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競賽(1957年到1975年歷史事件)

太空競賽(1957年到1975年歷史事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太空競賽(The Space Race)是美國和前蘇聯冷戰時期為了爭奪航天實力的最高地位而展開的競賽。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兩國俘獲大量德國火箭技術及人員,太空競賽就以飛彈為主的核軍備競賽拉開了帷幕。技術優勢不僅能帶來至高無上的地位,還是保障國家安全的需要,也是意識形態先進的象徵。太空競賽取得了開拓性的成果,如向月球金星火星發射人造衛星,無人駕駛空間探測器,以及向近地軌道和月球發射載人飛船

1957年10月4日,斯普特尼克1號的軌道運行使蘇聯此次贏得了勝利。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成為首次進入太空的人類成員,使蘇聯再次打敗美國。1969年7月20日,伴隨美國阿波羅11號完成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太空競賽達到頂峰。1972年4月,阿波羅-聯盟測試計畫達成合作協定,並在1975年7月,美國航天人員與蘇聯航天人員在地球軌道相遇,雙方局面得到一定時期的緩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空競賽
  • 外文名:The Space Race
  • 發生時間:1957年到1975年
  • 涉事國家美國蘇聯
  • 所屬項目:航天項目
  • 性質:主要以政治目的為主
歷史,背景,醞釀準備,過程,大事件詳情,太空競賽主要事件和時間,結果,事故,影響,競賽產物——外層空間條約,

歷史

背景

二戰後“冷戰”局面的形成,使得美、蘇這兩個國家在各個領域展開了激烈的角逐。載人航天作為高科技的體現,當然成為他們爭奪的領地。在相繼將自己的衛星送入太空之後,他們立刻開始了下一個階段的競爭,即載人航天計畫的實施。20世紀60-70年代這兩個巨人出於各自的目的而進行的這場競賽,或多或少加速了載人航天計畫的制定和實施,無形中對整個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世紀60年代,美、蘇在太空競賽中為了拿到頭彩,各自從佛羅里達的海岸和丘拉塔姆的荒原向太空發射了三十多艘載人飛船,完成六十多人次的太空飛行。不管他們屬於哪個國家,但都懷著人類對太空的嚮往,踏上一次又一次的征途,對地球以外的世界展開探索。這些最初的嘗試為後來的登月計畫以及空間站的建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德國貢獻:20世紀20年代中期,德國科學家就展開了對液體燃料推進火箭的射程和升限方面的實驗。1932年,納粹德國國防軍的前身就對火箭的遠程打擊威力產生了濃厚興趣。沃納·馮·布勞恩加入這項研究,而且其成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納粹德國所利用。布勞恩本人從戈達德的研究成果中受益良多。
德國於1942年成功發射了首枚A-4火箭(V-2的前身)。1943年德國開始製造A-4的改進型號V2火箭,其射程達到300千米(185英里),能夠攜帶1000千克(2200磅)重的彈頭。德軍向同盟國發射了成千枚的V-2,造成了大批生命和財產損失。而在V2的生產地諾德豪森集中營中生產V2的奴隸勞工死亡人數甚至超過V2火箭直接導致的死亡人數。
人才爭奪: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結束時,前蘇聯、英國和美國的軍方和科學部門開始了對設在德國佩內明德的火箭項目的資料和技術人才的激烈的爭奪。美國收穫最大,他們帶走了大批德國火箭技術專家和可以組裝成100枚火箭的零組件,美軍在投降的德國人的協助下很快的將找到的零件與相關檔案運走。爭奪火箭技術專家是美國旨在爭奪納粹德國技術專家的“回形針行動(OperationPaperclip)”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包括馮·布勞恩在內的很多德國專家都是納粹黨員。戰後大批科學家轉而研究火箭升限、溫度、大氣壓力、宇宙射線等多個課題。稍後抵達的英國堅持要取得已經組裝完畢的火箭,因此最後只拿到數枚成品與半成品。前蘇聯到達後發現大部分的零件與火箭資料已經被英美兩國取走,因佩內明德在盟國協定中屬前蘇聯占領區,前蘇聯對此十分不滿,提出抗議未果,只好將剩下的工廠內的生產線以及附近與生產和研發火箭有關的德國家庭全數運往國內。後前蘇聯提出願意和美國分享取得的資料,條件是要參觀美國本土的白沙試驗場,由於當時白沙試驗場屬於機密性質,儘管當地沒有特別建築或者是試驗裝置,美國還是加以拒絕。 在人才爭奪戰中,前蘇聯和英國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勝利,但是事後美國被證實是最大的贏家,大部分的高階研究人員最後到了美國。
冷戰根源: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和前蘇聯深陷間諜戰和意識形態宣傳戰。太空探索和人造衛星技術在這兩個方面都有巨大作用,因此成為了冷戰的前沿。間諜衛星能偵查其他國家,而太空探索的成就能為鼓吹本國的科學實力和軍事潛力的宣傳服務。火箭能將人類送入地球軌道或月球表面,同時也能發射核子彈到敵國。很多套用於太空旅行的技術同樣能用於洲際彈道飛彈(ICBMs)這樣的的戰略武器。
太空技術的發展和軍備競賽的其他方面一起成為了一個國家科學和經濟實力的指示器,更能證明自身意識形態的優越性。太空技術具有雙重屬性:它能為和平目的服務,但也能用於軍事目的。
兩個超級大國各自都爭著在太空領域搶先,但不知道誰會首先取得突破。它們做好了太空競賽的基礎工作,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醞釀準備

1955年,隨著美國和前蘇聯都建造了可以用來發射物體到太空的彈道飛彈,太空競賽開始慢慢萌芽。僅僅相隔四天,兩國各自發表公報稱到1957年或1958年將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在1955年7月29日,艾森豪總統的新聞發言人詹姆斯·哈格蒂宣布在1957年7月1日和1958年12月31日之間,美國計畫發射“環繞地球的小衛星”,以此作為對國際地球觀測年的貢獻。四天后,在哥本哈根召開的國際航空聯合會第六次大會中,科學家李奧尼德·賽德伍在前蘇聯大使館向國際記者發言,他宣稱前蘇聯在不久的將來也計畫發射衛星的打算。1955年8月30日,科羅廖夫成功在前蘇聯科學院創立了一個委員會,目的是在進入地球軌道進程中打敗美國,實際上這是太空競賽開始的日期。至此前蘇聯部長會議開始執行一項政策,即有關前蘇聯太空計畫的進展信息作為國家機密不對外公開。
起初,艾森豪曾擔心衛星飛行經過一個國家超過100千米(62英里)高時,可能會被認為是侵犯國家領空。他擔憂前蘇聯會指控美國非法飛越領空,因此自己花錢為前蘇聯製造政治性勝利。艾森豪和他的顧問認為一個國家的領空主權不應擴展到外層空間,並且在1957年至1958年國際地球物理年的開展中,使這一原則在國際法中得以確立。艾森豪還擔心他可能會引起國際事件,如果把軍事飛彈作為發射器的話,可能被人稱為“戰爭販子”。因此,他選定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的先鋒火箭,該火箭尚未試驗,只是在實驗研究中的做助推器。這就意味著馮·布勞恩的團隊不被允許套用Jupiter-C火箭使衛星進入軌道,原因在於該衛星充當未來軍事工具的作用。1956年9月20日,馮·布勞恩和他的團隊的確發射了可使衛星進入軌道的Jupiter-C的火箭,但該發射僅限用於前椎體再入技術的亞軌道。

過程

大事件詳情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的R-7洲際彈道飛彈發射人造衛星(俄羅斯的“旅行者”),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和第一顆人造物體放入地球軌道。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標誌著太空競賽的正式開端。人造衛星的推出令人驚訝。在美國,空間被看作是下一個前沿領域,探索它成為美國宏偉發展計畫的延伸內容。R-7洲際彈道飛彈有太多地前蘇聯當時的關鍵技術。該示範壓倒性的力量的R-7飛彈看似能夠運載核彈頭進入美國領空製造蒐集有關前蘇聯軍事活動特別迫切的情報。
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複製品)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複製品)
20世紀60-70年代這兩個巨人出於各自的目的而進行的這場競賽,或多或少加速了載人航天計畫的制定和實施,無形中對整個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世紀60年代,美、蘇在太空競賽中為了拿到頭彩,各自從佛羅里達的海岸和丘拉塔姆的荒原向太空發射了三十多艘載人飛船,完成六十多人次的太空飛行。不管他們屬於哪個國家,但都懷著人類對太空的嚮往,踏上一次又一次的征途,對地球以外的世界展開探索。這些最初的嘗試為後來的登月計畫以及空間站的建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斯普特尼克斯普特尼克
1968年12月,推出了阿波羅8號,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軌道到月球,從梅里特島NASA的大規模發射基地附近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在1969年7月16日,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和麥可·柯林斯掀起了阿波羅11號太空任務,首次登月嘗試。7月20日成功登入後,阿姆斯特朗成為行走在月球表面上的第一人,他的名言“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使美國在登月競賽中處於領先地位。
威廉,詹姆斯和沃納在華盛頓新聞發布會上展示了探索者一號的實寸威廉,詹姆斯和沃納在華盛頓新聞發布會上展示了探索者一號的實寸
伴隨月球目標的實現,美國宇航局野心勃勃,繼續實施人類太空計畫,但是不久後發現絕大多數政治資本全部花費一空。
第一次著陸後,1969年11月在阿波羅12號上進行了又一次精確著陸。由於擁有足夠的阿波羅號宇宙飛船和土星五號火箭發射器為阿波羅20號接連八次的月球著陸提供支撐,執行了超負荷的任務,並在最後五次任務中將登入人員輸送至月球探險車。他們還計畫實施一項阿波羅套用計畫來開發一個建於軌道上的,可持續較長時間的地球軌道車間(後被命名為太空實驗室),使用幾個較小的土星1B號運載火箭,不久後決策者決定使用土星5號的兩個基礎階段,從S-IVB(也是土星五號的第二階段)來發射預製的車間,立刻取代了阿波羅20號。節省開支,削減預算很快就使美國宇航局放棄了阿波羅18號和19號,但依舊保留了三個月球車任務。阿波羅13號在飛行中遭遇了探測器故障,被迫放棄1970年4月的月球著陸計畫,帶著登入人員安全返回,只是再次使計畫暫時擱淺。登入計畫繼續實施,取得四次成功,分別是阿波羅14號(1971年2月)、阿波羅15號(1971年7月)、阿波羅16號(1972年4月)和阿波羅17號(1972年12月)。
1969年7月,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登上月球1969年7月,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登上月球
1969年2月,理察·尼克森召集了太空任務組來為美國民用太空項目制定建議書,由副總統斯皮羅·阿格紐帶領。阿格紐是美國宇航局後續計畫的狂熱支持者,並且系統與科技事業部為發展科重複利用的太空運輸系統給出建議。該太空運輸系統包括一架太空梭,這將會為在地球和月球軌道建立長期的空間站提供便利,可能是在月球表面,並且人類的首次火星飛行最早在1986年,最晚在2000年。對於新的阿波羅計畫,國會中的政治支持力量下降,尼克森對此感覺良好。他打算緩和和前蘇聯以及中國之間的關係,希望可以緩和冷戰的緊張局勢。他削減了送交給國會的支出預算,僅僅包括太空梭的資金,亦或是未來可預見的地球軌道太空站。
與此同時,前蘇聯繼續嘗試N1火箭的完美執行,在1971年和1972年兩次發射失敗後,最終在1976年取消該任務。
1972年5月,理察·尼克森總統和前蘇聯首相勃列日涅夫就緩和關係進行談判,達成了冷戰中短暫性的“融解”。在體育精神的影響下,合作比競爭更有利於時機,持續競爭的概念開始淡化。
兩國計畫實施一項合作任務,來使美國最後的阿波羅飛船和聯盟號進行對接,命名為阿波羅-聯盟測試計畫(ASTP)。為準備該任務,美國設計了阿波羅號的對接艙,與前蘇聯的對接系統想匹配,使其任意兩個飛船都可以對接。該對接艙可作為氣閘,允許飛行人員進入其他座艙氣流不相容的飛船。
1975年7月15日12:20UTC,聯盟19號首次發射,合作任務開始。六個半小時後,帶有對接艙的阿波羅飛船發射。7月17日16:19UTC兩架飛船相遇並對接。美蘇各派三名和兩名太空人執行合作任務,美國太空人托馬斯·斯塔福德和俄國太空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在太空握手,交換禮物,並參觀對方的飛船,標誌著太空競賽的終結(圖見概述封面)。

太空競賽主要事件和時間

1957年8月21日,洲際彈道飛彈,前蘇聯,P-7飛彈(北約代號為:SS-6警棍)
1957年10月4日,首顆人造衛星地球,前蘇聯,人造衛星1號
1957年11月3日,首次動物(犬)進入空間軌道,前蘇聯,人造衛星2號
1958年1月31日,發現范艾倫輻射帶,美國陸軍彈道飛彈局,探險者1號
1958年3月17日,第一顆太陽能衛星,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L),先鋒1號
1958年12月18日,首顆通信衛星,美國陸軍彈道飛彈局,斯科爾1號
1959年1月2日,首顆月球探測/人造行星;首次達到第二宇宙速度;觀測到太陽風。前蘇聯。月球1號
1959年1月4日,人造物體首次進入日心軌道,前蘇聯,月球1號‎
1959年2月17日,氣象衛星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NASA),(美國海軍研究實驗所(NRL)),先鋒2號
1959年2月28日,第一顆進入極軌道的人造衛星,美國DARPA(USA-DARPA),發現一號
1959年8月7日,地球的太空照片,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探險者6號
1959年9月13日,月球探測,並在月球硬著陸。前蘇聯。月球2號
1959年10月4日,月球背面的照片,前蘇聯,月球3號
1960年4月1日,第一顆成像氣象衛星,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TIROS-1
1960年7月5日,首顆偵察衛星,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GRAB-1
1960年8月12日,首顆被動式通訊衛星,美國NASA,回聲1A
1960年8月18日,首顆攝影偵察衛星,美國空軍,KH-19009
1960年8月19日,首次動植物進入太空並安全返回,前蘇聯,人造衛星5號
1961年,首次金星探測器,前蘇聯,Venera1
1961年4月12日,第一位太空人: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載人軌道飛行,前蘇聯,東方1號
1962年3月7日,首次軌道太陽觀測,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OSO-1
1962年12月14日,首次行星飛越(距金星34,773km處),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Mariner2
1963年6月16日,瓦倫京娜·捷列什科娃,前蘇聯,東方6號
1963年7月19日,首次亞軌道飛行,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X-15試驗機,
1963年7月26日,首顆地球同步衛星,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Syncom2
1963年12月5日,首個衛星導航系統,美國海軍,NAVSAT
1964年8月19日,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Syncom3
1964年10月12日,首次多成員升空(3人),前蘇聯,上升1號
1965年3月18日,艙外活動,前蘇聯,上升2號
1965年7月14日,首次飛越火星(9,846km處),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水手4號
1965年12月15日,美國首次載人太空飛行器之間軌道太空對接2嘗試(相伴而行,未對接),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雙子星座6A號/雙子星座7號
1966年2月3日,首次月球軟著陸;首次月球拍攝,前蘇聯,月球9號
1966年3月1日,首次其他行星探測及硬著陸,前蘇聯,金星3號
1966年3月16日,首次軌道會合,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雙子座8號/Agenatargetvehicle
1966年4月3日,首次人造衛星繞月飛行,前蘇聯,月球10號
1967年4月23日,首次太空人返回失敗(太空人科馬洛夫在事故中犧牲),前蘇聯,聯盟1號,
1967年10月30日,首次無人狀態下太空回合嘗試,前蘇聯,Cosmos186andCosmos188
1969年12月21日,首次人類繞月飛行,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阿波羅8號
1969年1月16日,首次太空對接並交換隊員,前蘇聯,聯盟4號/聯盟5號
1969年7月21日,人類登月,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阿波羅11號
1970年11月23日,首個月球車,前蘇聯,Lunokhod1
1970年12月12日,首次X射線空間觀測,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烏呼魯衛星
1970年12月15日,首次金星軟著陸,並發回信息,前蘇聯,Venera7
1971年4月23日,首個空間站,前蘇聯,禮炮1號
1971年6月,首個太空望遠鏡,前蘇聯,Orion1
1971年11月14日,首次繞火星飛行,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水手9號
1971年11月27日,首次火星硬著陸,前蘇聯,火星2號
1971年12月2日,首次火星軟著陸,並發回信息,前蘇聯,火星3號,
1972年3月3日,首次掠過太陽的人造探測器,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先驅者10號
1972年7月15日,首次進入小行星代並離開太陽系核心區域的人造物體,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先驅者10號
1973年12月3日,首次飛越木星(130,000km),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先驅者10號
1974年2月5日,在5768公里處飛越金星,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水手10號
1974年3月29日,在703公里處,首次飛越水星,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水手10號
1975年7月15日,首次美國前蘇聯對接任務,前蘇聯、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阿波羅-聯盟計畫

結果

隨著冷戰的降溫,航天科技以其高成本和高精密,使得各國走上合作發展之路,“競賽”的概念已經在兩大太空強權中成為歷史。民用科技領域外,美蘇雙方也在不斷開發軍事領域的太空計畫。美國空軍被提議使用它的大力神火箭發射Dyna-Soar高超音速滑翔機攔截敵方的衛星。有人軌道實驗室(Manned Orbiting Laboratory,使用基於雙子座計畫實現監視任務的硬體)緊隨著Dyna-Soar的到來外,但是同樣遭到了取消。前蘇聯通過Almaz計畫,規劃軍用太空站,最後被併入禮炮號(Salyut)空間站計畫。
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
阿波羅計畫後,多數觀察人士認為太空競賽逐步冷卻,乃至結束。太空歷史學家卡洛爾·斯科特(Carole Scott)和羅馬尼亞的福羅林·波波安(Florin Pop)博士等認為1975年阿波羅-聯盟任務(Apollo-Soyuz mission)標誌著使太空競賽的結束——前蘇聯的聯盟19號和阿波羅18號對接,太空人進入彼此飛船參與合作性試驗。雖然各自在空間領域的努力依然繼續,並且進入不同領域和方向,但國家意義上的“競賽”已經成為了過去時。
然而,前蘇聯領導人卻被警示:美國空軍的前景包括了太空梭項目,遂之開始了暴風雪計畫和Energia 計畫。80年代早期,美國的戰略積極防禦的開始,促進了競賽的升級,最終隨著1989年前蘇聯陣營的崩潰而告終。

事故

美國第一批太空人因事故喪生,在直接參與太空旅行或預備服役到阿波羅1號:指令長維吉爾·格里索姆,高級領航員愛德華·懷特,還有領航員羅傑·查菲。他們三位逝世在1967年1月27日的地面試驗的大火中。
前蘇聯的聯盟1號和聯盟11號兩次任務,也導致了航天員喪生。
1967年4月23日聯盟1號發射到軌道飛行,唯一的航天員,弗拉基米爾·科馬羅夫上校,喪生在太空船返回地球的墜毀中。
1971年,聯盟11號的航天員格奧爾基·多布洛沃斯基,維克托·帕查耶夫和弗拉季斯拉夫·沃爾科夫在返回中窒息而亡。
前蘇聯的遙感測量監測導致了其他的死亡,(基於音頻或丟失了他們測距生死攸關的太空飛行記錄),這是前蘇聯沒有通告的。
其他的太空人死於有關係的任務中,包括四位美國人死於T-38太空飛行器的墜毀。
前蘇聯人尤里·加加林,這第一位太空的人類,死於1968年遭遇到類似的米格戰鬥機的墜毀中。

影響

主要的影響有航空航天工程和電子通信,在這個時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太空競賽導致了不管是火箭學,物理學,還是天文學都遠遠超前了。“太空時代技術”延伸到不同的領域,並推進贏得競賽完全改變了學生們學習科學的道路。美國人關切在太空競賽中如此快崩潰的前蘇聯,很快被立法者和教育家帶到了在美國學校強調數學和自然科學。美國的1958年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國家防禦教育法增強了在兒童教育直到畢業年級的投資目的。科學家們支持這些從廚房到田徑場的搜尋合適的套用的努力來幫助太空探索技術的提升。乾食和速食,保濕布,甚至無霜滑雪鏡都是來自太空科學。如今,超過上千的人造地球軌道衛星,環繞地球中繼通訊數據,輕易地遙感天氣、植被、人們移居到僱傭他們的國度。另外,更多的每日燃料消耗微技術來自最初太空競賽的驅使的研究音樂報時。 前蘇聯無異議地保持了在火箭學領域的領導地位,甚至一直到冷戰末期。
加加林加加林
在1958年和平利用外空委員會(OPUOs)即宣告成立。1978年舉行的第一屆裁軍特別聯大形成的《最後檔案》中明確要求就防止外空軍事化問題舉行國際談判。1981年,前前蘇聯向聯大提交了一份關於禁止在外空部署任何類型武器的條約草案,繼而,根據東歐國家的倡議,聯大通過決議要求裁談會開始談判,以期就這種條約的案文達成協定。與此同時,根據西方集團的倡議,聯大也要求裁談會審議就有效和可核查的防止外空軍備競賽的協定舉行談判,並優先審議就禁止反衛星武器系統的協定進行談判。從1982年起,裁談會議程上就列人了題為“防止外空軍備競賽”的項目。1983年前蘇聯又提交聯大“關於禁止在外空和從外空對地球使用武力條約的草案”。自1983年以來,聯大幾乎每年都通過一項決議,要求裁談會設立(或重新設立)一個附屬機構,以期為締結一項或多項全面防止外空軍備競賽的協定舉行談判。199年第54屆聯大再次以壓倒多數通過了防止外空軍備競賽決議。決議強調,談判締結一項或多項防止外空軍備競賽的國際協定,仍是裁談會外空特委會的首要任務。這反映了國際社會對防止外空軍備競賽的普遍願望和迫切要求。《反導條約》是維繫美俄乃至世界戰略穩定的基石,也是防止外空軍備競賽的有力保障,因此維護這一條約的完整性極為重要。為此,1999年12月1日第54屆聯大順利通過了俄羅斯、白俄羅斯和中國聯合提出的“維護和遵守反彈道飛彈條約的決議草案”。2000年的第55屆聯大再次順利通過了由俄羅斯、白俄羅斯、吉爾吉斯坦和中國共同提出的維護和遵守《反導條約》的決議草案。

競賽產物——外層空間條約

早在1958年,美國和前蘇聯就開始討論太空的和平利用問題,並在聯合國中提出議題,1959年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成立。1962年5月10日,副總統詹森在第二次全國會議上發表關於太空和平利用的發言,顯示了美國和前蘇聯雙方都支持1962年12月聯合國大會政治委員會通過的解決方案,不僅督促成員國將外層空間納入國際法準則,還要在探索中加強合作。甘迺迪開始了美國前蘇聯太空項目之間的交流。
1967年1月27日,聯合國最終制定了管理國家太空探索和利用活動的條約原則,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由美國、前蘇聯和英國共同簽署,10月份生效。
  • 禁止締約國在地球軌道、月球或任何其他天體上放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 月球和其他天體的利用只能限於和平的用途,禁止試驗各種武器,進行軍事演習,建立軍事基地,設施和防禦工事;
  • 外天空探索應使所有國家受益,所有國家自由探索和利用;
  • 明確禁止任何政府占有天體資源,例如月球或行星,聲明他們是人類共有的遺產,不受國家撥款限制。然而,國家發射的太空物體,該國享有管轄權和控制該物體的權利;
  • 太空物體造成的損失應由發射國承擔;
  • 非政府實體在外層空間的活動,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需要授權和相關締約國按照條約來監督,締約國要承擔國家太空活動的國際責任,無論是政府主體還是非政府主體。
  • “若締約國有理由相信,該國或其國民在外層空間(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計畫進行的活動或實驗,會對本條約其他締約國和平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的活動,造成潛在的有害干擾,該國應保證於實施這種活動或實驗前,進行適當地國際磋商。”
截至2015年,該條約由102個成員國簽署,保持效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