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醒法師

大醒法師

大醒法師(1900~1952)江蘇東台人。俗姓袁。法名機警,號大醒,別署隨緣。畢業於東台師範學校。

1924年夏,於揚州天寧寺出家,秋入武昌佛學院就讀,成為太虛門下的一員。1928年至1932年間,主持南普陀閩南佛學院,並創辦《現代僧伽》雜誌,發揮了護衛佛教的作用。於此同時,對佛教內的不合理的現象也毫不留情的加以批評,所以得罪不少教內名人。1933年,在汕頭主辦《現代佛教》周刊;同年冬至1935年秋,在武昌接任《海潮音》雜誌主編之職。1936年曾受太虛之命,赴日本考察佛教。抗戰期間,滯留淪陷區,對佛教的態度轉趨消極。勝利後,復歸太虛旗下,1946年任雪竇寺住持。1948年,復主編《海潮音》,後將該雜誌攜至台灣續辦。1952年12月圓寂於台灣,享年五十三。著有《地藏本願經講要》、《八指頭陀評傳》、《口業集》、《空過日記》等書,後被輯為《大醒法師遺著》行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醒法師
  • 外文名:daxingfashi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東台人
  • 出生日期:1900
  • 逝世日期:1952
  • 畢業院校:畢業於東台師範學校
出家受戒,呼籲改革,弘法利生,安詳示寂,

出家受戒

大醒法師,俗家姓袁,江蘇省東台縣人,清光緒一八九九年出生。二十三歲時,畢業於東台師範學校,後來因讀到憨山大師的《夢遊集》,對佛教發生信仰,且有出家的念頭。一九二四年,大醒二十五歲的時候出了家,依揚州天寧寺讓之和尚剃度,法名機警,別署隨緣,號大醒,後以大醒行。這時太虛大師在武昌辦佛學院,第一期學生已於十二年開學,第二期尚未招生。夏天,大師到江蘇泰縣的光孝寺講經,大醒於剃度之後,到光孝寺聽講,謁見太虛大師,以此機緣,進入武昌佛學院,是第二期的學生。與他同期的同學,有寄塵、亦幻、墨禪、迦林、恆漸、枕山、虞佛心、蘇秋濤等。教師除太虛大師外,有都講(相當於教務主任)善因,及張化聲、唐大圓等。大醒在佛學院期間,於佛學課程努力用功,深得太虛大師的稱賞。
一九二五年夏天,太虛大師在廬山大林寺設定“廬山學宭”(宭同群),選了幾個優秀學生,在學宭中學習佛學及英文,為將來環遊歐美布教的準備。這幾個學生是會覺、滿智、迦林和大醒。佛學由大師自授,英文由燕京大學畢業的熊東明居士教授,大醒於此奠下他的外文基礎。

呼籲改革

一九二八年三月,大醒奉太虛大師之命,和芝峰法師先後到設於福建廈門南普陀寺的閩南佛學院主持學務,大醒並任南普陀寺監院。大醒於此期間,創辦《現代僧伽》雜誌──後來改名為“現代佛教”月刊。大醒護教心切,在雜誌中呼籲佛教一致團結,整頓內部,健全寺院組織,共同護持正法。他以思想新穎、言詞痛切,且以文字中涉及人物之臧否,遂為保守的老派佛教徒所反對。
《海潮音》《海潮音》
關於批評印光大師的一段公案,亦見諸他撰寫的《拜識印光大師的因緣及其印象》一文。大醒對印光大師十分崇拜,甚至於他出家的心愿,也是因讀了印光大師的書信及《印光法師文鈔》而決定的。所以,他出家之後,曾多次參拜印老。這次參拜,臨辭別時,印老猶殷殷教誡他說:“以後寫文章不要罵人,造了口業,趕快懺悔。”以後,大醒即以僧懺為別號,乃是紀念領受印光大師訓誡的誠意。
大醒在《現代僧伽》上痛切陳詞,呼籲團結,整頓內部,亦有其時代背景。當北伐成功,國民政府奠都南京,佛教的災難即接連而至。先是馮玉祥在河南沒收寺產,驅逐僧眾;繼之唐生智在湖南打著如來的招牌,事實上是在扼殺僧徒,摧殘佛教。馮玉祥的部屬,任內政部長的薛篤弼,建議政府“改僧寺為學校”;中央大學教授邰爽秋發起“廟產興學運動”。在這段時間中,南京市長劉紀文主張拆毀寺廟神像,而江浙各地地方上部分前進縉紳者流,多主張提撥廟產,興辦學校。
尤其是一九二九年,內政部訂立“管理寺廟條例”二十一條,亦就是以政府法令達到沒收廟產,興辦學校的目的。在這佛教危急存亡之秋,凡是有血性的僧侶,莫不抱著毀身殉教的決心來護持佛教。大醒就是其中一個。大醒這時年方二十餘歲,血氣方剛,他有為教犧牲的豪氣,不計毀譽,呼籲佛教改革,這正是“愛之深、責之切”心理的表現。

弘法利生

大醒、芝峰在閩數年,當地僧侶不滿於他們主持縣佛教會事務之處理,亦不滿於佛學院中閩籍學生太少,因此事多障礙。一九三二年底,太虛大師抵廈門,辭去南普陀住持,由常惺繼任。大醒、芝峰亦辭去佛學院職務,隨大師離開廈門。
一九三三年,大醒到汕頭小住,主辦《現代佛教》周刊,繼續宣傳他對佛教改革的理念。未久,又回到武昌佛學院,主編《海潮音》雜誌,鼓吹人間佛教思想。並於一九三四年,出了一次《海潮音》的“人間佛教專輯”,發表太虛大師等所撰寫關於人間佛教的十八篇論文,在中國佛教界引起強烈的震撼作用。
善導寺善導寺
一九三五年,大醒東渡日本,考察佛教,結識不少日本佛教學者,回國後撰寫《日本佛教視察記》。這時,他回到江蘇,住持淮陰覺津寺,發行《覺律》月刊,繼續宣傳人間佛教思想。同時創辦“覺津佛學院”,培育青年僧才。未幾,中日戰爭爆發,他在蘇北聯絡各寺院僧侶,設立“蘇北七縣僧眾救護訓練班”,由他領導主持,訓練戰地救護人才,衛國護教,頗為地方當局重視,後來戰事逆轉,政府西撤,大醒對國事與佛教都頗為消極,萬事隨緣。以後蘇北地方不靖,他到上海常寄居於靜安寺中。
抗戰勝利後,太虛大師出任中國佛教整理委員會常委,大醒擔任該會秘書長,協助大師整理中國佛教。一九四六年夏季,他繼太虛大師之後,出任浙江奉化雪竇寺住持。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七日,太虛大師在上海玉佛寺舍報往生,大醒與同門師兄弟亦幻、塵空、燈霞、演培等隨侍在側,為大師治喪。事後,又參與《太虛大師全書》的編輯和太虛大師舍利塔建立的工作,並二度接編《海潮音》月刊。

安詳示寂

一九四九年,江南動盪不安,大醒法師於年初來到台灣,以《海潮音雜誌》發行人兼主編的身分,把《海潮音》遷到台灣出版。來台之後,住在台北善導寺,出任該寺導師。一九五〇年冬天,積勞成疾,患高血壓症,移住新竹香山療養。一年之後,血壓穩定,病況轉佳,他應新竹靈隱寺之邀,到該寺主辦的台灣佛教講習會擔任導師,培育僧才。不意於一九五二年三月中風,半身不遂,乃回到善導寺療養,十二月十三日安詳示寂,世壽五十三歲,戒臘二十七年。
大醒法師生平,以提倡佛教僧伽教育和主辦佛學刊物,對佛教貢獻最大。早年創辦《現代僧伽》雜誌,曾撰文呼籲,要求佛教革新制度,健全寺規,整肅僧寺的腐化現象,使佛教界受到極大震撼。後來主編《海潮音》雜誌,大力提倡人間佛教,主張僧侶應注意社會現實問題,勿糾纏於死後問題的探討。成為太虛大師佛學思想的忠實宣傳者。
大醒法師生平發表的佛學論文甚多。主要的著述有《地藏本願經講要》、《八指頭陀詩評傳》、《口業集》、《空過日記》等。《海潮音》雜誌社曾集其詩文數十萬言,輯為《大醒法師遺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