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河之役

夾河之戰,明建文三年二月至三月,在靖難之役中,燕王軍隊與建文帝軍盛庸部在夾河地區進行的一次遭遇戰。

基本介紹

  • 名稱:夾河之役
  • 地點:夾河
  • 時間:明建文三年二月至三月
  • 參戰方:燕王軍隊與建文帝軍
簡介,經過,結果,點評,相關人物,

簡介

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朱棣與建文帝的部隊戰於夾河,守將盛庸鐵鉉因為東昌之戰,濟南之戰的勝利故而驕橫迎敵,敗之。史稱夾河之役。

經過

建文三年(1401)二月十六日,朱棣率燕師南下。二十日,燕軍進抵保定,朱棣向諸將分析形勢,認為野戰容易,攻城艱難,如今盛庸合諸軍二十萬駐在德州,吳傑、平安駐在真定,我軍若屯兵城下,他們必然合力援攻。堅城在前,強敵在後,此為危道。真定與德州相距二百餘里,我軍介於兩城之中,可以誘敵出戰,各個擊破。於是,燕軍東出移師紫圍八方。三月初一日,燕軍在滹沱河沿岸紮營,同時,派游騎為疑兵前往定州、真定,迷惑平安、吳傑,阻延其出師時間,以集中力量對付盛庸。二十日,盛庸率軍進扎於武邑縣南的夾河。次日燕軍也開進於此,兩軍相距僅四十里。二十二日清晨,燕軍開始向夾河列陣而進,至午時抵達夾河。盛庸列陣堅嚴,陣旁火車、銳弩齊列。燕王朱棣先以輕騎三名掠陣而過,再以步卒五千攻擊敵陣左掖,騎兵萬餘沖其中堅。盛席的戰陣嚴整,燕軍攻沖受挫。以驍勇著稱的燕將譚淵見敵陣噪動塵起,便一馬當先沖入陣中;盛庸部將都指揮莊得不甘示弱,率眾迎擊。混戰之中,譚淵馬蹶跌落在地,莊得趕上舉刀斬殺,隨譚淵沖陣的燕將董真保也同歸於盡。朱棣率朱能、張武等人以勁騎繞出盛庸軍陣的背後,在暮色的掩護下突擊,莊得率眾力戰正酣,不意背敵襲擊,被創而死。盛庸部將楚智陷陣被執而死,“皂旗張”死時猶執旗不仆。是日戰鬥殺傷相當,不分勝負。朱棣因連失張玉、譚淵兩員大將,心中忿怒難平,遂親率十餘騎迫殺敵軍,直至夜深不辨,方才就地野宿。天近破曉,他發現周圍全是盛庸的軍隊,乘人不備,躍馬鳴角穿敵營而過。朱棣回到自己的大營後,集軍列陣,以利再戰。他鑒於昨天的戰況,改變作戰部署,讓精騎往來穿插陣間,伺機突擊。並勉勵將士“兩陣相當勇者勝”。二十三日,兩軍再次展開拚殺。燕軍列陣於東北,盛庸列陣於西南。朱棣率領騎兵左衝右突,盛庸戰陣開而複合,兩軍相持不退,飛矢如雨。戰鬥持續到午後未時,天氣陡然變化,東北風大作,塵沙漲天,咫尺不見人我。這時,燕軍順風大呼衝殺,南軍逆風而戰,目迷風沙,招架不住燕軍攻勢,只有丟盔棄甲,退保德州。燕師乘勝追擊,大獲全勝。吳傑、平安自真定率軍擬與盛庸合兵攻燕,當行至距夾河八十里的地方得知盛庸戰敗的訊息,只好還師真定。 二月,燕王從北平出兵。三月,破盛庸於夾河(今河北武邑南)。閏三月,破平安、吳傑於藁城,安、傑退守真定,燕軍南進至大名。四月,建文請燕王罷兵歸藩,燕王不聽。七月,平安從真定進襲北平。盛庸令大同兵進紫荊關,謀攻保定,進至易州水西寨。八月,燕王救保定,圍水西寨。九月,燕將劉江在北平破平安,安還真定。十月,燕王破大同兵及真定援兵,燕王旋還北平。十二月,燕王聽僧道衍計,出兵南下,謀直趨京師。

結果

二十三日,雙方復戰,盛庸大軍據西南,燕師控東北,激戰半日,互有勝負。突然東北風大作,塵沙飛揚,燕師乘有利之風勢,從左右兩翼橫擊,盛唐軍敗逃德州,死傷10餘萬人。

點評

此戰,朱允炆宋襄公式的戰爭指導思想,使燕王朱棣死而復生,最終導致自己在這場戰爭中失敗。

相關人物

朱棣 生於元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生母為孝慈高皇后馬氏。明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封為燕王。受教育於宮廷。洪武十三年(1380年)三月赴封國北平,時年21歲。史載,朱棣智勇有大略,屢次率諸將出征,皆建戰績,頗有威名。朱棣即位後,頗注意與周邊國家建立睦鄰友好關係,禮遇來訪的外國國王和來使,發展貿易,互通有無。並命中官鄭和六次率舟師出使各國,若加宣德年間的一次,共歷三十餘國,對開拓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貿易往來作出很大貢獻,明時亦稱頌為盛事。
在文化方面,朱棣也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最突出的功績是永樂元年開始,陸續組織了三千多文人編纂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類似現在的百科全書式的大型類書--《永樂大典》。
帝死還京後,葬北京昌平長陵。謚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謚曰: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成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