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藍尾島蜥

太平洋藍尾島蜥

太平洋藍尾島蜥是石龍子科,分布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紐幾內亞及太平洋西南部。棲居在灌木叢、花園及農場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太平洋藍尾島蜥
  • 拉丁學名:Emoia caeruleocauda
  • :動物界
  • :石龍子科
  • 分布區域: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紐幾內亞及太平洋西南部
  • 英文名:Pacific Blue-Tailed Skink
基本資料,分類學,分布情況,生態習性,型態特徵,

基本資料

太平洋藍尾島蜥
學 名:Emoia caeruleocauda
英 名:Pacific Blue-Tailed Skink

分類學

石龍子科(Scincidae)

分布情況

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紐幾內亞及太平洋西南部承府白榜。棲居遷永在灌木叢、花園及農場中。

生態習性

以昆蟲為主食的日行性蜥蜴,卵生,每次產下2枚卵。這是種分布極廣的蜥蜴,提危試太平洋藍尾島蜥有時會將尾巴備蘭頁擺成8字型,可能是其領域性凶仔漏行為的一部分,以閥頸辣此威嚇其他蜥蜴。

型態特徵

小型石龍子,體長約10~12公分,體色底色為黑色,並從吻端到尾巴的基部綴有金色的長條紋,長尾巴則為鮮籃催碑協艷而顯眼的藍綠色或鐵青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