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之春

天山之春

天山之春,琵琶獨奏曲,原為烏斯滿江和俞禮純合作的熱瓦甫獨奏曲。1961年由王范地改編成琵琶獨奏曲後廣泛流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山之春
  • 類別:熱瓦甫獨奏曲
  • 演唱者:烏斯滿江和俞禮純
  • 改編時間:1961年
樂曲組成,意境分析,

樂曲組成

樂曲由兩部分組成。第一段為三拍子,通過兩個鮮明對比的主題描繪了春到天山時一派明媚喜人的秀麗風光。第一主題用長輪演奏,帶有濃郁的維吾爾族民間音調特點,舒展寬廣,具有較強的歌唱性。緊接著的第二主題採用了新疆彈撥樂器常用的那種輕快活潑的節奏型,生動有趣。隨後第一主題在屬調上再現。在挑長輪以後,作者巧妙地以雙音與空弦音相結合奏出第一主題,音響和節奏顯得豐富多彩。
第二段是一個歡騰的快板段落,音樂轉為C 調,節拍也變為二拍子,色彩明亮,旋律帶有強烈的新疆民間舞曲風格,充分發揮琵琶掃、摭分和快夾彈等技法,熱情奔放,一氣呵成,形象地描繪了維吾爾族人民在天山腳下敲起手鼓、載歌載舞的歡樂熱鬧場面。

意境分析

樂曲一開始,在寧靜、安謐的節奏音型伴奏下,用搖指和長挑輪兩次呈示了主題。舒展寬廣的音調,富於較強的歌唱性,並帶有濃郁的維吾爾族民間音調特點。
接著的小快板,另一主題採用新疆彈撥樂器常用的輕鬆活潑的節奏,級進的旋律進行,內外弦交叉的奏法,使樂曲顯得異常的生動活躍。臨時轉入屬調後用長輪演奏呈示主題,加強了旋律音調的抒情性。同時,又巧妙地運用了雙音和低空弦音交叉的奏法,別致而略帶俏皮,更加強了舞蹈的節奏性。
之後,樂曲轉入了歡騰的快板段落,運用同名大小調及節拍的對比,使音樂一下子開朗奔放起來。慢起漸快的節奏,鏗鏘有力,具有山河奔騰、一瀉千里之勢。樂曲充分發揮了琵琶的掃、摭、分、打、帶音等多種技巧,有力地推動了樂曲情緒的發展。
最後,一連串十六分音符快速演奏,使樂曲達到了興奮的高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