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頂山(武漢黃陂大頂山)

大頂山(武漢黃陂大頂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頂山位於武漢市黃陂區蔡店街道蔡家灣西北和孝感市大悟縣劉集鎮大頂村東北,主峰高464.5米,總面積約8平方公里,與鐵寨山遙遙相望。大頂山和鐵寨山都位於黃陂蔡店街道與大悟交界處。山峰挺拔陡峭,山上常年雲霧繚繞,因整座山體呈筆架狀,故又稱“筆架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頂山
  • 地理位置: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內
  • 級別: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 區域面積:160多萬平方米
  • 保護對象:中國重點
  • 管理單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簡介,傳說,

簡介

大頂山位於武漢市黃陂區蔡店街道蔡家灣西北和孝感市大悟縣劉集鎮大頂村東北,主峰高464.5米,總面積約8平方公里,與鐵寨山遙遙相望。大頂山和鐵寨山都位於黃陂蔡店街道與大悟交界處。山峰挺拔陡峭,山上常年雲霧繚繞,因整座山體呈筆架狀,故又稱“筆架山”。
因山上有石如鼓而得名金鼓山,據明嘉靖三十五年《黃陂縣誌》載:“金鼓山在縣北一百里,上有石,形如鼓,世傳陰雨有聲,又名陰鼓山。”總面積約8平方公里。自駕路線:從漢口姑嫂樹上三環、過盤龍大橋、過橫店磨盤、天河街道、祁家灣、達義、泡桐、轉泡桐—黃家塘上的山區公路、經過木蘭天池門口、到蔡店,然後穿過蔡店街道,右轉—左轉—右轉,到達大頂山腳下的大頂村。
吹背山、大頂山都隸屬大別山山脈,在往黃陂的方向。山體上裸露巨大奇石,造型各異;山上土層瘠薄,松樹挺拔而不成蔭;山坳間雲霧繚繞,好似水墨一般的畫廊。山較高,沿路風景不錯,山霧繚繞。穿越路線有一定強度和難度,遊玩時可從黃陂蔡店進入,從孝感大悟縣金鼓村出,整個穿越時間約五六個小時。
明媚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陽光通過斑駁的樹木,把山巒照得格外迷人。站在山頂,一覽眾山小,眼見那茶綠色的松樹擁抱著山巒,紅樹葉和黃樹葉點綴著山石;放眼遠眺,遙遙相對的一座山峰突兀險峻——那就是海拔400多米的大頂山,山頂上生命力頑強的野花和枯草在山風中搖曳著。

傳說

金鼓山又名筆架山,後改稱大頂山,其中還有一個神話傳說。相傳,金鼓山古時稱筆架山,因三峰相峙形似筆架而得名。此山秀拔雲表,風景獨特,有仙人隱居其中。天長日久,仙人發現山對面的“鐵寨”地不斷增高,唯恐今後超出筆架山。於是,他就到鐵寨頂上坐而念咒,自此鐵寨再也沒有增高。為了永遠鎮住鐵寨,仙人便將筆架山改稱“大頂山”
山的正面朝北,兩塊巨石凌空直下,交疊成“人”字,形成百丈懸崖,象打開的一幅蚊帳,故此處被人們稱作“帳子門”。山的左上側還有一小峰,高百米,全部由巨石天然生成,狀似一隻側臥的癩蛤蟆,故又被稱作“蛤蟆石”。傳說中,大頂山的主峰由一隻天鵝化成,因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而遭雷擊,在此化成“蛤蟆石”望天興嘆。大頂山主峰建有城牆,現存城門一座。
大頂山底至山腳建有上、中、下三寺,上寺和下寺尚有遺址。相傳,有一得道高僧在上寺隱住,每日吃齋念佛,油鹽不缺,原來寺前有一巨石,上有一眼,每天流出一定量的油鹽供高僧食用,這塊石頭被人們稱為“油鹽罐”。後有一貪心財主發現了這個秘密,就偷偷地拿著斧頭、鑿子去打這個油鹽罐的泉眼,希望它能多流出一些油鹽拿去賣錢,但自從被鑿後,“油鹽罐”什麼也沒再流出來,高僧悄然隱退,財主什麼也沒得到,上寺自此敗落。但寺前尚有水庫清澈、修竹挺拔、溪水潺潺、大片的果園和茶園飄香,這裡產的茶葉以天然清香而聞名遐邇。下寺也以盛產清茶而聞名,茶園面積200多畝,山腳有水庫,可供垂釣,每到新茶上市時節,到上寺、下寺購茶車輛不絕於道。
金鼓鐵寨廟矗立在與大頂山遙遙相對的另一座山石上,該山石突兀險峻,越發顯得建於其頂的鐵寨廟雄偉挺拔。鐵寨廟下有一水庫名曰獨石沖水庫,因岸邊一巨石矗立不倒而得名,庫的四周群山環繞,有懸崖、峭壁、溪流,綠樹成蔭,風景秀麗。每年三月初三,金鼓地區農民成群結隊前往踏青。
黃陂蔡店大頂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