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書場

天橋書場

天橋書場位於北京天橋,是一個民間藝人表演的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橋書場
  • 位置:北京
  • 區域:宣武區東部正陽門
  • 功能:民間藝人表演的場所
簡介,天橋歷史,天橋書場舊時的情景,現在的天橋,

簡介

天橋位於北京宣武區東部正陽門外。原有漢白玉石橋一座,三梁四欄。橋下為由西向東的小河龍鬚溝。因明清兩代皇帝祭天壇時必經之路而命名天橋。天橋原指建在北京城中軸線與龍鬚溝交匯處的漢白玉石橋, 其範圍包括正陽門大街,經東西珠市口而南,迄天壇壇門之西北,永定門之北地區。後來逐漸形成另有“京味”特色的天橋市場。 從大柵欄一直往南就到了。現在沒什麼了。只有一個廣場。 這塊以一座石橋而得名的地方,方圓不過兩平方公里,但她經歷了700多年的滄桑,名揚五湖四海。可以自豪地說,無論你走到哪兒,只要你一提北京的“天橋”,一定不會讓人感到陌生。而天橋書場就是當時位於天橋上的一個民間藝人表演的場所。
天橋書場

天橋歷史

天橋書場
天橋本來是民間藝人表現曲藝雜技場所,可是一向受著反動統治政府壓 迫與剝削。七七事變後,北京淪陷,日寇在天橋設立賭場及白面傾銷處,來誘害我們的人民,藝人因之沉溺喪身的不可勝數。駐紮天壇鬼子兵,橫行霸
道,鬧得天橋秩序不安,一般遊人裹足不前。淪陷八年,是天橋黑暗時代。 日寇投降後,國民黨反動派來到了北京,一些傷兵、特務,在每個雜耍場, 又依樣葫蘆,與日寇一樣厲害,攪得賣藝人不能作藝。 所以天橋在這十一年中,幾乎沒有一天過好日子。北京解放後,人民政 府根據天橋實際情況,先將天橋惡霸加以肅清,對攤販施以說服教育,按照 政府規章做小生意,不得要大價,欺騙人。一般鄉下老鄉們,從前認為天橋 買賣是騙人的,到天橋不敢買東西,現在這個觀念已開始轉變,所以天橋生 意日見發達。人民政府又為了幫助天橋的藝人學習政治文化,成立曲藝講習 班,及北京相聲改進小組,使他們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老合曾將舊相聲改 編過,例如《文章會》、《小選單子》、《繞口令》、《地理圖》、《鈴鐺 譜》。侯寶林改編的有《婚姻與迷信》等詞的冊子,都有教育意義。一九五 。年我國政府應蘇聯的邀請,組織中華雜技團赴蘇聯表演,慶祝十月革命節 ,該團系選拔全國有名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而天橋藝人占了首要地位,如 飛叉老將譚俊川、彈腿名家胡德全(藝名胡老道)、千斤擔關玉和、盤槓子專 家曹鵬飛、空竹專家王葵英等,均應聘出國。在未解放前,一般人對於天橋 藝人一向是歧視的,不管他的技藝如何絕妙,都說他是天橋的玩意兒,不值 一顧。所以飛叉老將譚俊川常發不平之鳴說:一顆明珠土裡藏,不知何日放 豪光。這回真是放了光。若不是人民政府領導下,怎么會使藝人翻過身來呢?

天橋書場舊時的情景

天橋書場
天橋是許多民間藝術的發祥地。藝人在天橋賣藝,通常是露天設場,習稱"撂地"。相繼在這裡學藝、賣藝、傳藝和生活的民間藝人達五、六百人,可分為雜耍藝人和說唱藝人兩大類,雜耍包括雜技、武術等項目,說唱包括戲劇、曲藝等項目。最著名的有"天橋八大怪",因身懷絕技和言行怪異而得名。"八大怪"在不同時期各有所指,按時間先後,早期為窮不怕、醋溺高、韓麻子、盆禿子、田瘸子、孫醜子、鼻嗡子、常傻子8人,活動於清鹹豐、同治、光緒年間;中期有耍蛤蟆的老頭、老雲里飛、花狗熊、耍金鐘的、傻王、百鳥張、志真和尚、程傻子8人,活動於民國初年;晚期有小雲里飛、大金牙、焦德海、大兵黃、沈三、蹭油的崔巴兒、曹麻子、賽活驢8人,活動於30~40年代。名演員如京劇女鬚生孟小冬、李桂芬,"坤伶三傑"金少梅、碧雲霞、琴雪芬,久在天樂戲院演出的張寶華、梁益鳴及新鳳霞(評劇)、侯寶林(相聲)、寶善林(摔跤)等,都曾在天橋演出。
評書: 也稱評話(平話)。天橋的評書藝人最早是露天表演,立獨腳棚即為場地。1920年後,評書被引入茶館,如西市場西大街的福海居茶館(俗稱王八茶館),雙厚坪、王傑魁、袁傑英、劉鶴雲、品正三、連闊如等有名的評書藝人,都曾在此表演。一般的評書聽眾統稱為"書座兒",終日泡在書場裡的"書座兒"被稱為"書膩子"。小說家張恨水曾是天橋書茶館的常客。"老雲里飛"是早期評書藝人的代表,本名白慶林,早年學戲,後從評書藝人亨永通學說評書,開場以敲漁鼓為號,先唱後說,以《西遊記》段子最為拿手,兼賣一種名為"沉香佛手餅"的藥糖。王傑魁善說《包公案》,其語調舒緩,聲情並茂,情節交代得清楚細緻,他的評書曾在電台播出,有"淨街王"的美稱。趙英頗善說《聊齋志異》,語言風格亦莊亦諧,刻畫入微,他的評書曾在電台播出。品正三有"品八套"的綽號,其書路寬廣,早年說相聲的經歷奠定了他滑稽有趣的藝術風格,善說《隋唐演義》。連闊如以說《東漢演義》成名,拿手段子有《三請姚期》、《馬武大鬧武考場》、《戰昆陽》等,他具備寬厚洪亮的嗓音,在說書中融合了京劇表演藝術的若干特點,說功、做功、打功俱佳,加上馬跑、馬嘶的口技絕活兒,豐富了評書的藝術表現力。北京的評書藝人於1919年設立過評書研究社,1927年改名評書協會,次年設在天橋福海居茶館內。
相聲: 由清康熙、乾隆時期的八角鼓演變而來,八角鼓的名丑角張三祿是創始者。天橋相聲藝人有"窮不怕"、"萬人迷"等。"窮不怕"本名朱紹文,是單口相聲的創始人,表演節目時以白沙子在地上撒成字形,邊撒邊說邊唱,撒出的字勻稱端正,內容或為單字、或為聯句,由此引出一番議論,往往寓莊於諧地講述一些人情世故,其藝名也得自他的詩句:"滿腹文章窮不怕,五車詩書落地貧"。"萬人迷"(李德鍚)形象滑稽,表演以唱工取勝,以一副竹板和一雙破鞋作為道具,能一人串演京劇里的老生、青衣、花臉等角色。"窮不怕"的徒弟焦德海,身材長挑精瘦,對相聲從單人表演到對口表演有創始之功。此外表演相聲的藝人還有張壽臣等。
鼓書: 有漁鼓、大鼓等。漁鼓由一人說唱,伴奏的漁鼓長2尺許,是用皮子蒙住的毛竹筒;大鼓分為梅花大鼓、西河大鼓等,伴奏的扁形鼓用三角架支撐,演唱者一手執鼓箭子,一手執銅或鐵的半月板,另有藝人用三弦和四胡伴奏。在天橋賣藝的著名鼓書藝人中,西河大鼓有馬連登、馬增芬父女,梅花大鼓有金萬昌、花蓮寶,奉調大
鼓有魏喜奎,樂亭大鼓有王佩臣,山東大鼓有李雪舫,京韻大鼓有劉寶全。京韻大鼓方紅寶、梅花大鼓郭筱霞、河南墜子姚俊英3位女藝人被合稱為"天橋三絕"。
單弦: 藝人用三弦自彈自唱的演出形式,由使用多種樂器、三人同台表演的八角鼓革新而成。創始者"隨緣樂"本名司瑞軒,他的曲目全是自己根據古典小說改編,部分優秀曲目一直為後來的單弦藝人傳唱。著名單弦藝人有榮劍塵、曹寶祿、石慧儒等。
滑稽二黃: 既有京劇清唱特點,又包含了相聲特點。著名的表演者有"雲里飛"(白寶山)、"跟著飛"(白全福)父子等。"雲里飛"是晚期"八大怪"之一,能串演生、旦、淨、末、醜,兼帶武行跑龍套。
數來寶 由乞丐行乞時恭維舍錢者的順口溜演變而來,清末民初時由藝人小海子引入天橋。所用的道具是穿銅鈴的兩塊牛胯骨,演唱時藝人單腿跪地,慣用抓 、哏、抖包袱等手法引人發笑。稍後的數來寶藝人,最著名的是曹麻子、高鳳山師徒,他們的道具從牛胯骨改成了竹板,由數來寶變成了快板書。

現在的天橋

天橋書場
改革開放以後,雖然因現代化北京的飛速發展,再恢復老天橋的娛樂市場已不可能,但是,這裡保留了一個“天橋樂茶館”,一些老天橋絕技得以在此表演,受到中外觀眾的熱烈歡迎。
特別是最近,在此演出的平民相聲藝術家郭德綱一炮走紅,並紅遍全國,由此帶動京城數家低票價、高水平的相聲俱樂部也人滿為患,民族藝術真正的土壤,永遠在民間。 當然也有企業家與文化界人士協作合力恢復老天橋的文化,十里河的“華聲天橋文化城”算是比較成功的。這裡有好多老天橋的玩意,如小吃、雜耍、相聲等,還有花鳥魚蟲等。
在前幾年天橋劇場的重修時。劇場前面的廣場樹立了一組雕塑,反映的就是天橋八大怪。
天橋書場
改革開放以後,雖然因現代化北京的飛速發展,再恢復老天橋的娛樂市場已不可能,但是,這裡保留了一個“天橋樂茶館”,一些老天橋絕技得以在此表演,受到中外觀眾的熱烈歡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