弄。
⑸誚(qiào):責備。
⑹豈謂:怎能說是。
⑺觸地:伏地叩頭。
⑻孽(niè):作孽,這裡是冤枉的意思。
⑼昔:過去,這裡指昨天。
⑽責:同"債",討債。
⑾夫(fú):彼,那個。
⑿固:本來。
⒀端:故意。
⒁旦:白天。
⒂反:同“返”,返回。
⒃逝:往,去。
⒄呂不韋,戰國人,秦始皇時期任秦相,執政十年間,攻取了的大片土地,為秦朝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秦始皇親政,呂不韋因罪免職,憂懼自殺。
⒅《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是戰國秦相呂不韋集合門客編寫而成。全書共二十六卷、分十二紀、八覽、六論。以儒家、道家思想為基礎,集合了各家之學說,是中國漢代以前政治、軍事、哲學、謀略思想的集大成者。該書為以後的秦國統治提供長久的治國方略

譯文

大梁城的北部有個叫黎丘的鄉村,(那)有個奇怪的鬼,喜歡模仿別人的兒子、侄子、兄弟的樣子。村中的一個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裝扮成他的兒子的樣子,扶他卻在路上捉弄他。
老人回到家,酒醒後就責罵他的兒子,說:“我是你的父親啊,難道我對你不夠好嗎?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捉弄我,是為什麼?”他的兒子哭著磕頭碰地說:“冤枉啊!沒有這樣的事啊!昨天我去村東向人討債,可以問他的。”他的父親相信他的話,說:“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來曾聽說過的啊!”
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將它刺死。第二天早晨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的兒子擔心父親不能回家,就前去接他。老人看見兒子,拔出劍就刺他。老人的意識竟被長得像他兒子的鬼弄糊塗了,因而殺死了自己真正的兒子。那些被冒牌的賢士搞糊塗的人,見了真的賢士,反而不能辨認,他們的見識其實是和黎丘老人一樣啊!有相似的跡象,不可不明察,審察這種現象,一定要找適當的人。孿生子長得很相像,但他們的母親總是能夠辨認,這是因為母親對他們了解得很清楚。
黎丘太人糊塗行事的根本原因是他沒清事物的本質。比喻困於假象、不察真情而陷入錯誤的人。

啟示

辨別事物的真偽必須根據事物的本來面目細加審查。

作者

呂不韋(?-前235年),戰國末期衛國著名商人,後為秦國丞相,政治家、思想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呂街,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
呂不韋呂不韋
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莊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國相邦十三年,其門客有三千人。呂不韋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又稱《呂覽》),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關成語:一字千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