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堤

天然堤

天然堤的形成是由於洪水期河水漫越河天然堤微相岸,當河水變淺、流速降低時,大量河水攜帶的懸移物質很快在岸邊沉積下來,形成斷面呈楔形的天然堤。它具曲流河的地貌特徵,沉積物粒度比邊灘細,主要是細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薄互層組合,單層厚幾厘米到幾十厘米。常發育鈣質結核,這是河流堤岸間歇性暴露沉積的一個標誌。層理髮育,在砂岩層中見各種大型交錯層理。泥岩中可見水平層理、乾裂、植物根。岩層中有蟲跡出現。垂向剖面上位於邊灘的頂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然堤
  • 外文名:natural dike
  • 別稱自然堤
  • 組成:砂礫石和動、植物殘體
  • 定義:由河流沉積物自然形成的長堤
  • 組成:河床相沉積物,河漫灘相沉積物
釋義,特點與分布,形成,

釋義

天然堤(natural dike)又稱“自然堤”。沿河流兩岸,由河流沉積而成微見高起的長堤。洪水溢河槽時.在其兩旁,流速驟減,泥沙沉積,逐漸形成“天然堤”。其組成物質下部為河床相沉積物,上部為河漫灘相沉積物。主要見於平原區沖積性河流沿岸,如黃河下游與長江中下游,兩岸分布著天然堤。

特點與分布

沿河流兩岸微見高起的長堤。洪水時期,河水溢出河槽,在其兩旁因流速驟減,有多量泥沙沉積,乃逐漸形成長堤。主要見於平原區堆積性河流沿阜,如我國黃河下游。

形成

形成過程:在比較順直或微彎的河段,如河床位置相當長時期內變動不大,洪水期河水漫溢河岸,流速降低,搬運能力減弱,大量懸移物質在岸邊附近沉積下來,形成天然堤。
發育:隨洪水泛濫次數增多,天然堤逐漸增高,而河床亦不斷增高,使堤後常形成低洼地,排水不暢,有時形成濕地、沼澤或湖泊,稱堤後窪地。高水位時洪水可衝決天然堤,其中的懸浮物和推移物質沉積下來,形成決口扇。天然堤主要見於平原區河流,如:黃河下游、長江中下游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