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銅鶴

在數千年的文化中,不論是歌頌、讚美鶴所代表的高尚德行的詩詞歌曲,還是秒描摹、升華鶴所獨具的翩然身姿的化作精品可謂數不勝數。然而,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一個事實,在古老悠久的中國文化中,鶴有著一定的崇高地位。通過對鶴在藝術、文學中的形象及表現進行剖析後,進而結合太和殿在紫禁城中的地位及作用,對太和殿銅鶴進行分析便有了理論依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太和殿銅鶴
  • 出土地點:太和殿
北京作為我國歷史上遼、金、元、明、清五代王朝的古都,它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世界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從公元938年作為遼代的都城起,歷以遼、金、元、明、清各朝代,至今已具有1000多年的建都歷史。在作為都城的漫長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帝王及其謀臣們為了維護帝王統治,使帝王江山永固、國運長久,對古都北京進行了精心規劃和設計,建設了一系列具有象徵意義的城市建築,力圖通過完善的都城建設,達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的目的。特別在明清兩代,古都北京的城市建設更加完善,更加威嚴。也正是出自明清兩代數以萬計能工巧匠之手,讓全世界人民為之驚嘆的都城—故宮,映入世人眼帘。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它標誌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故宮,作為古代帝王宮殿中的巔峰之作;它的一切無不體現著天朝大國的氣派景象。
如果將整座宮殿的建築布局看作是一曲激昂恢弘的交響樂,那么紫禁城的核心部分,也是作為將至高無上的皇權烘托到極致的太和殿,則無疑是整體建築樂章中的高潮。以乾清門為界,紫禁城依據其布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而太和殿,更是外朝三大殿之首。即使是在故宮所有建築物中,太和殿也同樣擁有著不可替代的至高地位。這一地位不論從精妙得體的宮殿選址、巧奪天工的建築構造,宏偉壯觀的規模外觀還是其華麗高貴的布局陳設都被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
太和殿中的布局陳設,並不是隨意添置的。也許很不起眼的某一部分,都經過了反覆推敲,仔細斟酌。其中,位於太和殿南門外,三層漢白玉石基之上的銅鶴,也不例外。它的存在有其獨到的,不可或缺的意義。
為何現實生活中的鶴造像會與獨角龍頭龜身神獸的造像一同出現於太和殿門外,甚至鶴像居於銅龜之前?鶴究竟在古人眼中有著怎樣的地位?通過造像頭頂的橢圓曲線及其造像的結構不難辨認,銅鶴的創作原型正是我國九鶴之中最為著名的丹頂鶴。
首先,讓我們從對現實生活中的鶴的習性、特徵等生活常識結合古人有關鶴的文化著手進行分析。
鶴:屬脊椎動物,鶴形目,鶴科,是大型涉禽。屬遷徙鳥類。生活在北方,每年十月下旬遷至長江流域一帶越冬,第二年四月春回大地再飛回北方。主要棲息在沼澤、淺灘、蘆葦塘等濕地。在生產力以及其他技術相對落後的古代,丹頂鶴棲息的地方,一般常人無法到達,這就為常人可望不可即的丹頂鶴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善於賓士飛翔,喜歡結群生活的丹頂鶴壽命長達六十至八十年,四歲便進入成年期,在鳥類中丹頂鶴算是比較長壽的了。也正因如此,丹頂鶴便與“長壽”二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年四月中旬是其求偶繁殖季節。每當黎明或黃昏,年輕的鶴群便曲頸向天引吭高歌,以“對歌”方式尋找伴侶,在《詩經·鶴鳴》中就有“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的精彩描述。然而一旦求偶成功則終生不變。如有一隻不幸夭折,另一隻會至死不再擇偶,寧可淪為孤鶴。這種雌雄相隨,步行規矩且情篤而不淫的高尚德性,被世人傳唱至今。古人常以翩翩然有君子之風的白鶴,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賢能之士,把修身潔行而有時譽的人稱為“鶴鳴之士”。鶴的巢多築於沼澤地的草墩上或草叢中,產卵一至二枚,雌雄輪流孵化。到三十一天后蛋中小鶴開始啄殼,雙親在旁靜立守候達一晝夜。才出殼的雛鶴形如小鴨,覓食時緊隨雙親左右。幼鶴長到一歲,為了養活新出世的雛鶴,雙親要忍痛將其趕走,讓它自立。鶴、鳳、鴛鴦、蒼鷺和黃鴿分別表示人與人之間的五種社會關係。其中,鶴象徵著父子關係,因為當鶴長鳴時,小鶴也鳴叫。鶴成了道德輪序種父鳴子和的象徵。丹頂鶴性情高雅,形態美麗,素以喙、頸、腿“三長”著稱,直立時可達一米多高,即使在睡眠時也常單腿直立,扭頸回首將頭放在背上,或將尖嘴插入羽內。丹頂鶴幾乎沒有天敵,它目光銳利,行動敏捷,能飛善走,加上強勁有力的雙足和尖而長的嘴,連老鷹都避它三分。看起來仙風道骨的丹頂鶴,被稱為“一品鳥”,地位僅次於鳳凰。明清兩代一品文官朝服上的補子便繡有仙鶴圖案。由此可見,鶴在中國的文化中占著很重要的地位,它跟仙道和人的精神品格有密切的關係。
其次,在我國土生土長的道教里,丹頂鶴也有著重要的地位及其影響。
以中國千百年文化作為基墊,東漢末年,道教出現於中華大地上。道教里最為大眾悉知的福、祿、壽三星中,那個擁有碩大額頭、手持蟠桃常以仙鶴為伴、開懷大笑的老人—南極仙翁,更是給人以和藹安詳,平易近人的深刻印象。南極仙翁是中國神話中的長壽之神。屬於西宮的南極老人星,其初為掌國運之壽命長短的神仙,以後又被視作長壽之神。為祈求國泰民安,社稷長久,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在長安附近的杜縣建壽星祠。自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秦漢以來沿襲的國家祭祀壽星制度。壽星去除了以往濃厚的政治色彩,從此大跨步進入民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然而這一尊神的造型也如二十四星宿一般,受到與其對應的神獸影響,取神獸所獨具的特點與人物相結合。壽星老人那高高隆起的額頭,正是受到仙鶴頭上丹頂的影響,取其意進而生其形。仙鶴不僅襯與南極仙翁,增加祥瑞之氣。高貴、幽雅、超凡脫俗的仙鶴歷來便是道家的神物。如佛教修得蓮花並乘其西去是修得正果的體現;乘鶴也是道化升仙的標誌。所以在許多道教經典中,乘鶴雲端,駕鶴西去的畫面屢見不鮮。由此不難發現,在我國的古文化里、古人的價值觀中“仙鶴”所代表的高貴、吉祥的意象及其精神內涵。
在眾多古代文學著作、藝術品中,也體現出丹頂鶴的高雅性情與其獨具的藝術感染性。
晉·戴逵《竹林七賢論》:“嵇紹入洛,或謂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以“野鶴之在雞群”即後來廣為傳頌的“鶴立雞群”來形容嵇紹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三國演義》中的一句“先主見李意鶴髮童顏,碧眼方瞳,灼灼有光。”以“鶴髮童顏”形容老年人雖滿頭白髮,但卻仍面色紅潤,充滿精神。《後赤壁賦》中蘇軾不僅借孤鶴以表達自己那種高貴幽雅、超凡脫俗、自由自在的心境,更表現了那種超越現實的痛苦,遺棄凡俗、追求自由的精神。不僅在文學作品中丹頂鶴被廣為傳頌。在眾多不朽的藝術品中,丹頂鶴的美更是得到了升華。清代大畫家沈銓於雍正七年偕弟子三人應日本國王之邀東渡日本傳藝作畫,其繪畫風格對日本畫壇影響巨大,學之者眾多,形成江戶時期的“花鳥寫生派”。他三年後歸國,然時人仍重其藝,稱之為“舶來畫家第一名”。近百年間,師法者仍不間斷。沈銓在中國繪畫史和日本繪畫史上都占有一定位置。在沈銓於古稀之年創作的《松梅雙鶴圖》中,山水間,松梅下兩隻丹頂鶴,或引頸高歌,或低身戲水,一副清幽、雅致,好似天上人間的景象。畫面中仙鶴造型嚴謹,形象逼真,極富體積感;襯於筆墨寫意性的山水間,使這原本靜默的溪水幽山“有鶴則靈”。讚嘆之餘,不得不讚嘆畫家晚年創作時的充沛精力,嚴謹的創作態度及深厚的筆墨功力,無愧於一代名師之稱。在古人創作的青銅器中,也不乏鶴的翩然身姿。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和河南省博物院的東周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鄭國國君大墓墓葬里出土的蓮鶴方壺便是青銅器中較為傑出的藝術品。此壺為青銅製品是盛酒或盛水的容器,為國家級文物。從蓮鶴方壺的造型來看,大方典雅優美新穎,壺為扁方體,壺身高大,結構嚴密。從最上面的壺蓋來看,他是由10組兩重並列的蓮瓣形裝飾組成,立雕雙層蓮瓣上為鏤空的龍紋。蓮花的中央有一活動小蓋,上立鶴,昂首振翅,似鳴似舞。青銅藝匠對鶴的雕塑尤為成功,它形神俱佳,栩栩如生,似乎若有人猛喝一聲,它就會振翅驚飛。郭沫若先生曾稱道壺蓋之鶴,“突破上古時代之鴻蒙,正躊躊滿志,睥視一切”。
首先從銅鶴的造型、神態來看,風格寫實,造型豐滿健碩。照乾清宮略有秀美陰柔之氣的銅鶴對比,更多幾分大氣和莊重。就連銅鶴身後的銅龜,兩殿中的造像都是同樣的規律。因此可以斷定,設計製作的工匠是專門為迎合太和殿(外朝三大殿之首)的地位、風格而專門設計成如此格調。雖然造型簡單,但鶴造像擺設於此的內涵卻是頗有淵源的。在古文化中,仙鶴一直是以高尚的德行被世人傳唱、讚譽,鶴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它的婀娜多姿,在太和殿門外的銅鶴造像更多要表達的是鶴自身的那種精神。也許正因如此,刻意削弱對銅鶴外形上的雕琢,讓觀者見到銅鶴時更留意它所代表的精神內涵。這樣看來,銅鶴如此這般的造型,是不無道理的。除了迎合太和殿整體風格,表達、讚揚鶴所代表的精神內涵這些意義之外。太和殿銅鶴同時也帶有一些宗教色彩。太和殿是紫禁城內舉行大典的地方,明清兩代皇帝登極、宣布即位詔書,皇帝大婚,冊立皇后,等重大儀式都在此舉行。而統治者對祭祀、儀式等活動極為重視,在古人看來,祭祀、大典關乎著國運興衰,江山社稷之安危。在太和殿大殿內梁,蟠龍藻井正上方更是供奉了刻有藏傳佛教及道教經文的符板,以此祈求可以得到各路神明的庇佑。可以看出當時統治者的眾教為我所用,保我江山永固的思想。而仙鶴即丹頂鶴,與銅龜放置一起代表著龜鶴千秋,意為長壽。乾清宮的龜鶴造像,更是分別配以壽石假山和碧波萬頃的大海為底襯,意味江山永固,社稷長存。並且在道教中,被譽為仙風道骨的鶴,更是高貴、吉祥的瑞相,代表著得道升仙。也許除銅鶴造像外,再沒其他更適合出現於此。
以文學、藝術等不同載體及形式讚美、傳誦的鶴,出現在太和殿的漢白玉露台上,充分表現出鶴文化在古老中國的崇高地位,也正是在彰顯帝王皇權的太和殿得到了升華。平凡的鶴以其不凡的精神內涵與神格化的龜身獸佇立在太和殿廣場之上,一同為天朝盛世頌德祈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