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里法海寺碑刻輯錄

大里法海寺是座千年古剎,現在殘存歷代碑刻20餘尊。宋真宗敕勑法海院等碑刻及大中祥符、維那頭、書等首等碑文具有一定的學術研究價值。現謹將本人整理的部分碑刻原文,呈現給大家;因本人水平有限,舛錯難免,望大家批評指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里法海寺碑刻輯錄
法海寺院原碑文
目 錄
1、1014年宋真宗敕勑法海院
2、1255年重修法海院記
3、1460年重修法海寺碑記
4、19號殘碑········1460年
5、1472年重修法海院碑記(背面十方施主)
6、1472年法海寺碑記、
7、1476年石獅子 (銘文)
8、1549年石供桌(銘文)
9、1558年碑(陰)
10、1568年重修羅漢堂
11、1628年重修法海寺碑記
12、1710年重修珈藍殿碑記
13、1710年攤糧碑記
14、20號殘碑·············1723年
15、1738年菩薩聖會修醮四載圓滿碑記
16、1742年重修法海寺碑記
17、1755年大毗盧佛殿完工 功德主
18、1755年重修法海寺碑記
19、1757年金頂四載圓滿碑記
20、1838年謁武當山金頂圓滿之碑
21、1849年重修法海寺碑記
22、1886年田祖火帝二神合殿碑記
23、1886年重修法海寺碑記(功德主)
24、1886年重修法海寺碑記
25、大方發財功德主( 年限不詳)
26、十方施主 (年限不詳)
27、15號東碑(功德主)
28、金頂四載碑記(年代不詳)
29、無瑕和尚碑記(年代不詳)
30、1945年重修法海寺碑記
31、1946年劉氏繼修祠堂碑記
(一)1014年宋真宗敕勑法海院
中書門下(此處用寶)徠法(二字用寶)海院 院為額徠至準
中書侍郎兼(用寶)刑部尚書平日事問田封(用寶)勅敕徠
中書門下徠法海院 大中祥符七年十二月日徠
衛州新鄉縣存留院
徠奉 工部尚書參知政事丁
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平音事問田
勅宜賜法海守司空兼門下侍郎平音事 且
本院主持僧
祖師僧 雲霜 僧 文通 文俊 文惠
院北向北···妥門四十六步 院後稅地南北四八步 南門四十五步半 北門四十六步半 本院受榮僧 洪源同共 打洪院地村老人孔智蘊 王起邢修
(二)1255年南宋理宗寶佑三年重修法海院記
篆額“重修法海院記”
重修法海院記1
汝南香山觀音禪寺前住持傳法嗣祖沙門法濟撰 景陵黃禮刊
如是我聞
賢劫調御雲 仰覆橫豎 世界何止於三千 隱顯飛沉 眾生粗分於百億 既有以莊嚴為聖佛事須當仗施義財設作道場 爰自漢明皇帝 夢感金人 尋仙壤於西乾 備雄文於東夏 方隆像設 兆建伽藍 一人為植福之端 萬國有修崇之志 今茲院者 肇興前代 敕賜宋初 歷數百年 繩繩不廢 傾習兵革之後 化為榛莽之區 唯碑在故 尚有可考也 主僧如玉字德孚 俗姓石氏本漢上光人 自幼出家 稟志敦厚 每日音聲梵語 頃心佛事化一切人 深得經中 所謂此 方真教體 清淨在音 間之三昧也 一切[]返[] 杖策雲遊獨於此處 有如夙契 遂發心以親利 積十餘年鳩材命工 因故基而※新之 費白金何啻千兩 暑寒無倦 益勵精專 莫不星廊匝構 月殿崢嶸 辟香積之東廚 敞雲堂之西位 鐘魚響答 輪奐翬飛 坐臥經行 冬氈夏革 晨香夕火可誦可禪 迥若移來 匪假淨名之力 宛如化出 毋勞郢匠之功 而況立魯包之廢剎 置法海之莊田 村北村西爽塏峰之秀 寺前寺後徘徊一水之清 居此勝地 以慕十聖之高蹤 住此精藍可繼三賢之奧軌 其彧 四恩罔報 六念不修 非唯有愧於古人 抑亦萃罪於厥後 莊嚴克備 曼碩垂成 將圖永遠之期 測刻堅貞之石 愚以文非五色 學愧三冬 日蹔訪於舊遊尋從觀於新創 深勞請命 難以迥辭 勉弱筆以直書 庶警嚴於後進 於是銘之曰 誓多國土 成就無窮 百億眾生 我願圓融 在此在彼 或西或東 隨處作主 遇緣即通 以幻修幻佛宮天宮 法輪常轉 拯濟愚蒙
大朝乙卯年四月 日 本院小師僧 文海 文濟 文湛 當院住持小師文海立石
都勸緣百官法海二寺開山住持 沙門如玉 魯包村百官寺住持 小師文興供給淨人張文信焦文閔
功德主 前衛州新鄉縣令李林
據文化站楊觀糧同志考證:碑尾落款俱“大朝乙卯”,即南宋理宗寶佑三年(公元1255年)。“大朝”系時人對當朝的敬稱,不同世代朝廷均可相稱大朝。魯包村是今魯堡時稱。功德主前衛州新鄉縣令李林(1205-1257)——魯堡村北地,其長子李士榮等,於丁巳年(1257年)十二月十[]日所立“大朝新鄉縣令李公大葬之碑”銘載:縣令李公,世業農桑。及李公之身,在平世泰足發揚時也。……金國之季,大威開,勢焰烈烈,千里乃一殺場。
處處無完城,家家無完室,人人無完族,豈玉石之分張,縱有存者,流離遠方……李公名林字彥春,生於金章宗太和五年(公元1205年),世居新鄉縣新中鄉魯堡里。18歲開始在金朝作官,到1233年為新鄉縣縣尉。蒙古族興起,元太宗窩闊台南下,陸續占領了金人統治下的陝南、豫中。李公“身無所歸”,便投靠“大朝萬戶相公史侯”,並於1241年被推舉為元朝七品縣令。(當時中國局部地區宋、元政權穿插,處於興替未定之際),南宋理宗寶佑三年(1255年)“重修法海院記”之碑刻立兩年後,即大朝丁巳年(1257年)卒,享年53歲,葬魯堡。
89年冬至94年春,我在北站工作,曾於魯堡觀李林碑。現墓、碑猶存。上述“重修法海院記”之碑,其確切年限由此考定。
(三)重修法海院·····(1460年明天順四年)
重修法海寺碑記
佛教之本施於西域 至漢明帝時化流中國與儒老並列而為三教 經緯大地 洋溢華夷 亘千古而不泯 歷萬劫以無窮然佛尚寂滅 法力無邊 故化凡之易歸仰之多 而名山福地 建立寶剎 以宗主其教者 非可以千萬計 戲盛載著衛之新鄉城西北隅相距十餘里其名曰大李村 地境幽偏 河水縈帶 可覽可玩 可濯可汲 彼林木森蔚 花卉芬芳 而殿堂高聳者 法海寺是也 寺蓋創施於宋 元代有名僧修舉廢墜 所以經久而不毀 惜乎累遭兵擾寺僧散落 年代無考 至國朝洪武十五年 雲遊僧行贇 本太原汾州孝義鄉人也 住持是寺 蓋亦有年䢗勞心勞力 陸續修完時永樂十六年矣 行贇以善行著 有司薦為 本府僧綱司正 其徒信福 仰里人秦仲威之子 相繼住持 敬守戒行綱紀法門 興念前人 創造之難 奈何經歷歲久 寺宇多傾 聖象亦凋 遂引疏募緣十六檀刑 十方翕然回響或助以金谷布帛 或施以木植甓瓦 爰卜吉 興工宏其舊址 從新妝塑諸佛寶像 起蓋前後佛殿左右十間 則廊房翼然 而對峙東西十間 則方丈輪焉 而西建山門 廚舍等 各適其宜伽藍祠宗 鹹備其制 寺之四面則繚以垣墉 其間花卉果實之木千有餘株 皆信福師徒之所培植 其有功於寺 如此可謂能僧者也矣 今年夏 予奉命來官新鄉 因宦友李敬具其修寺始末之實 屬予記以刻諸石俾 後之住持是寺者 有所稽考 且知佛化之大而敬仰之無替焉 予喜而嘆曰 僧之興替 今法海寺之興也 蓋以行贇為師而作之於前 信福為徒而述之於後 其繼行贇信福而作興者 焉知無其人欷 予既重李敬之請 復嘉信福修寺之功遂不辭而援筆以書
龍集天順庚辰陽月吉日 前直隸河間府滄州儒學訓導 吉水焦范識
新鄉縣知縣楊清 縣丞夏溡 石名主簿范永振 典史龔順舍人焦韶識書 衛輝府都綱 禧賢 新鄉縣僧會 定廣 本寺住持僧信福 門徒 定旭 定金 定安 定昌 定祥定宣定浩定環定思 法孫智 智靈 智海
諸山住持 信玉 福海
應天府龍江宣課司大使秦昭 共山石匠 程閏 李忠 李海
(四)19·殘碑········1460
·······················大地洋溢華夷旦
·······················而名山福地建立
·······················十有餘里其土名
························而殿堂高聳法
·······················遭兵擾寺僧散落
······················巡勞心勞力陸續修
······················仰里人秦仲威之子
······················夕傾聖像亦凋遂亦
···················來卜吉興工具 舊
······················西十間則方丈輪焉
····················墉其間花卉果實之
··············今年夏予奉
···················持是寺者有所稽考且
···················法海寺之興也 蓋以行
···················焉知無其歙予既儒
·····················焦詔書
(五)······1472年(成化八年)
(前面 )(篆額豎立兩排各三字)“重修法海院記
(碑額第二排三列) 觀音菩薩 大毘盧佛 地藏菩薩
(三排)
二郎善神 風水神將 門摩羅天 監牢地神 鬼子母神 散子大將 摩醒首羅 日宮天子
持國天王 多聞大王 大辯才天 大梵尊天 帝釋尊天 功德尊天 增長大王 廣日天王
月宮天子 金剛密跡 菩提樹神 常天大將 摩利主天 娑竭羅天 那羅尊天 義武安王
重修法海院記
大雄氏教 流通中國 其來尚矣 與儒老並行 而化利天下天下庶民 所以尊崇其道而信奉之者 豈偶然之故哉 衛輝府塊村社大李村 有剎曰法海寺 北倚太行巍然可觀 西連衛河 枕長四望之中 山明水秀 實邑中剎之道場也 創於後宋 兵燹荐臻 惟留碑記 中殿一所 石柱十二根存焉國朝洪武元年邑民 檀信高謙等 前住持師祖行斌任※ 香火
瞻仰 至景泰七年 師信福以北家居此不典非吾流之責乎 於實吉諸 堪檀信馬斌……重建大雄寶殿一所三間七架 高廣堪內……正中大毘盧如來尊像 觀音地藏菩薩 左右二十四位諸天次長 以增修開石始 而成矩 設方丈也 明乎寶相修廊廡也 立庫司以蓄積 開選佛場 以納雲水 塑伽藍神以嚴衛法 撰可為佛事者若干 並募置田園蔬圃三十餘畝 種置邁可勝講也 於戲法海寺之典隆 實由於由成化八年 土既告成 後繼住持定旭此地……於文為明瑤 以紀歲月予以淄衣 粥飯之※ 嚴祥茲寺典 襄之理也 邪辭不犪 始為紀其……
集歲次壬辰夏端陽月 望日後立石 定旭門徒 智靈智海
衛輝府僧綱司都綱昌欽
首座 定安 定全 門徒 智號欽
新鄉縣僧會司 僧會 淨因
衛輝府觀音寺長老信玉 門人定顯 定曉 定寺 定[]……
寧山衛後所 千戶全瑛 中中所 百戶龔寧
喬賢寺長老 福海 門人 慧朗慧聰 開字
張青社塑匠 徐祥 程能粧 共山石匠 李忠 孟釗
成化八年五月上旬置
(背面)(額)十方施主
大李村維那頭 秦彪 李福 秦興 秦敬李俊 尚文李青 大里維那頭陳興
寺前 高祥 高四 高岩 高伯道 高伯能 高伯全
大李村維那頭蘆宣張榮賈寧 吳信吳太 張秀 張明 張春姚 賀玘 張四王寬王友
吳勤 趙繼 楊興 趙秉 喬旺 王興 原貴 吳※ 吳安 馬翔 趙寬吳太山 蘆現
小里維那頭董居全 李秀 董宣 董明 郭祥 馬連 董得山
王村維那頭趙俊 牛剛 李瑄 孟青 白瑄 趙玉 吉海 馬建 孟賢
高村維那頭高升 高四 高酒 高通 高信
水東村維那頭李創 李昶 李宣 劉安 ※※ 李全 李廣
水南維那頭段俊 張英 高民 范儉
小郭村維那頭 趙剛 郭二 郭順 劉旺 ※※ 趙祥 趙讓 張陽 李通
西賈村維那頭趙※ 郭亮 趙禮 劉旺 王敬 劉敬傑 郭四 俠深
塊村營維那頭張傑 宋禮 范政 南塊村 郭隆 李敬 奉寵 楊旺 ※※
賈橋村維那頭趙議 楊三 中寬 鄭英 楊貴
固城村趙順 孫貴 高雲
固城營維那頭趙金 李寬 陳盛 尹福 周祥
中召村 成三 西貴
北塊村書等首 李聰
原莊村書等首 劉斌
淇縣東郭社 客人張鐸
輝縣北王社舎石施主 郭栩
山東演州府東萬縣 譚源 劉氏
小里莊碑施主 李興 董得山 張通 張榮 賈寧
註:成化明憲宗朱見深年號,在位23年(公元1465-1487),成化八年即公元1472年。洪武元年(1368); 景泰七年(1456),明景帝(代宗)朱祁鈺在位7年(1450-1456);成化[]年,其時當在重修竣工之際、成化八年(1472)之前。
(六)碑記·············1472
明成化八年法海寺碑記
法海乃金山寺方丈 自幼出家 貫通經文佛道 為傳經拜(釋)佛
曾遍游國土廟寺 百姓僧道皆敬(尊)之 豈偶然之故……觀吾寺景致奇特 故落此寺也殘年圓寂 後宋時建寺 然仰思祭祀 名其為法海寺也
成化八年五月吉旦立
註:成化八年即公元1472年。2000年11期《新鄉通訊》p29載秦志新同志文《真法海圓寂在新鄉》,介紹該碑並據此為題作今論。當時的《新鄉日報》亦發同題訊息。
(七)·········1476
石獅子···載文····(故稱獅子口)
大明國河南衛輝府新鄉縣塊村社大李莊居住
秦義等謹 領本戶眾·········血鎮宅石獅子
秦敬秦政···秦鐸秦友許恐 秦志秦金···趙寬李順··邢良寧武亮社書
成化十二年四月吉建立 寧山石匠黃彪
)石供桌········1549
河南衛輝府
新鄉縣塊村社
大李村功德主
高傑室人郝氏
同男高寧珍室吳氏
曾孫男高儒室人張氏
施捨石供桌壹張
法海寺佛前永保平安
吉祥如意
大明嘉靖貳拾捌年
己酉夏季月拾玖日
本山住持圓順
石匠李景方
李江
閆萬成
魏周
(九)碑陰············1558
新鄉縣之北 有曰大里法海寺在焉 歷年奉祀不缺 邇來圮壞 盪如村墟過者每為之長嘆 塊村社居人 高傑率其克合 邊刻意圖之 若新 若木 若石若磚 若灰 堊釘鐵丹 若工之價役之氣 皆自己出事始於嘉靖二十八年己酉月 成塑佛壹尊 未就系故男子真繼其事 殫力為之 越明年庚戌 諸佛成 又明年辛亥 羅漢成 又明年壬子 修殿 又明年※殿成 凡僧屋大小十有餘 柱皆成 夫法海寺 遠去百年其弊宜矣 一旦新之 且復易陋為壯雖天道好 遂默運鼎新之會 樂為超事之誠 欣功非輕 子真喜其功之克就 乞記於余 余曰 佛西方聖人 自漢明帝永平八年 始入中國 以虛無為 宗儒者不察 輒以異端斥之過矣 何也 宏闊勝大之言 雖未盡信 而善惡報應之說 有聲動呼 世之男女人孰此而則 豈非為邦之一助乎 但拘久必弊不修必壞 則高氏之功不能久有 余為之記 使後之有志於好善 究其所以 然之時修之俾 勿聯明高氏之功 亦可永世不朽 故證
皇明嘉靖三十七年歲次戊午 孟邑人 張行可 撰
住持僧圓順 圓照 門徒僧明才
木匠張得才塑匠徐程香粧匠趙仕強閆公道高澤趙經元石匠
(十)··········1568
河南衛輝府新鄉縣塊村社大李村功德主秦嵩
嘉靖三十七年重修羅漢堂 四十三年 又舍香亭一座
法海寺佛前燒香供養 永保平安 吉祥如意
功德主秦嵩室人王氏張氏
同男秦卿室人吳氏
孫男祖廣小磊牆
嘉靖四十七年歲丙寅春吉日立
(十一)重修法海寺碑記·······1628
(額)
文殊菩薩 大毘盧佛 普賢菩薩
二郎喜神 風水神將 門摩羅天 堅牢地神 鬼子母神 散臘大將 莫醞首羅日宮天子
持國天王 多聞大王 大辯才天 大梵尊天 帝釋尊天 功德尊天 增長大王廣日大王
月宮天子 金剛密跡 菩提樹神 常天大將 摩利王天 娑竭羅天 那羅尊天義武安王
嘗聞法海寺韌建肇 於宋時業已遠不可考 迨及元酉亦即重修 迨皇祖嘉靖間又再重修 迄今七十於載 殿宇佛像盡在頹廢中 馬雲龍積··王國輔 趙守東 董思忠 秦守亮 謁寺參佛 眷顧左右 四壁蕭然 不勝淒焉 謀諸會眾曰 吾儕爰居茲土 日夕渄徊於禪林之中俯仰於靈鷲之前 祭壇乏供 爐中缺煙 且非情矣 殿宇傾頹 佛像毀壞 心何忍焉 於是糾眾捐·· 數年集數十金 猶以為未足 又謀於主僧 租住暨門徒邱玉 造萬善同歸薄 ··扇化約四方諸善人 捐資者雲集 助工者子來 果不數月 而木植磚瓦金料··項 不可勝用 既而佛像璀璨 舉昔之頹廢 煥然一新 庶乎其改觀焉 噫嘻 一會之善 推而結萬善之緣還而歸統同之善 抑何宏哉 雖然 善在一心 世可為世 法世則傳 及後 禪可為世 法世世則 故勒之石 況為善者 勸雲 若曰 為善者以 是又在我佛 並諸菩薩保之 佑之者夫何容心焉
皇明崇禎元年歲次戊辰仲秋吉旦
儒學曾廣生員 尚乾撰
儒學生司馬化龍書丹
住持僧 祖住 門徒 邱玉 邱遠 法孫 興福 興旺 興疆 興平 興寶
兼工 會首 尚紹祖 王國輔 尚守陽
施財 生員 裴平淮 裴潤身
木匠 張汝松 劉天敘 張恭魯
金塑匠 陳國敬 高莊 高進學
石匠 李順 李從龍
(十二)(碑額)萬古流芳······1710
重修伽藍殿碑記
從來莫為之前·····
會首 秦君※ 劉君淇
····以下會首65人名單····
泥塑匠 劉國璽
石匠 曹諫 仝立
大清康熙四十九年歲次庚寅後七月初一日吉旦
(十三)攤糧碑記·····1710
且類夫 人之處世 莫要於為善 而人之為善 又莫大於供佛養僧 如本寺有糧地十一畝 系塊村社二甲 坐落寺之周圍 上以供佛資盛之費 下以養僧 朝夕之資 地之為用 亦大矣哉 若是則地 也非尋常可比 益 名為香火地也 既為香火地 已而猶令其 出稅貢賦 雖曰有之 究無異糴無之也 於是有里老 劉君湛 高君奇士 幾經籌度 欲為以安之策募化本社眾善 或認一分 或三五分者 各過本名下行糧 雖一時分厘之有限 而實萬世包賠之無窮也 人之為善 孰有大於此乎
王起福 一畝 侯振邦 五分 高可仰五分 傅進 三分 劉湛一分九厘 秦中太 二分
吳得金 三分 李培家 三分 李培基二分 秦振方 二分 秦計美 二分 馬國瑞 二分
宋文昌 二分 李三培 二分 孟得功二分 王國祥 二分 王三好 二分 薄文杰 二分
徐治奇 三分 高俊 二分 趙孟秀 二分 趙孟瑞 二分 任希孔 二分 薄文廣 二分
段世英 二分 宋有金 二分 王國吉二分 薄文杰 二分 李益 二分 馬漠臣 二分
張文秀 二分 張文秀 二分 李成功二分 牛尚虎 二分 馬弘 二分 劉須 一分
劉園 一分 劉成 一分 馮文聖 二分 高步月 二分 高奇張順一分二里五
趙近玉 一分 趙國寶 一分 崔媚 一分 孟巡孔 一分 付加美 李光廷 一分
牛文茜 一分 牛文華 一分 付弘義二分 馬國平 一分 劉淵 一分 張利一分三厘五
趙炎 一分 趙寬 一分 薄文寬 一分 趙孟賢 一分 劉深 一分 馬一龍 一分
仝開外有秦中太劉成施地一段二畝 南北畋 闊四步 長一百二十步 坐落梨園東
寺前地南 南北長七十八步 南闊四十三步 北闊四十五步 寺東南 闊十二步 南北 北闊四十八步 北闊十六步 寺後東 闊十三步半 東西四十二步西闊十五步 西北闊二十六步半 南北一百二十九 中闊 二十三步 南闊二十一步 寺院南 闊二十五步 南北四十八 北闊二十四步
大清康熙四十九年歲次庚寅後七月初一日吉旦
註:按照清末營造尺庫平制: 1步=1弓=5尺=160厘米
十四20·號殘碑·····1723
·····················創始於大中祥符七年
·······················邑民孔智蘊僧洪
······················行度院地南北長六
·····················十九步 各闊五十步
······················洪武元年邑民高
······················行斌打度充額院
·····················雍正統 元年邑昆高
·····················馬斌僧信福啟殿造
···················南高地八十步各闊五步
···················安院政北南北柒十步各闊
(十五)菩薩聖會修醮四載圓滿碑記···1738
大清國河南衛輝府新鄉縣尚家灣周邊居住人氏門人
會首 尚廊茹氏 高居相母王氏 張禮劉氏 尚康常氏 尚義交王氏 王玉書陳氏 孔興郿楊氏 尚庎趙氏 尚廣昌丁氏 尚廊孟氏 尚勇牛氏 尚庇劉氏 尚序李氏 張其祥尚氏 曹爾琮尚氏 樊榮貴李氏 秦定國王氏 喬祥高氏 皺振魯劉氏 丁旺郝氏 婁繼臣劉氏 吳有福王氏 劉福張氏 張貴凡吳氏 秦定邦母馬氏 劉思孟王氏 劉思敬趙氏 劉超林 孟可全母郭氏 劉超龍朱氏 劉新國李氏 王錄劉氏····以下略去九十六格····
乾隆三年歲次丙辰三月十九日吉丹
(十六)重修法海寺碑記······1742
大清國河南衛輝府新鄉縣大里村二十九都居住會首····66人····
金頂肆載圓滿碑記
乾隆七年歲次甲辰二月十九日
(十七)大毘盧佛殿今已完施財善信勒石刻名永垂不朽·1755
會 首 劉思龍趙氏 劉啟龍趙氏 王祿劉氏 尚信文都氏劉思命母王氏劉得合王氏
張進才呂氏 李友薄氏 馮懷仁劉氏 張義何氏 劉淇趙氏
會首張貴潤馮氏張應謨祖母李氏萬福馬氏 趙九龍李氏 李有志趙氏 尚加爵牛氏劉尚智張氏 李智張氏 李亮張氏 尚敬王氏馬有禮李氏 張福王氏 尚※郭氏
尚※ ※氏 郭※※氏馬英貴韓氏 馬本聰張氏 武克俊郝氏 李名吳氏 馬繼秀張氏
會首 馬起貴白氏 李俊母王氏 李臣奇馬氏 李金召趙氏 趙九朝魏氏 張仁王氏 閆計貴楊氏 仝隆王氏 李懷德 張隆昌郭氏 趙門王氏 劉譲岳氏劉振武馬氏 劉祿母馬氏秦定國王氏
孟可全魏氏 郝銘武趙氏 張資主李氏 劉進寶張氏 劉得才母仝氏 劉禎袁氏 賈全仁鄭氏
劉培茂王氏 尚文交李氏 暢恭母王氏 陳天福李氏 劉振武溫氏 劉偉柳氏 劉地許氏
任鳳李氏 史得貴田氏 張全福母孫氏 於鳳旺李氏 鄭永昌李氏 張玉景王氏 尚加仁李氏
王來福施氏 何運趙氏 張君昌
會首 雷良吳氏 尚哲趙氏 何可旺劉氏 劉胡李氏 李文貳李氏 韓仁王氏 韓有智李氏
尚永祚范氏 趙得鳳侯氏 趙德寶王氏 趙建 張國明何氏 閆亮栗 郭弘母王氏 祁章母金氏 張國良賀氏 仝近孝賀氏 朱弟六潘氏 趙德智劉氏 趙得義徐氏 趙德禮李氏趙德信王氏
王龍海 張來朝孟氏 趙國良 趙朝李氏 李征榮氏 徐旺母趙氏 張三界 王建都趙氏張俊女
郝旺 郝建 李興旺 楊浦行 楊有財 楊公 楊信 候熙酒劉氏 陳奉行徐氏 劉門李氏
李謨王氏 郭近太朱氏 王近朝趙氏 高汪棟李氏 龍世昌趙氏 趙林李氏 柳起龍王氏
郭近朝吳氏 張禮陳氏 都起成 都起現 楊煌 楊波 李成明 杜文順 王道明苗氏
王永母栗氏 王昇瑞秦氏 李世榮宋氏 王祥棟 王友祖母王氏 劉信韓氏 崔需母尚氏
劉仁尚氏 劉建漢潘氏 葉弟二張氏 張得昇 張得有 李萬良范氏 李萬三王氏潘氏正王氏侯得保田氏 栗更白氏 歐洲趙氏 毛風孫氏 毛近桂王氏 陳文耀 侯桂仁王氏王順牛氏
康貴鄭氏 康思香莊氏 秦門然氏康思孝樂氏 康思志秦氏 高拜王氏
會首 袁進財王氏 王鳳曹氏 馬鳳來 陳聞雨呂氏 王澤公付氏 劉棟 劉現朱氏 郭※付氏 高※英張氏 李金李氏 李平乾母張氏 ※※趙氏 李文章趙氏 崔得連許氏 高方生王氏李仁章趙氏 秦成王氏 劉得成姬氏 苗正左氏 張思成栗氏 時冶恭尚氏 張思公趙氏 梁文學李氏 郝弟二劉氏 張秀張氏 許亳祖母潘氏 王顏陳氏 代袁王氏 李成玉郝氏尚奎梁氏 郭康珍梁氏 潘周張氏 吳清財母王氏 吳六鄭氏 吳好文鄭氏 楊俱李氏 楊坤家氏 武自法張氏 武清財張氏 宮自智秦氏 趙玕母王氏 張門仁 張門仁母王氏 張思溫陳氏趙朝李氏 趙坐朝馮氏 趙宋朝張氏 趙國俊王氏楊全國王氏 崔有福母張氏 安意寬王氏
趙來成番氏 吳門魏氏 趙興朝杜氏 趙門李氏 閆中法李氏 趙來林母劉氏 趙來朝孫氏
李天劉氏 李※王氏趙京李氏秦門李氏 潘茹王氏 任傑潘氏 趙王朝母譚氏
趙四移 趙四貴 任文太張氏 步登高潘氏
乾隆二十年七月十六日
(十八)萬古流芳··········1755
重修法海寺碑記
粵稽殿之說 施於漢 盛於唐 流傳於宋明代間 迨至我朝 人猶敬之 維憨尊崇之佛遷而知 佛力之藍於生民者大 既如我鄘野之大里村 有法海一寺 前臨衛水 後依太行 巍然奇秀 甚盛觀也 故而四壁村莊 繞其間者 無不欽其瞻視 勤其崇奉 殿宇之屢頹屢修不知凡幾矣 聖之屢蔽屢新者 亦不知凡幾矣 今又傾圯 把演加修 煥然可至 聖象之暗淡者已競 金塑索然一新 但功已就 勒石刻名 永垂不朽
會首 劉思敬施銀九兩
會首 劉思命施銀二十八兩
會首 高居相施銀十六兩
會首 劉振武施銀五兩四錢
會首 劉超龍施銀五兩四錢
會首 秦定國施銀五兩四錢
會首 王錄施銀五兩四錢
會首 尚渴變施銀三兩三錢
乾隆二十年癸酉七月十六日吉旦主持僧慶仁
(十九)金頂肆載圓滿碑記······1757
大清國河南衛輝府新鄉縣西尚家灣周邊居住各督軍※不等姓名開列於後
會首※※※ ※※※ 侯貴全 尚信※ 王祿 劉思命 任弘傑 秦定國 李繼白 ···················································································(略去四列十六人)
金頂肆載圓滿碑記
受錢糧盧※林 盧※琳 趙應祿 李召瑞 朱路 張建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 月※二十九日吉旦
(二十)謁武當山金頂圓滿之碑···1838
大清國 河南衛輝府新鄉縣大里村周圍在會人石上流芳
會首 緒 漢 劉進乾
劉三益 劉 武
趙金禮 趙金德
朝謁武當山金頂圓滿之碑
賈銘 王景聖
劉純 李潯功
劉璉 朱國棟
道光十八年歲次戊戌菊月下浣 石匠 何梧 吉日 仝立
(二十一)重修法海寺碑記··········1849
概聞福稱 大雄氏聖中之聖也 周昭王甲寅年 誕自西域 降於王宮 十九逾城依雪嶺而修因七歲出家 睹明星而悟道 其教化諸國也 說法四十九年 談經三百餘處所著經典 有講福利者 有說因果者 有勉人懺悔者 有開人心性者 真可充棟而汗牛馬也 迨漢明帝乙丑歲夢感金人 尋貝葉於西域 備雄文於東夏 此化中華之所由來也 當斯時也 法宇於西方天花散覆 慈雲於中國貝葉成文 受其教者 尊奉其經 無異四書五經 與儒老並立 而為三教前有五百阿羅之漢 後有三千揭地之神經緯天地 亘卒古而不泯 洋溢華夷 歷萬劫以無窮 四生九有同登華蔵玄門 八難三途共入昆廬性海 故能通萬物而大濟群生也 其為道清淨寂滅其為教慈悲不殺 而善惡報應之說 其悚動乎人者 尤易也 所以使天下之人 擇名山福地建立寶寺 以為十方檀越 即如古鄘南之西 有法海寺焉 太行擁天焉於其後 層巒聳翠山原曠其盈 衛水會金魚於其前 波流瀠洄 川澤盱其㵤 矚四望之中 山明水秀 而其中 林木森蔚 物華者天自寶 花卉芬芳 人傑者地自靈 創修者不知幾何年 重修者不知幾何人 而乃天道變遷 年深日久殿宇臥草生煙矣 神像吞風飲雨矣 垣墉無尺無寸矣 夫莫為之前 雖美弗彰 莫為之後 雖盛弗傳 故前後村人 各捐糧財有意修廢補墜 無如道光丁未年 時歲凶荒 野無青草室如懸磬 欲修之而不能 不修之而不可 於是公議曰 柏樹乃寺中土產 何不賣柏樹以修工乎 況老和尚緒漢 栽小柏樹二百餘棵 去大發小 亦理之當然 是故賣柏樹十六棵 修葺佛祖大殿繪畫二十四諸天四大天王 又修小樓一間 周圍院牆 俾殿宇之臥草樓煙者 得以停雲凝日 神像之吞風飲雨者 得以佩玉披金 垣墉之無尺無寸者 得以數仞數尺工程告峻 勒石記事 不獨副往者繼述之志並以開來者保護之心焉
勅授文林郎賜進士出身知獲嘉縣事涿郡王萬齡撰文
勅授登仕郎醫學訓科劉清泉書丹
買辦 劉璜 劉三省 司廚 萬金 辦雜事 劉平 木作 馬堂 畫匠朱銀
司工 劉盡義李慶藍 掌歷劉琩 泥作朱桓 石匠李平
大清道光二十九年歲次己酉梅月中浣
住持 先桐先梁 門徒 宗烇宗燧宗焰仝立
(二十二)流芳百世·········1886
田祖火帝二神合殿碑記
大聖人之制 祭祀也 法施於民 則記工之 能御大菑 則祀之 而況神如廟 承祀者然抑思作廟於其所 苟同蔫(薦?)馨 香而享祀 豊潔神法施民者也 二廟承祀已奚 不宜之興有 以故尊之眾善碑
邑癢生貟傅
新鄉縣醫學
會首 劉清泉 劉三益 劉武 李福長 趙玉平 趙金仁 趙金智 劉三多 劉建業
武生 劉盡美(義) 賈銘 劉三重 田石美 趙金得 趙玉平
光緒十二年歲次丙戌孟 中 立
(二十三)流芳百世·········1886
重修法海寺碑記
生 員 劉三傑
掌理 李永貴 劉廷錄 尚守本 劉喜 尚文成
存歷 賈文俊 潘世振 張功臣 劉璜 李永善
買錢 劉殿奎 李繼祿 趙百元 尚文選
會辦 劉當 劉增旺 李永臣 劉盡乾 尚文合 劉三榮 劉光禎 趙百會 尚文錄 劉三錫 林澤 李永梅
大里村會首 劉三盛 劉殿元 趙百奎 劉三昌 張得堂 尚守蓮 王法福 劉三成 張 亮 王 昌 程得禮 劉三奇 劉三儒 張檁元 劉三寶 張貴友劉三智 劉三多 趙芳蘭 賈文※ 趙正金 張文旺 賈心成 劉光富 尚文俱 李文花 劉三錄 王法科 馮文常 王冀常 尚文會 劉傳明 賈 全 王同 趙成凢 ※安興 張得存 劉超 王 明 焦文囿 胡文友 劉福明 劉三祥 劉三同 劉三亮 張金禮 王得亮 劉亮 趙繼氏 尚文舉 劉 傑 張得聚 劉浪 劉三禎 劉喜成 王延糧 溥成全 魏聖濤 田玉寶 劉三德 趙寶林 劉盡本 尚文聖 程文奎 劉保金
尚家灣會首 田應芸 李世貴 尚文本 尚文清 李清國 李慶明 蔡廷薄 李繼福李在淄 張記玉 田應春 王應萬 李繼浣 李萬春 尚文爵 尚文會尚宋奇 田檁齋
※明※會首 劉士旺 高培禮 劉柏 劉林灣 劉明 劉聚 趙啟聖 趙成員路明 尚玉香 尚潤 李德 李敬 尚玉業 高文正 劉八金 高正科 高奎正 尚武太 張斌昌 張繼永 高華橋 李※蘭 楊德存 趙殿壯 高培道 劉有成 李新 高培智 張忠
尚家灣會首 李克儉 李平 李汪寶 李四玉 李占元 李杏元 李克俊 李渚 李克昌
李應昌 潘光禮 李得※ 梁準延梁文禮
武家灣會首 武得輝 武士禮 武圓 武士禎 武得原 武全 武賢 武平林 武得福
武士元 武得名 武得安武繼昌 武李氏 武傑 張喜
里村會首 李法興 李守成 李道 李蔚 李光貴 李花武
光緒拾貳年歲次丙戌孟 中 立
(二十四)萬古流芳·········1886
重修法海寺碑記
會首 潘天安 李繼德 劉三常 趙百官 李繼高 劉沺 李繼芳 劉三元 劉殿 李世義
李紀新 賈亮 劉德元 趙芳林 尚文標 尚廣聚
潘家屯會首 潘廷光 潘廷松 潘天來 潘天秋 潘天敘 潘天湖 潘天富 潘廷花 潘天衡
潘天一 潘天爵 潘天利 潘廷武 潘延林 潘天河 潘玉山 潘世福 吳光林 楊林山
張寶蓮
合河村會首 朱玉明 朱燮花 朱燮招 史旺 朱平增 朱俊增 劉德明 朱福增 田喜 畢有貴 朱魁明 朱景明朱燮恆 宋林增 朱喜明 王法林 朱春 朱仁 王※※ 王儉 朱禮 朱紹 朱潘氏 朱燮春 朱吾山 朱燮義 朱熹增 朱鳳合 史玉新 張習品 朱燮順 朱燮康 朱燮合 朱燮可 朱燮秀
會首 范有儉 朱燮男岳寒珍 朱燮渲 張習來 張守卯 岳寒雨 朱燮利 王田 王來清 朱法清 郭儒清 郭玉昆 朱燮和 朱景山 王※※ 王錫 張景太 朱燮乾 朱燮象朱儉增 張景潤 周坤 張奎元 張增太 岳寶
東招民莊會首 趙志平 趙志興 趙志祿 趙天昇 郭淑德 曹國花 徐尚斌
朱小郭會首 朱武峰 朱常富 朱喜增 呂元貴 朱燮富 朱喜福 朱武思 朱德 王金
大塊村會首 李清花 吳林川 薛俊奎 李祭秀 李清功 李清方 陳耕元 郭振山 常會元
秦得祥 趙永明 常寬 郭彩 馬占鰲 馬昌 史李氏 王金柱 秦培乾 吳天貴
秦福仲 吳天禮 秦尚民 張旺 張亮 馬奎 馬有 馬永志 馬金元 馬長忠 馬清雲
馬得元
西招民莊會首 陳乾元 李玉山 陳奎元 李近仁 李同 劉廷良 劉中讓 黃貴香 劉法典 李仁
閆莊 劉三立 龔於 龔兌 龔有田 何仁 王有合
西水東 梁繼賢 梁存 梁尚智 趙太 趙三友 趙國存 梁繼有 梁文奎
南水東會首
大清國光緒拾貳年 丙戌孟秋中吉日主持門徒※※※珍※
(二十五)大方發財功德主姓名
賈橋村 任虎男 任中陽 趙隆吳景春 薄賢
省祭官 薄景元 同弟薄漢薄朝
太學生 潘士朴
在成社
參老 張本男
布武司吏 張效國
本村功德主 秦松男秦鄉 秦子玉秦得林 秦運錫 趙(王-回)秦子花秦廷春秦住 趙雨 趙瑁 秦士玉 趙忠 秦明 趙增 張景 朱來廷
永康社 高子玉高奉 高廷美 高文珠 高方 高領 智良 孟會高子金
髙智 高廷臣 王得儉朱明 羅章 趙玉峰 李勝天 趙瑣 趙紳
西王村 高存智 高漠男 高民 高峰 高世具
南塊村 黨朝卿 秦守思 秦宗孝 秦鄉 秦道賢
大李化 賈德 賀得山 賀江 賀得光 賀德 韓玉益 郭仲喜 張襄 賈子真 賈仝 張繼旗 延子景 趙沖 吳朝禎 張頌 張堂元
修武縣 王元武 旺興 王玉 王金
北街 呂孟仁
李村 董林 董其 董文禮
西賈村 趙子武 趙景陽 馬迌
(二十六)十方施主
大李村維那頭①秦彪 李福 秦興 秦敬 李俊 尚義 李青 大李維那頭 陳興
寺前高祥 高四 高岩 高伯道 高伯能高伯全
大李維那頭蘆宣 張榮 賈寧 吳信 吳太 張秀張明 張春姚 賀玘 張四 王寬 王友 吳勤 趙繼 楊安 趙秉 喬旺 王安 原貴 吳※ 吳安 馬栩 趙寬 吳太山 蘆現
小里維那頭董具全 李秀 董宣 郭祥 馬連董得山
王村維那頭趙俊 牛剛 李瑄 孟青 白瑄 趙玉吉海 馬建 孟賢
高村維那頭高升 高四 高酒 高通 高信
水東村維那頭李創 李昶 李宣 劉安 ※※ 李全李廣
水南維那頭段俊 張英 高民 范儉
小郭村維那頭趙剛 郭二 郭順 劉旺 ※※ 趙祥趙謙 張陽 李通
西賈村維那頭趙※ 郭亮 趙禮 劉旺 王敬 劉敬傑郭四 俠深
塊村營維那頭張傑 宋禮 范政 南塊村 郭隆 李敬 奉寬楊旺 ※※
賈橋村維那頭 趙議 楊三 中寬 鄭英 楊貴
固城村維那頭趙順 孫貴 高雲
固城營維那頭趙金 李寬 陳盛 尹福 周祥
中召村 成三 西貴
北塊村書等首李聰
原莊村書等首劉斌
淇縣東郭社客人孫鐸
輝縣北王社舍石施主郭翔山東兗州府東萬縣 潭原 劉氏
小里莊碑施主李安 董德三 張通 張榮 賈寧
注①:維那”是佛寺中管理總務僧人的名稱,現在基本以此代指佛寺。“維那頭”就是佛眾結社的社頭之名,這個名稱經常在宋代寺碑及造像記中看到,以這個為根據,可以推斷此碑應是宋代石碑。
(二十七)15
賈橋 鄭貴 趙剛
功德主施磚瓦塑地藏 馬斌 功德施像 蘆鉞 作頭 趙秉 趙義 趙雲 土工水 王信
功德主 施大明梁 趙政 趙寬 趙鑒 范讓 范林 范威 丙明梁施主 趙陟 趙通 趙剛 劉九
功德主 高魁志男高明 高夆 高泉高原 高八 高九 孫男 高松 高俊 高祥 高溫 高雄 高虎
功德主 當陽佛施主 張旺 張貴 塑觀音趙義 趙旋 施熵 梁邢寬 施柱 吳雲 吳玉 吳二
施石功德主 王讓 王資 王欽 王舉
施柱樘功德主 馬友李恭董彥隆李能董順董良張能栗夕董玘 高二張海 郭剛 郭順高生 高松
水南村 李欽 張福 張英 劉榮 王舉 段志 段悛 秦鐸 李俊
寧山衛前開水南營 董旺 董興 蘆※ 蘆敬 蘆明 蘆顯 胡青 張通 徐旺 蘆成 蘆臨
山西池小郭 劉敬 馬雲 郭鄰 崔剛 劉旺 王剛 劉貴 劉漂 馬黃
崗頭社 李住 郭鑒 李通 李※ 李興 郭玘 郭志 李義 賈喬※ 楊名 吳爾
大里村 姚剛 趙吳 奉地喬名 吳雲常整 吳海 關連池 張士誠 段藏 栗諒 賈道
章德府中所 張益妻趙氏 男張旺 捏士張傑
寧山衛中所 百戶 龔山洪 捏士 張傑 賀剛 何斌 石寬 孟禮 孟瑞馮顯 賀通景
肖正 劉剛 蔡英 張越 輝縣 胡村東社 聶增 雲門社 王良 王村社 吉伯全栗思明李興栗欽
栗欽王宜票 陳俊吉 王政
西賈村 趙祥 王標 高玘 趙士寬 鄭六 王全 張忠 劉貴
顧城村 張鎬 張整 張德玉 張淐※ 張全 丁貴 栗榮 趙浩 郭順 武剛 武二迫 武四 張宣
郭臨 高升 任興 李祥 趙迪 仝宗孫全仁貴
大里村 秦海 秦榮 秦彥 雲致男 秦通秦興秦浩秦鐸秦義秦寬 秦敬 秦彪孫秦春秦岩永爻檁
本村邢房外郎 李現 李炎 李芳 李旺 李寬
本村 趙鎮 趙祥 趙大中邢冕趙七李福趙※宋光 籟氏 趙全室人李氏 男趙名大李 王敖楊順
張好仁王氏 尚弟三郝示 郭世俊張氏侯元大任氏 曹自成尚氏 尚智尚氏 劉具美尚氏 會首 劉俊母畢氏 戴自顯王氏 趙近賢母謝氏 劉世德李氏 劉守祥陶氏劉振漢路氏 劉華孫氏 劉成英郭氏 劉三女崔氏 魯文都氏 會首 郭振禮秦氏 吳聰禮秦氏
郭鳳呂氏 郭秀楊氏 會首 侯貴臣王氏 魏奉先 魏耀先 ※※ 王黑女母孫氏 呂正張氏 呂祥李氏 呂尚賢高氏 呂義劉氏 呂氏 戴福良郝氏 張勇王氏張旺母蘆氏 張敖王氏 田魁王氏 趙得銀趙氏 王學林孟氏 呂見封尚氏 王法賢母王氏 馬心 李弟二王氏 呂懷玉母陳氏 呂明母佘氏 會首 侯廷良楊氏
侯廷國 侯廷貴 侯廷府王氏 侯廷松 尚德旺李氏 馬家女白氏 馬國旺張氏 馬國財姜氏 李國教楊氏 李若梅師氏 郭林張氏 呂建封 尚氏 王廣弘牛氏 牛芳朱氏 牛榮宿氏 劉近忠段氏 趙國阮氏 朱富國武氏蘆起十何氏 陳熙修蘆氏 王成業陳氏 崔門楊氏 王月禮崔氏 王顯明宋氏 樊榮貴李氏 張文生王氏 張好信崔氏 路景玉王氏 趙成門劉氏 郭秀楊氏 趙法門 田宋氏張氏鄭文魁母劉氏 呂虎鈕氏 牛瞿田氏 呂德順母谷氏 宋順金孫氏 王三貴王氏 許文京王氏 張三張氏 趙炳田氏 範文禮趙氏 田有志崔氏 杜月亮田氏 ※仁母李氏 呂文太張氏呂存思張氏 田鐵女 田有道母侯氏 吳天保母栗氏 王寶柱母常氏 會首 趙顯宋吳氏 趙應宋戴氏 張興鄭氏 李自發王氏 董守全 宋氏 董守賢同氏 李志母孟氏 李得福梁氏 袁來女母陳氏 趙得銀栗氏趙月昌母楊氏 趙月英蘆氏 胡氏英李氏 田光牛氏 王伯李氏 ※起成楊氏 ※ 起何母賈氏 呂潤胡氏 於見龍 張睿李氏 李※谷氏 李得英柳氏 李得公張氏薛宋 吳璽母李氏 賈天成母谷氏 尚成交劉氏 尚行交鄭氏 張門尚氏 袁府張氏 張普文母賈氏 徐門※氏 蘆文平※氏 王文本陳氏 王昇連氏 蘆可慶張氏 劉祥侯氏 呂天祥劉氏蘆傑母呂氏 李自旺母申氏 劉起信田氏 李松楊氏 蘆可慶張氏 李自隆劉氏 劉自興張氏 郝弟二高氏 栗成現趙氏 張炎袁氏 蘆弟伯母※氏 馬瑞李氏 馬來香路氏 馬廷臣郭氏王德剛王氏 馬良賓董氏 馬習賓路氏 馬心賓王氏 李法合趙氏 張弟二王氏 趙守元秦氏 李文玉劉氏 王九君趙氏 張全儒李氏 王懷珠路氏 高※※王氏 王成錄吳氏 栗秉玉史氏 會首 栗珍王氏 王明孔李氏 王聖孔李氏 劉場張氏 王文詩張氏尚福王氏 王好田氏 劉禮周氏 梁文德李氏 王連李氏 尚榮栗氏 尚景田王氏 何※蘭周氏 劉玉芳王氏 馬殿臣郭氏
原莊老人 武貴 大李男趙準 北街 趙寬蘇州府 君士 鄭山示
合河朱※ 朱琰 張兼 張※ 李興 張旺 范興 王本 劉旺 江明客 杜景春 米興信
蔡清 徐奉 陳受 李英
本村 秦家胥 泥匠 李海 ※※※ ※※※ 王雄 劉雲
(二十八)金頂肆載圓滿碑記
大清國河南省衛輝府新鄉縣西大里村二十九都周邊居住凡莊
金頂肆載圓滿碑記
(二十九)無瑕和尚碑記(四面碑文)
無瑕和尚碑記(四面碑文)
道自乾竺四七之傳 震旦二三之契 祖祖聯芳 燈燈續焰矣哉 圓頓之教具五眼而仝智忽※※
印彼來參懸解因 釋觀根授爰 大小不修 上下之機 莫動玄印 中下機植福修因※有博陵邵
金台
英公和尚 進具於杭州 慶雲律師 既而嘆曰 忽緣晏席 必※法海 蓋世※※ 循亦辯故※※
月不勞有相之功 欲究無生之理 伏以※※※※ 古惟雲 峰秀※※※※
山之眾 梵宇森然 地靈人傑 知識之出 其有田也 新鄉之法海寺 地名大李村土※五里衛※
其後形勢 勝於四方 業林魁於遠邇 住持比丘信福 臘既亦高而慧性明偕檀※趙璀亭知※※
於師 況師乃由臨濟 正傳高峰妙禪 五傳至東明 田山禪師之傳金陵※※※※※※※※※※
蔥傳曉山昇禪師 昇無瑕參禪師 默嗣山示印 教化大河之北 雲筵海眾或懲五※※
然欣且師 昔年 行於江南 竿木隨身 獅子業中魯奮迅此 日垂機於法海檔當座列※※
於石 彰乎悠久 惟師曩昔 掛錫於茲久矣 明悟獲本 妙心指人 人有分之以然積無※※※※
處建期社之歸 還待十方之侶 而行檀之功 福祿之盛 寓之於石 以訓後來斯又※※
為文 聆其序述 本末由是 以悉之 是為記峕
中瀚吉日①滇南雲水沈期真書 本山
迪功郎 夏時 石銘將仕郎 李昂典
新鄉縣僧會定廣 獲嘉縣僧會 弓全輝
通鑑 通政 通禪 通榮 通印 通善 通學 通潤
通湛 通林 通岐 通昌 通順 通諒 通秀 通各
明貴 明敬 明廣 明獲 明玘
明寶 明寬 明彰 明山 明泉
注①:俗以每月上旬、中旬、下旬為上瀚、中瀚、下瀚,瀚即浣的異體字,本意是洗濯,大概因為十天一浣的緣故,浣又有了一種計時的意義。
(三十)萬善同歸·········1945
重修法海寺碑記
古今來多少世家 無非積德天地間 第一人品還是作善 何也 作善者降之百祥作不善者 降之百殃 祥殃相至 在人間招 變影隨形 少回響聲 必循之理也
··(五字不詳)···眾捐錢財糧 築修廟宇···(二字)··院落竣成·····
西元封人賈寶珍撰文
發啟人 劉玉瑞 劉尚忠 李來功 李來香
王喜成 續修人 劉鴻猷 劉連清 劉明順
劉明新 劉明儒 劉明芝
民國三十四年歲次乙酉
水平有限,舛錯難免,方家指正,不勝榮幸云爾
劉明第抄錄 劉自領整理
2016年3月10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