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川鎮(吉林省長嶺縣太平川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太平川鎮位於松原市長嶺縣西部,松原市境最西端。面積457平方千米,其中鎮區面積2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萬人。轄5個社區、1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太平川,距縣城63千米。平齊鐵路、通讓鐵路和106省道、207省道公路過境。

轄5個社區委員會,26個居民委,10個村民委員會,常住人口6萬人,農業人口15萬人。太平川鎮交通便利,平齊、通讓鐵路在鎮內交叉通過,二級站日通火車162列;長白公路、齊雙公路匯合後貫穿全境,地處兩省區(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四市(松原、白城、四平、哲盟)的邊緣結合部,是方圓45公里範圍內最大的鎮,其輻射與吸納作用極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太平川鎮
  • 外文名稱:Taipingchuan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吉林省長嶺縣
  • 面積:457平方公里
  • 方言:東北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氣候
  • 車牌代碼:吉J
沿革,獲得榮譽,自然資源,種植結構,園區建設,社會事業,民主法制建設,城鎮建設,

沿革

1949年成立太平川街,1956年建太平川鎮,1958年改公社,1980年復鎮。1956年設新風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太平川鎮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3.4萬,轄鐵北、鐵東、鐵西3個行政村、新一委、新七委、新十委、新十四委、新十五委、新二十委6個以及以序數命名的20個共26個居委會;新風鄉面積270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鄉政府駐新風,距縣城62千米,轄新風、三十九、蛤蟆沁、豐庫、新民、風水、雙居7個行政村。2002年,撤銷新風鄉,併入太平川鎮。2005年,將北正鎮的六合元村劃歸太平川鎮管轄。

獲得榮譽

鎮內工業基礎雄厚,長嶺縣70%的工業、企業擺布在這裡,是長嶺縣工業基地。太平川鎮1992年以前為白城地區開發開放試驗區,1993年被松原市確定為經濟技術開發開放區,1996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綜合體制改革“十強鎮”,2003年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太平川鎮設立工業園區,並對開發開放區實行全方位封閉管理,賦予更大的人權、事權、財權。連續多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標兵單位”等榮譽稱號。
太平川鎮太平川鎮

自然資源

太平川鎮土地資源適合油料作物生長,是國家油料基地的重要產區,油料資源豐富。太平川鎮境內地下礦藏資源較多,蘊藏著大量的矽砂原煤石油天然氣伊利石等礦藏。特別是已探明原煤儲量在5億噸以上,具有廣闊開採前景。太平川鎮境內泡沼較多,蘆葦及其它水產品豐富,具有規模開發與經營潛力。

種植結構

在農村經濟發展上,太平川鎮抓住國家減免農業稅,糧食直補等優惠政策出台和實施的有利時機,重新調整了農村經濟發展思路,強化了涉農部門的服務意識,穩步推進了小康社會進程。 太平川鎮的總體思路是:圍繞“一個服務”,搞好“兩項開發”,實現“兩個突破”:“一個服務”就是圍繞農民增收,在信息、資金和技術上搞好服務;搞好“兩項開發”就是搞好井旁經濟開發(風水的油葵)和畜禽養殖業開發。重點是及特種經濟動物;實現“兩個突破”就是在棚菜的發展規模和產品規範上求突破,在擴大林果基地規模和果品質量上求突破。
太平川鎮太平川鎮
在具體工作中,全面實施“一白一綠”工程,“一白”即在雙豐、新民、鐵東三村長白沿線地段開發建設六萬平方米64棟棚菜生產新區。其中在雙豐村計畫用三年時間開發10萬平方米、百棟棚菜生產新區。2004年為一期工程實施階段,開發2萬平方米的24棟溫室大棚,同時建看護房24間,打井12眼,架設電桿15根,線路1000延長米,總投資在15萬元左右。此工程目前正在施工階段,秋季即可投入生產。在新民村鐵東村各建2萬平方米各20棟溫室大棚,現正在籌措階段。“一綠”即在三十九村開發建設20公頃,高標準、高起點、高品質的果園10個。

園區建設

棚膜小區:太平川鎮有大棚總計1345棟(日光溫室320棟),棚菜總面積403萬平方米,年創產值840萬元。太平川鎮在進一步擴大鐵西村棚菜生產基地規模的基礎上,又以鐵東、雙豐、新風和新民村為重點,開發建設棚菜新區,在資金和土地使用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林果小區:太平川鎮現有果園170個,面積200公頃,果樹12萬株。2008年太平川鎮通過和太平川林場互換林地,在位於三十九村於家屯東側新開發10個果園,面積20公頃。已經請白城林科院對該小區進行規劃和設計,小區計畫在秋季栽植從白城林科院引進適銷對路的優質苗木。
太平川鎮太平川鎮
雜糧雜豆小區:太平川鎮的蛤村、雙豐等村多為沙壤土,對種植雜糧雜豆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2004年要繼續增加其種植面積,其中綠豆面積要達到1000公頃,另外還要擴大其他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食用葵花600公頃,花生450公頃,芝麻400公頃,油葵500公頃。對蛤村的食用大葵花、雙豐的綠豆要進行商標註冊。
牧業小區建設: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牧業富縣”的總體工作思路,農業園區把發展牧業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全園區共建牧業小區8個(三個養羊牧業小區、兩個養鵝小區、一個養雞小區、一個特種毛皮動物小區、一個奶牛養殖小區)。農業園區在牧業小區的規劃建設上,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通過加快品種更新改良,強化衛生防疫等措施,預計到2008年末,羊可發展到3萬隻,牛可發展到5900頭,豬存欄23萬頭,禽30萬隻(雞13萬隻,鵝17萬隻),特種經濟動物養殖已發展到100戶,牧業總產值可達3800萬元。草業開發主要大力抓好生態草建設,成立專門組織,加大現有生態草建設力度和圍欄管護力度,確保生態草工程取得實效。同時加大退耕還草力度,減少土地“三化”程度,執行好退耕還草的政策法規,今年退耕還草30公頃。
水資源開發:在風水村的500公頃水域內,大力開發水資源,加強水面管理,搞好堤壩建設,發民蘆葦生產和錢蟹養殖。去年已撒魚苗50萬尾,今年要增撒30萬尾。
農業科技示範小區:太平川鎮示範區主要包括位於新豐村、風水村的農作物新品種試種小區、鐵西村棚菜生產示範小區、三十九村的林果示範小區和風水村的養殖示範小區。這四個科技示範小區的主要任務是引進新品種,開發新技術,向農民展示高新技術的先進性和高效性,從而促進先進的農業技術的推行和普及。預計到年末,農村經濟總收入可達到617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可達到3001元。太平川鎮同時還抓好定單農業,給農民吃上定心丸,吸引龍頭企業參與,形成產業鏈條,使之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2008年定單面積達到2700公頃。同時壯大了農村經濟創新體系。新型農村經濟組織的創立,對推動農村經濟的增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這些新型經濟組織,太平川鎮給予鼓勵與扶持,充分發揮各種協會和經紀人的作用。今年重點要發展好五個協會一個中介組織,即:特種養殖協會,會員要發展到210戶;蔬菜銷售協會,會員發展到350戶;羔羊育肥協會,會員發展到50戶;養鵝銷售協會,會員發展到700戶;果品銷售協會,會員發展到90戶。建立勞務輸出中介組織,今年計畫輸出勞務人員2100人。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科技、教育、文教衛生工作不斷發展,投資75萬元重建了一所希望國小,使全鎮八所中國小校舍全部達到磚瓦化,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衛生狀況不斷好轉,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已納入規範化管理軌道;醫療條件進一步完善,CT掃描等先進技術已套用到臨床實踐;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速,有線電視可轉播43套電視節目,入戶3500戶。全鎮建有綜合性批發市場4個,專業市場2個,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300元,人民生活水平在解決溫飽的基礎上正向城市化標準提高,居住條件明顯改善,90%的家庭達到了磚木結構住房,有一部分居民住進了樓房,人均居住面積25平方米,電話進入大部分家庭、全鎮程控電話10000部,電視擁有率100%,民眾的健康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民主法制建設

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效果良好。太平川鎮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和政務公開、財務公開活動,不但提高了政府及職能部門依法行政水平,也提高了居民的法制觀念,與此同時,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以綜治辦、派出所為主力軍,以各單位和街道治保人員為輔,形成了專群結合、群防群治的治安防範網路。鎮裡連續多年被省、市、縣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標兵單位”。

城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突飛猛進。太平川鎮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有利時機,切實加強了交通通訊、給排水、房地產開發等基礎設施建設。1998年以來,太平川鎮全面加快了道路、廣場硬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三年來累計硬化街路6條,7100延長米,建設廣場2個,鎮標一座,鋪設排水管道3240延長米。2000年以來,太平川鎮將工作重點轉到舊城區改造工作上來,累計投入建設資金8000多萬元,全面實施了舊城區改造工程。共拆除房屋950間,面積2.5萬平方米,全部建成商居合一的樓房,現已有70棟竣工投入使用,總建築面積10.1萬平方米,其中引資4000萬元。2001年度投入建設資金4100萬元,完成建築面積5.1萬平方米。2002年投資250萬元全面改造1.3公里嶺川路(路面硬化、亮化、綠化、潔化);投資40萬元新打一眼自來水井,改善居民生活飲水條件。2004年太平川鎮投資400萬元改建了火車站。太平川鎮已基本實現了排水管道化、供水自動化、城區規範化、環境衛生化、生活城市化的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