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狗

大魚狗

大魚狗(學名:Megaceryle maxima):是非洲最大的翠鳥,體長42-48厘米,體重255-426克 。冠很大,喙長而寬闊,尾較短。該物種有兩個亞種,一種為指名亞種(M. m. maxima),分布在地勢開闊的國家,另一種為雨林亞種(M. m. gigantea),分布在雨林地帶。雨林地帶的品種顏色略深,上半部分的斑點較少,下半部分斑塊較多。兩個品種在森林邊緣有雜交。

孵育季節為8月至次年1月,每次產卵3-5枚。常直挺地停息在近水的低枝或岩石上,伺機捕食魚蝦。其棲息地覆蓋撒哈拉沙漠南部大部分地區。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大魚狗是一種體形較大的水鳥。體長42 -48厘米,體重255-426克 。頭有羽冠,黑色的上體有許多精美的白色橢圓或其他形狀大斑點。雌鳥腹部栗色,黑色的胸部有白色斑點。而雄鳥則體側有較深的斑點,胸部栗色,腹部白色有黑色斑點。嘴下、枕、後頸白色;背、腰、尾下覆羽灰黑色,各羽也具許多白色斑點。翼黑色,初級飛羽各羽具許多不太圓的白色圓斑,次級飛羽各羽具許多整齊的白色橫斑。頦、喉白色,頸上有一白色粗紋延伸至前胸。虹膜褐色;嘴角黑色,上嘴基部和先端淡綠褐色;腳肉褐色。
該物種有兩個亞種,一種為指名亞種(M. m. maxima),分布在地勢開闊的國家,另一種為雨林亞種(M. m. gigantea),分布在雨林地帶。雨林地帶的品種顏色略深,上半部分的斑點較少,下半部分斑塊較多。兩個品種在森林邊緣有雜交。
喙大,形長而尖、似矛側扁、峰脊圓;鼻溝顯著;翼尖,第1枚初級飛羽較第2 枚短,第2或3枚最長;尾較嘴長;頭大頸短,翼短圓,尾亦短小;嘴峰圓鈍,腳甚短,趾細弱,第4趾與第3趾大部分並連,與第2趾僅基部並連。尾脂腺被(冉羽)。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林區溪流、平原河谷、水庫、水塘、甚至水田岸邊。

生活習性

飛翔時不斷地鳴叫,尤其在急速落入水中捕獵時,鳴聲更大。性孤獨,平時常獨棲在近水邊,包括小河、出海口、海濱和污水池塘的樹枝上或岩石上。沿水犁溝的共同性在村莊南南部非洲的乾旱台地高原的和灌溉伺機獵食,與翠鳥的捕食方法相同,常在水面掠取,或是潛入水中捕食;有時甚至能全身消失在水中;也有時鼓動雙翅,停翔於離水約3-10米的空中,好像懸在水面上,一見食餌,立即直入水中獵取。
食物以小魚為主,兼吃甲殼類和多種水生昆蟲及其幼蟲,也啄食小型蛙類和少量水生植物。完全肉食性,食物因地區而異:在賴比瑞亞和南非,主要是消耗淡水蟹,在薩伊則是魚。可以整個吞下小螃蟹,那些有35-45毫米的背甲的甲殼類動物在吞咽前先撕碎。為了補充營養,也獵食不同的3-7厘米長的食蚊魚、小淡水魚、青蛙、蟾蜍、蜈蚣和小型爬行動物。亞成鳥主要食魚:捕食的魚最大可達18厘米長。

分布範圍

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安哥拉(安哥拉)、貝寧、波札那、布吉納法索、蒲隆地、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象牙海岸、 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加彭、甘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肯亞、賴索托、賴比瑞亞、馬拉威、馬里、茅利塔尼亞、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尼日、奈及利亞、盧安達、塞內加爾、 獅子山、南非、南蘇丹、蘇丹、史瓦濟蘭、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多哥、烏干達、尚比亞、辛巴威。
大魚狗分布圖大魚狗分布圖

繁殖方式

單配,繁殖期在每年8-1月。在河流、小溪的堤岸上,用嘴挖掘隧道式的洞穴作巢,巢高11個厘米,寬15厘米,深2米。雌鳥獨自孵卵。巢無鋪墊。每窩產卵2-3枚,卵圓形,殼堅固,白色光滑具小斑點。孵化期22-24天。雛為晚成性。

亞種分化

大魚狗(2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分 布
1.
大魚狗指名亞種
Megaceryle maxima maximus
塞內加爾、甘比亞、衣索比亞和南非
2.
大魚狗雨林亞種
Megaceryle maxima giganteus
賴比瑞亞的雨林向西至坦尚尼亞和安哥拉北部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