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時

失時

失時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shī shí,指錯過時機。語出《論語·陽貨》:“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也有謂不逢時違誤農時、不當其時、不及時等意思。

《失時》還是我國古籍《管子》里記載的一篇文章,見於《管子》第五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失時
  • 外文名:misstheseason
  • 拼音:shī shí
  • 注音:ㄕㄧ ㄕㄧˊ
詞目,拼音,基本解釋,引證解釋,典籍,原文,譯文,簡介,

詞目

失時

拼音

shī shí

基本解釋

1. [miss the season]∶錯過時機。
收割失時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漢· 賈誼《論積貯疏》
2. [without a fixed time]∶沒有定時。
哀樂失時,殃咎必至

引證解釋

1. 錯過時機。
《史記·孟嘗君列傳》:“君急使使載幣陰迎 孟嘗君 ,不可失時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負》:“有利則合,豈宜失時!”
2. 謂不逢時
《文選·宋玉》:“萷櫹槮之可哀兮,形銷鑠而瘀傷。惟其紛糅而將落兮,恨其失時而無當。” 李周翰 註:“又恨失其明時,不與賢君相當。”
陶潛 《讀史述九章·韓非》詩:“君子失時,白首抱關。”
葉適 《師立齋銘》:“人之晞聖,資蓋匪夷;亦或僅有,而患失時。”
元·無名氏《硃砂擔》第四折;“若不是我失時落勢,怎生的便攬禍招危。”
3. 指違誤農時。
《史記·龜策列傳》:“若為枯旱,風而揚埃,蝗蟲暴生,百姓失時。”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世交爭而波流,民失時而狼顧。”
杜荀鶴《送人宰德清》詩:“亂世人多事,耕桑或失時。”
4. 謂不當其時。
左傳·莊公二十年》:“哀樂失時,殃咎必至。”
5. 指不及時。
《南史·文學傳·卞彬》:“兼攝性懈墮,嬾事皮膚,澡刷不謹,澣沐失時。”

典籍

原文

時之處事精矣,不可藏而舍也。故曰:今日不為,明日忘貨。昔之日已往而不來矣。

譯文

農時對於農事來說是非常寶貴的,不能把它收藏起來使之停止不前。所以說,今天不進行生產,明天就沒有財物。過去的時光,一經消逝就不再回來了。

簡介

管子》是一部記錄中國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齊國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學派的言行事跡的書籍。大約成書於戰國(前475~前221)時代至秦漢時期。劉向編定《管子》時共86篇﹐今本實存76篇﹐其餘10篇僅存目錄。
管仲(公元前723年-約公元前645年) 漢族,名夷吾,字仲,又稱敬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潁上(今安徽潁上)人。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管仲的言論見於《國語 齊語》,另有《管子》一書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