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主要是對明王朝永樂帝遷都北京和崇禎帝吊死煤山的歷史事件的形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 外文名:The emperor guards the country, the kings dead for people.
  • 年代明朝
  • 主要君主朱棣朱由檢
  • 意義:不屈的民族氣節
起源,歷史過程,

起源

明朝統一全國後,北方邊患仍然十分嚴重。公元1381年明王朝開始修築山海關。公元1409年,明王朝在東北地區設立奴爾乾都司,派駐官員以進一步強化對東北地區的管理。

歷史過程

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山海關以外乃非中原地區,仍屬化外之地,且關外主要是以滿族為主的部落聚居社會,所以山海關就成了中原東北關外的一道邊關重鎮。靖難之役後朱棣由北平進入南京登基稱帝,因北方時常受到韃靼和瓦剌的威脅,且還有北元蒙古勢力的南襲,再加上北平是朱棣的興王之地,所以明成祖朱棣在1421年遷都北平,並改北平為京師。因地理位置上,明王朝首都京師靠近邊關重鎮山海關,且又是天子所居住的地方,所以民間對此稱為“天子守國門”。
然而至崇禎皇帝時,明王朝內有李自成攻城略地,外有後金勢力虎視眈眈,但當時後金的軍隊多被擋在山海關之外。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下明王朝首都,崇禎皇帝至死不退,吊死煤山,民間對此事件稱為“君王死社稷”。
公元1662年,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永曆帝吳三桂絞殺於昆明,因明王朝“社稷亡,君王死”。所以用“君王死社稷”來形容明王朝是太貼切不過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