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支隊反掃蕩

大青山支隊反掃蕩,是指在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7月至12月,抗日戰爭中,中國八路軍大青山支隊反擊日偽軍掃蕩綏中、綏西和綏南抗日游擊根據地的戰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青山支隊反掃蕩
  • 時間:1942年7月12日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7月至12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八路軍大青山支隊反擊日偽軍掃蕩綏中、綏西和綏南抗日游擊根據地的戰役。
1942年7月,日軍駐蒙軍第26師團和騎兵集團各一部在偽蒙軍配合下,對八路軍大青山支隊綏中、綏西和綏南抗日游擊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25日,日偽軍1.3萬餘人掃蕩大青山的綏中區。
日軍首先以5000餘人分5路由歸綏(今呼和浩特)、武川、陶林、卓資山、旗下營等地出動,對大青山區領導機關所在地武川、陶林地區合擊;30日,又用60餘輛汽車運送日軍主力由集寧到大灘地區,從北面夾擊,企圖將大青山根據地的領導機關和騎兵第2團圍殲在五塔背、銀礦山地區,占領綏中區,並切斷大青山支隊綏西與綏南的聯繫。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的領導機關,鑒於綏中區敵我力量懸殊,地形條件又不便於大部隊隱蔽活動,遂決定在騎兵第2團掩護下向綏南轉移,留騎兵1個連在中共綏中地委領導下和各縣區游擊隊繼續堅持綏中鬥爭。
28日,騎兵第2團掩護各領導機關,由武川、陶林地區出發,向綏南轉移,沿途打破日軍的攔阻,安全通過平綏鐵路,轉移到綏南滿漢山、財神梁地區,同騎兵第1團會合。8月初,綏中地區形勢更為惡化,留在綏中堅持鬥爭的部隊也先後退到綏南與主力會合。綏中地區暫時被日軍控制。日軍發現大青山八路軍領導機關和綏中地區的部隊轉移至綏南地區後,乃於9日由旗下營至豐鎮沿線各據點抽調步、騎兵3000餘人,協同原駐綏南及雁北地區的日軍1000餘人,分7路掃蕩綏南地區,企圖圍殲大青山根據地領導機關和騎兵第1、第2團。
大青山根據地領導機關和部隊,經過連續行軍作戰,十分疲勞,且物資缺乏,處境十分困難,乃於15日決定留騎兵一部堅持綏南鬥爭,其餘部隊掩護領導機關轉移至山西省西北部的偏關地區。日軍掃蕩綏中、綏南以後,又於10月15日集中6000餘人的兵力,採取“梳篦戰術”掃蕩綏西地區,在此堅持鬥爭的騎兵第3團和地方機關,轉移至薩拉齊山區和綏中的小井溝一帶。在此同時,日軍1500餘入,於21日至11月8日,再次掃蕩綏南的滿漢山區和雁北的右玉山區。此後,日軍又於11月16日到12月5日和12月22日至月底,先後以2000至3000入的兵力,再次對綏中、綏南地區掃蕩。日軍在反覆掃蕩中,在根據地內又增設了20多個據點。此時,大青山抗日游擊戰爭進入極端困難時期。
1992年,費縣縣委、縣政府在馬頭崖鄉(現併入薛莊鎮)的李行溝建立了“大青山戰鬥突圍舊址”紀念碑,並建立了多處永久性紀念設施。1997年11月,“大青山勝利突圍紀念碑”、紀念亭等建起;2000年,共青團中央又將大青山革命紀念地命名建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這裡已經成為著名的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這裡都迎接一批又一批來此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國內外遊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