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與陽明合病

《傷寒論》太陽病中的一種變證,屬寒證,太陽、陽明兩經同時受邪,其病機皆為寒邪束表,不得外解所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陽與陽明合病
  • 出  處:《傷寒論》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太陽與陽明兩經同時受邪,起病即見兩經的證候。

解讀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又“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又“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
三條述症簡略,僅舉嘔、利和喘而胸滿。根據方治推測其病機皆為寒邪束表,不得外解所致。邪氣外束,里氣不伸,下趨大腸則利;上逆於胃則嘔;郁阻於肺則喘而胸滿。除必有風寒外束之太陽表證外,因兼有大腸之利和胃家之嘔,按臟腑經絡定位,二者皆分隸於手足陽明,故仲景謂之為太陽陽明合病。至於喘而胸滿,有以胸為陽明分部為解者,如方有執,張隱庵等。另者則認為本條既有太陽之表證,復有陽明之里實,兼喘而胸滿,是病勢偏外偏上,故應急當治表,俟表解後,再行議下。然寒邪犯表,常內合於肺,必致宣降失司。肺氣失宣,出現喘而胸滿,原是理所當然。肺氣不降,可見大便異常,便秘亦是常有之事,此與陽明腑實有別。
《景岳全書·傷寒典》:“如初起發熱惡寒頭痛者,此太陽之證,而更兼不眠,即太陽陽明合病也。”《傷寒溯源集·合病證治第十五》:“太陽陽明合病者,謂太陽陽明兩經皆有見證也,以兩經見證之中,有喘而胸滿之證,是太陽之表邪偏重於陽明也。”《傷寒論條辨·辨太陽病脈證並治》:“蓋太陽,膀胱也,膀胱主水;陽明,胃也,胃主飲。風邪屬陽,陽主氣,陽邪協氣,泛濫水飲而上涌,得逆則與俱出。此嘔之所以為嘔,太陽陽明相合而為一家之證也。”《醫宗金鑒·訂正傷寒論注》:“太陽與陽明合病者,謂太陽之發熱惡寒無汗,與陽明之煩熱不得眠等證同時均病,表里之氣升降失常,故不下利則上嘔也。治法只須先解太陽之表,表解而陽明之里自和矣。若利則宜葛根湯表而升之,利自可止;嘔則加半夏,表而降之,嘔自可除也。”

中醫套用

1、第32條葛根湯證
此條為太陽與陽明合病而見下利的證治。但言下利,是突出本證的主要臨床表現。病機是太陽表邪鬱閉過重,太陽寒水之氣內逼陽明,傳導功能失司所致。所謂“太陽與陽明合病”,也正是邪入腸胃,病及陽明之義。風寒外束於表是本證的初始病因,下利是邪氣內趨陽明的結果。故此下利是因表邪而致的輕度水泄。雖表里同病,但表病是先因,是病本,故治療重點在於解太陽之邪,用葛根湯發汗解表,升津止利。
本條治法,也就是常說的“開太陽以闔陽明”的治法,後世醫家,對下利初起所創立的“逆流挽舟”法,實本此條而來。
葛根湯:葛根、麻黃、桂枝、生薑、甘草、芍藥、大棗
方解:本方由桂枝湯加麻黃、葛根而成。桂枝湯加麻黃,加強開表發汗之力,以治傷寒表實。葛根升津舒經,又助麻桂發汗解表。
2、第33條葛根加半夏湯證
本條為太陽與陽明合病但嘔的證治。承接上條而言。本條的主要臨床見症是嘔,病機是表郁過重,邪氣內迫,導致胃氣上逆而作嘔,病的重點仍在太陽,故用葛根加半夏湯發汗解表,降逆止嘔。
本條與上條,一為下利、一為嘔,兩者表現形式雖不相同,但由於太陽涉及陽明則是相同的,故均屬太陽與陽明合病。兩條各講一個側面,一個病在腸,一個病在胃,互相發揮,使其義更明。
方解:本方由葛根湯加半夏而成,葛根湯發汗解表,加半夏降逆止嘔。
3、第36條宜麻黃湯證
本條論太陽與陽明合病宜用麻黃湯。冠首“太陽與陽明合病”,示太陽、陽明兩經的症狀同時出現,述症只突出“喘而胸滿”,揭示病變的重點在於太陽,辨證的眼目在於“胸滿”。喘,既可見於太陽表證肺氣不降,又可見於陽明實熱腑氣上逆。但陽明之喘必與腹滿並見。本條喘而胸滿非腹滿,說明病之重點在太陽。按表里同病先表后里的治則,治以解表宣肺平喘,方用麻黃湯。
麻黃湯:麻黃、桂枝、甘草、杏仁
方解:方中麻黃為君,發汗解表,桂枝伍麻黃以加強開腠發汗之功;杏仁伍麻黃以增強宣肺定喘之力。甘草安中,調和諸藥,共奏發汗平喘之功。本方為辛溫發汗峻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