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祝

太祝

太祝,tài zhù ㄊㄞ ㄓㄨ ,又稱大祝,官名。太常寺的官,主管祭祀。商官有六太,其一曰太祝。漢景帝時更名為祠祀,漢武帝更名為廟祀,與女巫同為祠祀官,是《周禮》中規定的儒教神職官員之一,官銜下大夫。殷天子建天官,先六太,曰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典司六典。太祝處天人之際,以言告神,在祭祀中迎神送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貞。太祝常駐神祠,歲時至祠,持版,掌讀祝。太祝以下還有亞祝、少祝。大祝迎神告大宗,少祝導王,亞祝迎王。太祝祭服無旒冕,素青衣,朱裳,蔽膝,無佩綬。日本神道教神職即太祝。太祝為殷官,與太宰等官為六太。周官,太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掌六祝之辭,以祈福祥。秦漢有太祝令、丞,後漢亦曰太祝令、丞。晉、宋、齊、梁、陳、後魏、北齊皆因之。後周依周官。至隋,置太祝署,太祝令、丞。煬帝罷署,太祝八人。大唐初有七人,後增為九人,開元二十三年減置三人。掌讀祝文,出納。

基本介紹

  • 官名:太祝
  • 來由:《周禮》記載
  • 朝代:西周
  • 主管事物:管理天子宗廟事物
基本解釋,分開解釋,由來,職能,與日本神道,

基本解釋

官名。商官有六太﹐其一曰太祝。《周禮》春官宗伯之屬有太祝﹐掌祭祀祈禱之事。秦漢有太祝令丞﹐屬太常卿。歷代多因之。參閱《通典·職官七》。
【示例】《史記·孝武本紀》:“於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長安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指謬忌)方。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史記·孝武本紀》:“神靈之休,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泰畤壇以明應。令太祝領祀,秋及臘間祠。三歲天子一郊見。”

分開解釋

: 太tài過於:太長。極端,最:太甚。太平。高,大:太空。太學。很:不太好。身分最高或輩分更
: 祝zhù表示對人對事的美好願望:祝福。祝壽。祝捷。祝辭。馨香禱祝。古代指男巫。在神廟裡管香火

由來

“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周禮》規定太祝掌六祝之辭,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貞。一曰順祝,二曰年祝,三曰吉祝,四曰化祝,五曰瑞祝,六曰策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一曰類,二曰造,三曰禬,四曰萗,五曰攻,六曰說。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一曰辭,二曰命,三曰誥,四曰會,五曰禱,六曰誄。辨六號,一曰神號,二曰鬼號,三曰示號,四曰牲號,五曰粢號,六曰幣號。辨九祭,一曰命祭,二曰衍祭,三曰炮祭,四曰周祭,五曰振祭,六曰擩祭,七曰絕祭,八曰繚祭,九曰共祭。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以享右祭祀。凡大禋祀、肆享、祭示,則執明水火而號祝。順祝:順豐年也,年祝求永貞也,告祝祈福祥也,化祝弭災兵也,瑞祝逆時雨寧風旱也,策祝遠罪病也。六辭皆是祈禱之事,皆有辭說以告神,故曰六祝之辭。順祝者,謂天人和同,納於大順也。年祝者,謂五氣時若,常大有年也。吉祝者,謂斂時五福,吉無不利也。化祝者,謂化被六極以為和氣也。瑞祝者,謂天不愛寶,形為上瑞也。策祝者,謂龜策不違於人,是謂大同也。號者謂尊其名更為美稱。神號者尊天曰皇天上帝,鬼號者尊祖曰皇祖伯某,壒號者尊地曰后土地祗,牲號者牛曰一元大武之類,齍號者黍曰薌合之類,幣號者幣曰量幣之類,致美於牲幣所以致敬於鬼神也。宗廟所祭者一家之親,內神也,故曰內事;郊社及山川之屬所祭者天下一國之神,皆外神也,故曰外事。稽首,拜頭至地也。頓首,拜頭叩地也。空首,拜頭至手,所謂拜手也。吉拜,拜而後稽顙,謂齊衰不杖以下者。言吉者,此殷之凶拜,周以其拜與頓首相通,故謂之吉拜雲。凶拜,稽顙而後拜,謂三年服者。

職能

《周禮》中的太祝是祝官之長。漢太祝令秩六百石,與太常博士同班。太祝常主神祠,歲時至祠。
南朝宋設太祝令一人、丞一人。掌祭祀讀祝迎送神,太祝,周舊官也。漢西京置太祝令、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曰廟祀。漢東京改曰太祝。
《唐六典》
太祝三人,正九品上;(《禮記》曰:“天子建天官,先六太。”則有太祝之置。此夏、殷之制也。《周禮》:“太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掌六祝之詞:順祝、年祝、令祝、化祝、瑞祝、策祝,以事鬼神,祈福祥也。”秦、漢奉常屬官有太祝令、丞。後漢太祝令一人,六百石;丞二人。晉、宋皆有太祝令、丞。《齊職儀》:“太祝令,品第七,四百石,銅印、墨綬,進賢一梁冠,絳朝服,用三品勛位。”《梁選薄》:“太祝令輿二廟令品秩同。”陳氏因之。後魏太祝令從五品中;太和二十二年,改為正九品上。北齊太常寺置太祝令、丞。後周太祝下大夫一人。隋太祝署令一人、丞一人、太祝八人、祝史十六人。煬帝廢太祝署,以太祝屬寺,後又增為十人。皇朝減置七人,後又增置九人;開元二十三年減六人,祝史減六人。)祝史六人;(晉太祝令史三十人。後魏祝史從七品中。隋置十六人。皇朝武德中置十二人,今減六人。)奉禮郎二人,從九品上。(漢大鴻臚有治禮郎三十七人。晉太常諸博士有治禮史二十四人,大行令有治禮郎四人。後魏治禮郎從六品下;太和二十二年,改為從九品下。北齊司儀置奉禮郎三十人。後周治禮中士一人、下士一人。隋太常寺有治禮郎十六人,其後改為奉禮郎,又置贊者十二人。煬帝減奉禮郎置六人。皇朝武德中為治禮郎,置四人;永徽之後,改為奉禮郎。開元二十三年減二人。掌帥贊者,以供其事。)
太祝掌出納神主於太廟之九室,而奉享薦裕袷之儀。凡國有大祭祀,盥則奉匜,既盥則奉巾悅。凡郊廟之祝板,先進取署,乃送祠所;將事,則跪讀祝文,以信於神;禮成而焚之。凡大祭祀,卿省牲,則循牲而告充。(禮告訖,牽牲以授太官。既享,則以牲之毛、血置之於豆而奠焉;饌入而徹之。既享,則酌上樽之福酒,且減胙肉,加之於俎,以贊祭酒歸胙之禮。又奉玉帛之篚及牲首之俎,俟禮成而仟焚瘞之儀也。)凡祭天及日月、星辰之玉帛,則焚之;祭地及社稷、山嶽,則瘞之;海瀆,則沈之。
太祝的祭祀過程
國家祭祀中,太祝於太廟迎神,太樂奏迎神樂。太祝取玉幣,皇帝受玉帛。太祝持版進於神座之右,跪讀祝文;最後奏樂送神。

與日本神道

日本神道教神職是神社裡從事祭祀的神官,又叫神主。二戰後神職分為宮司、権宮司、禰宜、権禰宜。神職階位根據神道德目“浄明正直”分五等:浄階、明階、正階、権正階、直階。神職身份分為六級:特級、一級、二級上、二級、三級、四級。特級、一級神職服黑袍;二級上和二級神職服赤袍,執版。“每社宮司。禰宜。祝各一人。”“凡諸神宮司及神主等。未満六年。遭喪解任。不得補替。仍令祝部行事。服闕之日。復任満限。其禰宜。祝部一補之後。不須輙替。”神衣祭中“大神宮司宣祝詞”;月次祭中次宮司宣祝詞。由此可見,日本神職即太祝
此外,日本神社祭式參考了太祝儀式,先搖鈴降神,鞠躬,拍手,奠幣。事成過後還要塞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