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策府十八學士

天策府十八學士,是中國五代十國時期的南楚國對十八個文學之士的合稱。由南楚文昭王馬希范設定。他是在仿照唐李世民設立“天策府”和“文學館十八學士”的做法。但是李世民設立天策府是在未登基之前,設立“文學館十八學士”是在登基之後。所以“天策府十八學士”專指南楚時的這一合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策府十八學士
  • 詞條性質:人物合稱
  • 別名:天策學士
  • 產生年代:公元十世紀(五代十國時期)
  • 活動範圍:南楚國(今湖南省,建都長沙)
  • 代表人物廖匡圖,李宏臬,何仲舉劉昭禹
合稱的簡介,代表人物簡介,廖匡圖,李宏臬,何仲舉,徐仲雅,劉昭禹,拓跋恆,石文德,歷史影響,

合稱的簡介

天策府 十八學士又簡稱 天策學士,為五代時南楚文昭王馬希范所置。 五代十國時期,馬殷在今湖南地區建立楚國,以長沙為國都。馬殷統治時,實行保境安民策略,獎勵農桑,繁榮商業,湖南的社會經濟和文化都得到了較大發展。馬殷死後,其子馬希聲、馬希范先後執政。馬希范驕奢淫逸,楚國日益衰落,但他在位時曾仿照唐太宗李世民設天策府和文學館的先例,以幕僚拓跋恆廖匡圖等十八人為學士,號稱天策府 十八學士,他們對長沙和湖南文化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其中廖匡圖李宏皋(臬)、何仲舉徐仲雅劉昭禹拓跋恆石文德等人受到較高的評價。

代表人物簡介

廖匡圖

廖匡圖,字贊禹,原籍江西虔化縣,隨父親廖爽投奔長沙均殷。起初馬殷因廖爽豪俠多侶,恐對自己不利而拒絕接納。有部下勸諫說:“廖者,料也,馬得料必肥,這是霸主之兆啊!”馬殷才以禮相待。廖匡圖性格豪爽,學識淵博,善於文辭,馬希范置天策府十八學士時,他雖名列第八,但實際上是眾學士之首。可惜他生前所作的詩集2卷,都已佚散,僅餘4首傳世,已難以看出其特色。廖匡圖的弟弟廖凝也頗有才氣。10歲時作詠棋詩云:“滿汀漚不散,一局黑全輸。”旁人見了,認為日後必定能名垂於世。廖凝成人後曾任建昌令,不習慣官場應酬,不久就嘆息道:“古代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我為什麼要長久地被人差役,整天惻惻愴愴就像是車轅下的馬駒一樣呢?”於是毅然解印歸家,並在修江寺題詩云:“五斗徒勞更折腰,三年二鬢為民焦。今朝解印吟歸去,還挈來時舊酒瓢。’’退隱後,廖凝與好友整日飲酒作詩,常有學者慕名前來造訪。

李宏臬

李宏臬,長沙人,年少時即工於作詩,和父親善夷、弟弟宏節俱有詩名。李宏臬在馬殷執政時任營道(今道縣)令、都統掌書記等職。後入天策府,並授尚書左僕射兼御史大夫、上校園。940年(後晉天福五年),馬希范和溪州刺史彭士愁協定罷兵,計畫設立銅柱為劃分疆界的標誌,從此各守疆土互不進犯。李宏臬奉命撰寫柱文共2000餘宇,以流暢的辭語,真摯的感情,生動地反映出各族百姓渴求安定和平的美好願望。柱文鐫刻於用2500公斤銅鑄成的銅柱上,這就是至今仍屹立於湘西王村芙蓉鎮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溪州銅柱”。馬希范死後,諸弟爭奪權位,李宏臬被殺,作所詩詞至今僅存一首《題桃源》。李宏臬的弟弟李宏節也是天策府十八學士之一,文思才識都不在李宏臬之下。後唐同光初年,唐莊宗賜給馬殷數百匹戰馬,馬殷囑李宏臬起草謝表。李宏臬擬出一句“馬有旋風之隊”後,突然文思艱澀,作不出下旬,便問在旁邊的李宏節說:“可以用旋風之隊來形容馬陣,但應該怎樣來比喻軍營呢?”李宏節隨口回答:“你沒聽說過軍有偃月之營嗎?”李宏臬欣然提筆云:“尋當偃月之營,擺作旋風之隊。”謝表撰成後,馬殷大加稱讚,李宏節的名聲由此遠揚。

何仲舉

何仲舉,道州(今道縣)人。少年時家庭貧困,但聰穎多才。13歲時因無力繳納賦稅被帶枷關入縣獄。當時的縣令李宏臬早就聽說他的文名,特地命人將他帶上公堂面試,說:“你如果真能作出好詩,我就出錢給你交稅。”何仲舉當場提筆成詩,中間有“似玉來投獄,拋家去就枷”之句,李宏臬十分驚嘆,立即將他開釋,何仲舉也從此更加銳意力學。933年(後唐長興四年),他赴洛陽參加進士考試,先到秦王李從榮門下投詩,詩云:“碧雲章句才離手,紫府神仙盡點頭”,大受秦王讚賞,因而一舉進士及第。何仲舉先在洛陽任職,後返長沙,天策府設立,成為十八學士之一,在眾學士中才華最為突出。一次學士聚會作詩,何仲舉吟作《秋日晚望認當詠出“樹迎高鳥歸深野,雲傍斜陽過遠山”一句時,李宏臬忍不住頓足嘆息:“仲舉故詩家之高逸者也。”這句詩正反映出何仲舉的詩以格調蒼涼,意境深遠為主要特色。

徐仲雅

徐仲雅,宇東野,原籍秦中,後遷居長沙。當時馬希范常在會春園宴會遊樂,命諸學士即席賦詩,以徐仲雅吟誦最多。馬希范死後,他見世事混亂,杜門不出。馬氏舊部周行逢得到湖南地區的統治權後,為取得士流擁護,逼迫以清才聞名的徐仲雅就任節度判官職。當初周行逢起兵時,無論是誰,只要應募就能身署顯官,所以地方豪強、溪洞酋長位居司空、太保者無數。一天,周行逢問徐仲雅:“我擁有湖湘,兵強馬壯,鄰近地方應該都懼怕我吧。”徐仲雅回答:“你的部眾中滿天太保,遍地司空,誰敢不怕你呢?”周行逢聽了很不高興,只是因為在長沙人中徐仲雅的聲望很高,所以不敢殺他,徐仲雅也藉機辭職退居山寺。一次出遊見樹,詠曰:“葉似新蒲綠,身如亂錦纏。任君乾度剝,意氣自沖天。”借樹諷刺周行逢。徐仲雅的詩大多失傳,僅《全唐詩》中存有6首。

劉昭禹

劉昭禹,字休明,也是天策府十八學士之一。他勤奮好學,早夕吟索詩句,所作佳句常在靜夜中苦思得來,所以自謂:“句向夜深得,心從天外歸。”劉昭禹擅長五言詩,創作態度十分嚴謹,曾經評論做詩:“五言如四十賢人,著一屠沽不得”。“索句如獲五匣,精求必得其寶。”所以他的《晚霽望嶽麓》、《送休上人衡岳經費冠卿舊居》等詩都傳誦一時。《晚霽望嶽麓》這樣描繪嶽麓山景: “山西斜日邊,峭入幾尋天。翠落重城內,屏開萬戶前。崖嵯危濺瀑,林罅靜通仙。誰肯成功後,相攜掃右眠。” 這首詩寫出了山的峻峭、路的幽深、林的翠郁、瀑的飛濺,貼切而形象,末句聯想到天下紛亂,割據林立,爭權奪利的社會現實,發出無奈的感慨,寓意深刻。劉昭禹為人虛心,不忌賢才。一次他見到外地人石文德的詩篇,深為嘆服,說:“君文苑之雄也。”便竭力向馬希范推薦,使石文德也成為天策府學士。劉昭禹的詩有《沅湘著舊集前編》中收錄的14首及另外7個短句傳世。

拓跋恆

本姓元,為避南楚武穆王馬殷之父馬元豐之諱,改姓拓跋。
武穆王時,拓跋恆任職學士兼僕射,衡陽王馬希聲罷建國之制,降稱節度判官。文昭王馬希范開天策府,置十八學士拓跋恆廖匡圖、 李弘臬、徐仲雅等十八人為學士。拓跋恆為人正直,看到楚國當時外有列國兼併之虞,內有溪州洞蠻之患,上書“殿下長深宮之中,藉已成之業,身不知稼穡之勞,耳不聞鼓鼙之音,馳騁遨遊,雕牆玉食。府庫盡矣,而浮費益甚;百姓困矣,而厚斂不息。今淮南為仇讎之國,番禺懷吞噬之志,荊渚日圖窺伺,溪洞待我姑息。諺曰:‘足寒傷心,民怨傷國’願罷輸米之令,誅周陟以謝郡縣,去不急之務,減興作之役。無令一旦禍敗,為四方所笑。”勸諫減輕賦稅,觸怒馬希范,終身不再召見。947年4月,馬希范病重,召拓跋恆,托其立弟馬希廣為王並輔佐之。

石文德

石文德連州人,起初因貌陋而不受馬希范重視。公元938年,南楚王后——秦國夫人彭氏去世,文昭王命天策府眾學士為其撰寫悼亡之詞,石文德以此為契機嶄露頭角,終於獲得馬希范的肯定,《五代史補》中的相關記載如下:“石文德,連州人。形質矬陋,好學,尤工詩。霸國時,屢獻詩求用,文昭以其寢陋,未曾禮待,文德由是窮悴。有南宅王子者,素重士,延於門下,其後文昭知之,亦兼怒王宅,欲庭辱文德而逐之。居無何,秦國夫人彭氏薨,文昭傷悼,乃命有文學者各撰輓詞,文德亦獻十餘篇,其一聯云:‘月沉湘浦冷,花謝漢宮秋。’文昭覽之大驚,曰:‘文德有此作用,吾但以寢陋而輕之,乃不如南宮小兒卻能知賢耶!’於是始召文德而愧謝之。未幾,承制授水部員外郎,充融州刺史。” 石文德與彭氏都是貌陋而賢能之人,或許正是出於惺惺相惜的原因,石某才會寫出如此令文昭王動情的輓詞。

歷史影響

五代十國時,整箇中國社會處於戰亂不休的狀態之中,人們能夠生存已屬不易,自然難以去顧及詩文了。長沙天策府的設立,使一批文士不僅可以安心吟詩作文,而且能時常互相切磋交流,以提高技藝,這在當時中國其他區域是罕見的。天策府十八學士因此形成了一個湖南古代史上不多見的文人群體,並衍化為一種文化氛圍,超出長沙範圍而影響到整個湖南,在亂世中這實在是一種難得的文化景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