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山風景區(秦皇島天門山風景區)

天門山風景區(秦皇島天門山風景區)

張家界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是由天門山旅遊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

為使天門山成為世界級的旅遊風景名勝區,該項目現已投資4.5億元人民幣,主要建設、經營天門山索道、通天大道等基礎設施,以及天門洞、天門山寺、雲夢仙頂、靈泉院、李娜小屋、天門書院、捭闔等50餘處人文與自然景點。

目前,除天門山寺、李娜小屋、天門書院在建外,其它各主要景點已進入運營階段,項目全部完工後,將達到。

本著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的經營管理理念,張家界天門山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將依靠高素質的經營管理隊伍,按照國家5A旅遊景區評定標準,把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建設成為張家界又一世界級的旅遊風景名勝區,從而彌補張家界文化山水旅遊項目的空白,對張家界整體旅遊模式進行跨越式的提升,同時成為湖南旅遊擴容的主要基地。 天門山,是張家界最早被記入史冊的名山,海拔1518.6米,巍然聳立於張家界市區邊沿,距市區僅8公里,宛然張家界的天然畫屏,成為張家界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觀之一。長久以來,天門山不僅以其神奇獨特的地質外貌、秀美無比的自然風景令人矚目,更因其深遠博大的文化內涵、異彩紛呈的人文勝跡聞名遐邇,被尊為張家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門山風景區
  • 洞內景觀:蓮花待放、定海神柱
  • 特點:眾多的人文歷史景觀
  • 類別:地下岩溶景點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地圖信息,

發展歷史

天門山寺,始建於明朝,是湘西地區的佛教中心,自建寺以來信士眾多,香火鼎盛。舊寺坐北朝南,廟門上高書“天門仙山”,兩邊楹聯為:“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無山山獨尊”,氣勢浩大。全寺三進兩殿,殿後有觀音堂。寺外古木參天,不遠處有七級浮屠,堪稱古雅清幽。自民國之後,天門山舊寺日見衰頹,現仍有遺址可尋。現在的天門山寺為原址重修,占地面積萬餘平方米,採用清代官式風格,由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藏經閣、法堂等建築組成。其中,觀音閣造型尤為奇巧,樓層設定明二暗三,其構造之複雜,堪與國內各古典名樓相娉美。寺廟坐落山窩,視野開闊,極目東南,眾山皆小,確有一山獨尊的氣概。 天門山,自古多神跡逸事,素有“湘西第一神山”的美譽,是一座仙氣洋溢之山。天門六謎的相繼湧現,及流傳甚廣的仙人神物傳說,無一不為天門山渲染撲朔迷離、神秘出塵的氣氛。
天門山風景區
天門山的隱逸文化,歷史悠久且充滿著撲朔迷離的氣氛。由於天門山的風景奇險兼備,吸引著意欲避世、出家或忘情山水的隱賢逸士、文人墨客、高僧老道來次結廬而居,他們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和歷史遺蹟,賦予了天門山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蘊。
天門書院,建於元代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書院建成,使衛縣學風“欣欣融融,有如鄒魯。”令教育事
業空前興旺,人才輩出。建院十八年、四十七年,培養出了兩位翰林,世人刮目。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書院毀於戰火。現在的天門書院為原址重建,保留了清幽格局,是天門山的一處文化聖地。 自元至清,永定衛、縣先後興辦了天門書院、聚奎書院、嵩梁書院、城東書院和瀛洲書院,其中影響較大的是天門書院和嵩梁書院。
天門山風景區
天門書院於元代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建。此前有一位從四川來的“義不臣元”的官吏王申,徵得長老和尚的同意,在天門山開館辦學,講授孔孟之道。澧水河畔有一“先世蜀人,徙居天門山下”的財主田希呂,聞王申在山上開館辦學,以老鄉身份,說服父親和幾個叔叔上山
天門山天門山
天門山風景區
“受教,樂聞其說,思結屋以館公。會大德七年癸卯改慈為州學”,“乃請於官,建學宮,立禮殿講堂,具祭器,置學田二百畝。提學官聞於朝,名之曰天門書院”。田希呂既出錢辦書院,也就被當道聘為山長。此書院開始建在天門“山中,傍鄰獠峒,職教罕至”,因年久失修而“摧腐”,後由田懷德“輸財力”,“度地於澧水之陽,天門之麓”而另修(見余闕《天門書院記》)。永定衛“士民懷道,鼓篋而至”。有貫侯阿思南海牙為之“欣欣融融,有如鄒魯(引自余闕《天門書院記》)”,教育事業空前興旺,人材輩出。建院十八年時,山麓楊中進士,擢升待制翰林。建院四十七年時,縣人張兌又中進士,授翰林國史編修,受到皇帝接見。當時,一個縣出了兩個翰林,世人刮目。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書院毀於戰火。這個書院,共存了四十九年。現在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裡的天門書院在以前的書院原址重建。

主要景點

旅遊區內的蓮花洞是秦皇島範圍內獨一無二的地下岩溶景點。洞內目前已開挖160多米,物探探測顯示洞體分為兩層,下層為水洞,總長超過千米。洞內已發現景觀有:“蓮花待放”、“定海神柱”、“火樹銀花”、“佑神天狗”、“銀河飛瀑”、“滴水石簾”、“鵝管”、“石瓜”等。
天門山旅遊區在明末清初是永平府(今盧龍縣)一軍事要塞,至今還遺留有眾多的人文歷史景觀。秦皇島境內有二百六十多公里長城,分布在旅遊區內長約3公里,這裡的長城雖然不長,但因其獨特而聞名,在長城文化中稱為“四絕”。“雙樓”因並肩敵樓而得名,兩敵樓相距僅30米,這是“一絕”;雙樓又稱“碑樓”,每一座敵樓都有一座石碑記載該樓歷史,這是“二絕”。“花樓”因建造別致和華麗而得名,其建造風格與明清長城有很大區別,且其即不在主線上,又不在支線上,孤伶伶一個,其建造目的和作用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迷,這是“四絕”。
天門山旅遊區還擁有:天門洞、朝陽洞、雙龍禪院、普陀庵、下庵五座廟宇,俗稱“三院兩庵”。明太祖“砍樹相送”,劉伯溫隱遁至天門洞。雙龍禪院又稱“下庵”,位於南天門山東北角下,南塘戚公(戚繼光)選此風水寶地作為廟址,後經性存、寂祿、海據三代僧人百餘年的努力於康熙十七年建成。為前明官署舊址,後改為“普陀庵”。相傳當年規模很大,有“京東第一庵”之譽。
天門山東漢時稱嵩梁山,三國時因山壁洞開一門,吳王孫休認為是吉祥之兆而更名為天門山,並拆武陵郡置天門郡。天門山是大自然的傑作,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它經歷海相沉積上升為陸相沉積,形成高山,並經受億萬年風雨剝蝕,尤以三迭紀燕山運動為最甚。白堊紀末,大規模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使天門山進一步抬升,分別被兩條斷層峽谷切為孤山,使高山與谷地拉開極大高差,幾公里之內高差達1300多米,從而造就了天門山孤峰高聳、臨空獨尊的雄偉氣勢。
三國吳永安六年(公元263年) ,嵩梁山千米高絕之處峭壁忽然洞開,玄朗如門,吳帝孫休視之吉兆,天門洞開之說流傳天下,嵩梁山也由此易名天門山。拔地擎天的天門山,山勢陡險峻拔,景色雄奇壯麗,被稱為張家界的天然畫屏。天門山隆起開始於燕山運動,再經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山體劇烈抬升千米以上,周圍被斷層節理深深切割,加上長期風雨侵蝕的岩溶作用,造就成嵯峨高峙、凌空獨尊的喀斯特台型地貌。其山頂相對平坦,保存著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有著很多極為珍貴和獨特的植物品種,森林覆蓋率達90%。其間古樹參天,藤蔓纏繞,青苔遍布,石筍、石芽舉步皆是,處處如天成的盆景,被人譽為世界最美的空中花園和天界仙境。
天門山索道線路斜長7455米,它以張家界市中心的城市花園為起點,直達天門山頂的原始空中花園,猶如一
道彩虹飛渡“人間”“天上”,又象一條巨龍騰翔素雲蒼穹,依山籍壁,拔地沖天,恢宏壯觀。
天門山索道自2003年元月15日開工至2004年底竣工,總投資2.26億元人民幣。由於索道沿線山體高絕奇險,地質地貌複雜多變,設計和施工難度遠遠超乎一般,整個建設過程艱辛無比。天門山索道不僅凝結了中外參建人員的智慧和汗水,也融合了當代索道工程最先進的科技成果,堪稱當代索道工程建設中的一個奇蹟,一個里程碑。
天門山索道綜合了世界上最尖端的客運索道技術,索道共有57個支架,其中含3個水平救護支架,支架由國內生產,主要設備均由法國波瑪公司供應,索道鋼繩來自於法國,98個吊廂來自瑞士CWA公司,單個造價高達20萬元人民幣。。索道的運載索張緊系統採用液壓張緊方式,設一個中間驅動站,是世界上最長的單線循環脫掛抱索器車廂式索道。轎廂體高2米,單個造價高達20萬元人民幣。索道鋼繩為6×36WS型,直徑50.5毫米,每米重達10公斤,索距6.2米,索道運行速度為每秒6米,按順時針方向運行,每兩個吊廂的間距為172.8米,時間間隔為28.8秒,單向運量為每小時1000人,最大爬坡角38.6度,這在世界均屬罕見。
天門山風景區(秦皇島天門山風景區)
天門山索道最大的亮點就是它的爬坡面支架的設計,這個支架共有壓索輪96個,托索輪16個,它綜合了現代物理學、現代工程學、現代製造業中最先進的理論和成果,套用了世界最先進的索道技術,從而使這段索道總給人一種盪氣迴腸、氣勢沖天的感覺。
同時為應對臨時發生的特殊情況,天門山索道設計了“水平救護”和“垂直,用於索道突然處於全面癱瘓時將遊客安全救護至地面,這是目前世界上索道中的一套最完備最先進的救護系統。並為確保特殊天候下的安全,索道站房都安裝了防雷電設備。 天門山索道總計轎廂98個,平均造價12萬/個,其中兩個VIP轎廂,單個造價20萬人民幣。兩個VIP轎廂不同與其他轎廂的五顏六色,整個廂體為黑白兩色,其間“VIP”三個銀灰色的字母在陽光的照射下灼灼生輝,非透明的外罩讓其在眾多轎廂中顯得高貴、神秘。

地圖信息

位置:秦皇島市撫寧縣城北10公里處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