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饃

大饃

“大饃”也就是把普通的饃(饅頭在北方一些地區叫饃)做大,為一般饅頭的三四倍大,其的底面直徑15厘米左右,高12厘米左右,形狀和饅頭一樣,就是頂部多了一塊面做的花紋,花紋中間有一顆大紅棗,大紅棗代表吉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饃
  • 做法:普通的饃做大
  • 底面直徑:15厘米左右
  • :12厘米左右
  • 拼音:dà mó
  • 由來:《三國演義
  • 種類:食品
大饃的由來,習俗中的大饃,語言中的大饃,

大饃的由來

三國演義》第91回:諸葛亮平蠻回至瀘水,風浪橫起兵不能渡,回報亮。亮問,孟獲曰:“瀘水源猖神為禍,國人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並黑牛牡羊祭之,自然浪平靜境內豐熟。”亮曰,“我今班師,安可妄殺?吾自有見。”遂命行廚宰牛馬和面為劑,塑成假人頭,眉目皆具,內以牛羊肉代之,為言‘饅頭’奠瀘水,岸上孔明祭之。祭罷,雲收霧卷,波浪平息,軍獲渡焉。這段故事不見正史,只在一些筆記中講到。如宋朝的《事物紀原》、清朝的《談徵》中就說:“蓋蠻地人頭祭神,武侯以面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明人郎瑛《七修類稿》也記載:“饅頭本名蠻頭,蠻地以人頭祭神,諸葛之徵孟獲,命以麵包肉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
大饃
自諸葛亮以“大如頭的饅頭”代替人頭祭瀘水之後,其就開始成為祭祀的陳設之用。因為其個大如頭,就形成了大饃,大饃用於祭祀的功能一直流傳至今的豫東和皖西北一些地區(其他的節日用大饃祭祀,這些地區如今很少了,但是除夕用大饃祭祀,這些地區還是隨處可見的)。

習俗中的大饃

“送大饃”:在豫東和皖西北一些地區,過春節時,晚輩給長輩送禮品,其中有一樣必不可少,那就是“大饃”,大饃不算是奢侈的禮品,但卻是這些地區的兒女孝敬老人的傳統”。
送大饃要按老人的人數送,一個大饃代表一個老人,如果老人去世,就要少送一個。一般的老人對這些看得很重,大饃在他們心中占重要地位,一般的東西無法代替。所以一定要按照當地的習俗來辦事,這樣才能讓老人開心。
“送大饃”是一種習俗,數百年來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語言中的大饃

我們那裡的方言“大饃”指家中沒結婚的女兒 。比如一個人指著一個小女孩問別人“這是誰家的‘大饃’”?就是說“這是誰的女兒”?此“大饃”相當於“千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