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遷徙(十三集大型系列紀錄片)

大遷徙(十三集大型系列紀錄片)

自有人類以來,人們的遷徙活動從未停止過,人類文明跟隨著一次次地遷徙蔓延遠播。十三集系列紀錄片《大遷徙》攝製組以中原為起點,確立了較為縱深的拍攝路線。在這張全新的拍攝地圖上,從漠北草原嶺南大地、從西域古鎮到南洋島國,追尋先祖的腳步,攝製組跨越25、100多個市縣及東南亞各地,行程10多萬公里.用鏡頭解讀中原人與閩南人客家人東北人,以及各地遷徙漢民的血緣關係和精神層面的聯繫,揭示中華漢民族不斷發展壯大的播遷歷程。結合情景再現和紀錄片紀實的拍攝手法,真實客觀的還原中國版圖,深究的“我從哪兒來”的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遷徙
  • 集數:13集
  • 播出時間:2014年7月14日
  • 播出頻道:BTV紀實頻道
簡介,劇情介紹,第一集《遷徙之源》,第二集《南遷先祖》,第三集《衣冠南渡》,第四集《四方內聚》,第五集《避地江南》,第六集《一遷再遷》,第七集《落地生根》,第八集《槐蔭九州》,第九集《湖廣入蜀》,第十集《渡海赴台》,第十一集《闖東走西》,第十二集《遠涉南洋》,第十三集《大遷時代》,

簡介

十三集系列紀錄片《大遷徙》用鏡頭解讀中原人與閩南人客家人東北人,以及各地遷徙漢民的血緣關係和精神層面的聯繫,揭示中華漢民族不斷發展壯大的播遷歷程。
大遷徙
黃河孕育了璀璨的中原文化,一千多年來,中原先民不斷從中原向外遷徙,足跡遍及大半箇中國和海外各地。根據歷史脈絡和中原先民的遷徙足跡,《大遷徙》攝製組以中原起點,確立了較為縱深的拍攝路線。在這張全新的拍攝地圖上,從漠北草原到嶺南大地、從西域古鎮到南洋島國,追尋先祖的腳步,攝製組跨越河南福建廣東山東四川江西山西台灣等25省、100多個市縣及東南亞各地,行程10多萬公里,階段性進行了為期約240天的拍攝,歷時四年。為完成該片,紀錄片首次組建由人類學考古學地理歷史學、心理學,軍事學,氣象學和交通史學等多門類專家研究小組,結合情景再現和紀錄片紀實的拍攝手法,真實客觀的還原中國版圖,以及海外曾經發生過的關於漢民族遷徙的歷史。
大遷徙
自有人類以來,人們的遷徙活動從未停止過,人類文明跟隨著一次次地遷徙蔓延遠播。無論戰爭瘟疫、災害造成的被動遷徙,還是趨利避害、尋找更適宜生存條件的主定性遷徙,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原動力之一,孕育了堅韌的民族,也催生過偉大的國家。反映漢民族遷徙的紀錄片不多,即使有,也大都是反映遷徙者們今天生活面貌的,對於遷徙的歷史背景和遷徙原因探究極少,呈現不夠。該片從先秦時代的移民開始切入調查,以西晉末年“衣冠南渡”,唐初“避地東吳”,宋代”一遷再遷”,還有近代移民史上的“渡海赴台”,以及三次著名大遷徙“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等重大歷史事件為考古線索,將漢民族一路遷徙播遷的史實公諸於世。很好的解答了作為漢族分支的閩南人客家人、廣府人、東北人,及世界各地華人一直深究的“我從哪兒來”的問題。

劇情介紹

第一集《遷徙之源》

他們來自何方?
不同的體貌特徵和語言如何幫助他們尋找祖先的身影?
大遷徙
當專家學者把現代遺傳學對準中華民族的起源時,
往事被一一呈現。
中原,中國大地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地區之一,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然而,有史以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這裡成為了眾多帝王將相覬覦的對象。從商代開始,這裡先後有20多個王朝在此建都。因此,古語云:得中原者得天下。戰亂的頻繁,導致原本密集的中原人口開始大量流動。今天,遷徙者們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儘管經過千年巨變,他們的外貌、語言等已經發生了變化,但通過古語音學家、人類學基因等專家的科學確定,分布各地的華人大多來自中原
本片主人公—世代生活在黃河兩岸的青年夫婦一家,作為寓意符號若隱若現,其中包含著心酸的艱苦歷程和創業者開拓進取的精神。他們同許多南下遷民一樣,無論走到哪裡,無論身處何方,那紅布包裹的故鄉泥土和祖先牌位,代代相傳,飽含著對先祖故土的敬畏與眷戀

第二集《南遷先祖》

中原紛爭拉開了遷徙的序幕,
炎黃子孫邁開了遷徙的腳步。
大遷徙(十三集大型系列紀錄片)
翻過深山,穿過密林。
跨越歷史長河,尋找祖先南遷足跡。
長期以來,中原人的南遷源於何時,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專家發現,秦朝之前的史料幾乎一片空白。本集試圖尋找南遷先祖們的神態和面容,嘗試把真相還給歷史。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50萬大軍南下平定嶺南,成了有史記載的最早、最大規模的南下遷徙活動。出生河北石家莊的趙佗就是在此時隨秦朝大軍進入南方地區。然而秦軍五十萬大軍雖然在兵力上占絕對優勢,在裝備上更是要遠遠超過百越部落軍隊。趙佗的副將小江是此次南征的親身經歷者。由於當時的嶺南百越為蠻荒之地,交通不便,原始森林密布,自然環境惡劣,使得趙陀和小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艱苦和壓力。最終,秦始皇派來的50萬大軍再也沒有返回中原。
2000多年後,南方遷徙的土地上孕育了客家、閩南、廣府等眾多民系,而他們們都把“趙佗”當作是自己的祖先。

第三集《衣冠南渡》

一次意外的考古發現,
揭開了中原漢民第一次南遷的秘密。
昔日的峨冠博帶?是跋涉中的負擔?
大遷徙(十三集大型系列紀錄片)
還是故土中原文明燈火的傳遞?
西晉末年,晉懷帝永嘉五年,匈奴軍隊於平城殺晉軍十萬,六月又攻陷京師洛陽,在俘獲晉懷帝後縱兵屠城,王公士民被殺者無數,史稱“永嘉之禍”。西晉滅亡後,大批中原官家及百姓南遷,被稱為“衣冠南渡”。
這是一次由戰爭導致的全民大潰逃。老官員一家三口曾錦衣玉食,過著朝廷賜予的貴族生活。但在異族的入侵下,不得不舉家南遷。經河南南陽,進入襄樊,沿漢水入長江遷向湖北、安徽、江蘇一帶;而後又由九江到鄱陽湖,或順贛江進入贛南山區、甚至福建。歷盡艱辛,小兒子被追兵亂箭射死,母親悲痛欲絕,積勞憂鬱成疾,最終病倒在遷徙途中……晚年,始終珍存著阮的老官員只能依靠回憶患難與共的妻子和風華正茂的孩子慰藉自己。
然而,正是這批士官貴族的“衣冠南渡”,促成了歷史上中原人口和文化上的第一次大規模南遷。

第四集《四方內聚》

他們在嶺南生活了700多年,
然而他們曾經是大興安嶺的主人!
大遷徙(十三集大型系列紀錄片)
一個第一次入主中原的北方少數民族,
一個從北到南歷經坎坷的姓氏。
這年的冬天是近千年以來最寒冷的季節。開春的草場剛剛萌動,西北方遊牧族拓拔氏一家便開始了轉場的跋涉。冬去春來,寒冷依舊,牧民們無法像以前那樣找到像樣的水源。無奈,他們只能向南越走越遠。五年後,已是雕石匠的拓拔氏帶著祖傳裝有石刻工具的箱子來到中原。在這裡,他被同樣南下的鮮卑王派去洛陽製作大型石雕。而就是這個石刻藝術,幾乎耗費了他的一生。幾百年後,當拓拔氏的後代們在中原繁華都市展現精湛手藝時,要不是他們祖傳的工具箱包和同族貴族留下的墓碑作為憑證,誰也不會知道他們竟來自寒冷的北方。
西晉末年的戰亂,加上西北出現的氣候異常,致使中原地區人口銳減。自魏晉南北朝開始,周邊少數民族開始了大批移民內地的浪潮,直至隋唐形成了空前的內遷運動,促成了歷史上空前的民族融合大趨勢。移民運動如洶湧的波濤沖刷著中華大地,促進了各民族間文化的交流,民族的融合。
本集圍繞魏晉以後直至隋唐時期的內聚性移民史實,探索少數民族內遷而又消失的全過程,展現漢民族發展壯大的歷程,揭示民族融合的實質即是文化的融合。

第五集《避地江南》

這是中國南方發展崛起的開端。
這一切來自於一個強大王朝的傾覆,
還有富庶大地上消失的千萬子民。
大遷徙(十三集大型系列紀錄片)
從北方的迷醉和消亡,到南部的發展與崛起,
中原子民又將展開一段怎樣的遷徙故事?
安史之亂黃巾起義又一次把中原陷入戰亂中心。不堪忍受戰爭摧殘的中原百姓再次掀起了南遷移民浪潮。重新回顧這段往事,許多問題依然在考問著專家、學者和關心這次大遷徙的人們。是什麼原因引發了了戰亂,從而導致人口向南轉移?南遷的移民究竟去了哪裡?彌合歲月的創傷,我們看到的,是跨江過河的移民戰亂後一部分返回家園、甚至遷往更南邊的史實。這是一次持續百年的移民歷史。
安史之亂後,中原地區民不聊生。畫家崔氏決定逃生,他帶著心愛的畫品開始經華北平原進入淮南、江南,而後又進入江西。雖然京城的繁華景致不在,但江南別有韻味的風土人情成為了畫家捕捉的新素材。但是,畫家眼中的平靜生活在幾十年後的黃巢農民軍起義中毀於一旦。畫家被迫開始了新一輪的遷徙旅途,而這次他的目標是嶺南。畫家溯贛江而上,在虔州以東折入章水河谷,從而進入福建汀州
多年過去,像畫家崔氏一樣南遷的移民後代家中擺放著祖先牌位,每年清明時分後代們都要祭祖上香,從不間斷。

第六集《一遷再遷》

他們是皇朝的後代,
他們居住在高山之巔。
大遷徙(十三集大型系列紀錄片)
追尋皇帝的腳步,
再現舉國南遷的是非曲直。
1127年,北方金人在突降的氣候災難的催發下,大舉南下,北宋滅亡,皇帝被掠到北方。之後,北宋皇朝僅剩的皇子建立南宋,在金兵的追趕下開始了漫長的南遷路途。100多年後,在蒙古的鐵騎下,南宋覆滅。兩次戰亂引發中原地區人口大量湧入江淮以南及閩粵贛山區,大批百姓追隨王室向南遷徙。
本集主人公-教書先生,進士出身,妻子早逝,他恪守封建禮教,為富家子弟教書。北宋時期,北宋人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然而隨著北方崛起的金朝舉兵南下,昏庸的政府不思抵抗,頃刻間洛陽城被金兵洗劫一空。戰亂中,少年學子家人遇難被俘,先生帶著張生開始了逃難生涯。起先,他們想跟隨南逃的大宋朝廷一路南下,但腐敗的朝廷為了甩開金兵的追擊,不許百姓跟隨。無奈,他們隨眾多遷民爬山越嶺,走過布滿荊棘的古道到達杭州。
世事多變,百年過後,當蒙古人大舉南下時,朝廷覆滅,那些南下的百姓又將如何?繁華如夢,東京梁園依舊?河山瘡痍,臨安真正能安?本篇以大宋朝廷南遷為故事線,通過進一步探索中原漢人一遷再遷的史實,揭示中華大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向南轉移的歷史變遷。

第七集《落地生根》

這是中華民族遷徙歷史的分水嶺,
這是華夏文明在南方的落地生根。
大遷徙(十三集大型系列紀錄片)
千年遷徙路,
家園與心靈如何重建?
文明與希望怎樣傳承?
千年的中原紛爭,拉開了中原漢民大遷徙的序幕。衣冠南渡、避地東吳到一遷再遷,他們一次又一次向南遷徙,不僅是為生存尋找新的家園,還為中原文明在南方大地播撒新的火種。
西晉末年,五胡亂華,中原大地戰火連綿,貧民出生的老謝加入了遷徙的隊伍,他帶上稻穗和祖先牌位,踏上南下的船隻、一路向南,直到在南方山區有了一個新的家。老謝將祖先牌位供奉在家中,並把種子種植在新的家園……唐朝末年,安史之亂後,中原漢民飽受苦難,無奈,先民再次踏上南遷的道路。中原建築設計師老鄭帶著作品,隨南遷漢民一起也來到了南方地區。安定封閉的環境成為了逃難者的逃難所,但老鄭所能夠感受到的卻是潛意識當中不斷閃現的“自己是外鄉人”的事實。憑藉千百年來汲取的中原文化,老鄭決心重建家園。最終,他和中原移民、當地人一起建起了屬於自己的家—土堡。
歷史的腳步並未停息,隨著南宋遷都臨安,中國文化、經濟中心也首度南遷,中原先民的南遷也在這一時期達到了頂峰。本集通過不同朝代不同中原遷民的遷徙故事,講述從西晉南宋的數百年中,中原漢民大遷徙的心酸歷程,再現中原遷民一步步將中原文化帶入南方地區的歷史。

第八集《槐蔭九州》

一個膾炙人口的移民傳說,
一個動人的民間故事。
千年古樹,見證波瀾壯闊的遷徙。
大遷徙(十三集大型系列紀錄片)
口傳歷史,述說大槐樹移民的辛酸。
13世紀初,隨著蒙古軍團開始在亞歐大陸鐫刻自己的版圖,世界文明格局隨後便進入到一個巨變的時代。到了14世紀中葉,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結束了元末長達十六年的兵亂,並建立大明王朝,而此時冀、魯、豫、皖諸地深受戰爭之害,幾成無人之地。國家財政收入劇減,直接威脅新生的明王朝。恢復中原經濟成了當務之急。朱元璋採納戶部郎中劉九皋、國子監宋納等人的建議,決定在全國範圍內移民屯田、獎勵開墾的重大措施,一場大規模的歷經數朝,歷時50餘年的洪武大移民開始了。
大明洪武二年,朱元璋頒發遷民詔書,要求山西一帶的居民遷徙到燕京河北河南山東一帶。而當時“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一顆漢代古槐,成了各地移民的集聚之地。明朝政府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由政府編排隊伍,分赴各地。山東省菏澤市曹縣魏劉氏的祖先就是這個時期離開故土山西平陽府洪洞縣魏劉氏和被遷民眾來到大槐樹以後才發現被政府欺騙,所有人都被官兵用繩索捆綁上路。移民們難捨故園之情,紛紛聚集在大槐樹下,痛哭失聲,他們互相折柳相贈,將槐樹苗木帶上遷徙的道路。
如今,槐鄉的後裔已遍布全國二十多個省,四百多個縣,從洪洞帶到各地的槐樹苗木也在新的土地上生根成長,枝繁葉茂。

第九集《湖廣入蜀》

一個今天不存在的地名,
卻是百萬移民心中的故鄉。
大遷徙(十三集大型系列紀錄片)
再現民間最早的郵局,
揭示移民大省的由來。
明末清初,各地的農民軍起義引發了一場空前的浩劫。公元1630年起,四川經歷了長達30年的戰亂。直到康熙年間,經歷過兵荒馬亂、戰爭浩劫的天府之國才終於平息下來,而此時的巴蜀大地已經滿目瘡痍、千瘡百孔。鑒於此,順治十年,清政府開始實施招民墾荒。在政府的倡導下,中國近代史上又一次規模宏大的移民潮就此拉開序幕。
何氏是湖北人,此時的兩湖地區人多為患,生活艱難。清政府的移民詔書讓老何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之前也聽移民的老鄉說四川盆地沃野千里,更讓那個老何下定了遷徙巴蜀之地的決心。。老何,祖籍江西明朝初期,兩湖地區是紅巾軍和元軍廝殺拉鋸的戰場,朱元璋統一長江流域之後,便強令人多地少的江西人搬遷到湖廣安家落戶,老何的祖父在此時從江西遷徙到湖北。經歷幾代的繁衍生息之後,到了老何這一代又不得不再次踏上遷徙之路。
在交通工具和經濟條件都相對落後的年代,移民巴蜀盆地的過程無疑是一部悲壯的移民史。1866年,重慶綦江本地人陳洪義創辦了“大幫信轎行”。由於陳本人面生麻子,因而民信局被稱為“麻鄉約”。

第十集《渡海赴台》

走到陸路盡頭的人們決心跨越兇險的海域!
然而,九死一回頭,成功的人極少。
大遷徙(十三集大型系列紀錄片)
從禁海遷界到遷海復界,
渡海赴台的歷程險象環生。
1996年,台灣林氏後裔回祖籍福建漳州祭祖,同鄉民們回憶祖上功德,大家歡宴一堂。福建漳州某村大部分姓林,清朝初年開始許多村民渡海到台灣謀生。據林氏家族敘述,明末清初東南沿海一帶人多地少,為了對台鄭氏開戰,清政府實行的苛捐雜稅繁多,並且在沿海驅趕百姓到內地。許多人不堪忍受壓榨開始渡海赴台。
林氏祖上率先賣掉房產和田地準備渡海。但沒曾想,通往台灣海峽的區域兇險異常,漩渦和海浪將一同前往的弟弟和父親吞噬。林氏先祖隻身來到台灣。勤奮的他起先在台南開墾荒地,荒地在被成片開墾後,林開始組織來台人員成立墾荒機構;之後,林以墾荒得來的資金到台北一帶種植橡膠。橡膠生意越做越大,林氏祖先成為了當時遠近聞名的地主和富商。
清朝初年,政府在東南沿海實行“遷界政策”,意在斷絕大陸與台灣島鄭成功的聯繫,但政策下達後渡海赴台者屢禁不止。清末隨著對台政策的放寬,大批沿海居民冒險赴台,來到台灣後,經過幾代人的開發,海島發生了巨變做。這是一段跨海遷徙的艱辛歷程。

第十一集《闖東走西》

一條戒備森嚴的封禁界限,
見證移民勇闖關東的豪邁。
大遷徙(十三集大型系列紀錄片)
一座享譽中華的西口關隘,
目睹移民遠走西口的辛酸。
公元1644年,來自白山黑水的金戈鐵馬覆滅了大明王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作為皇室政權的發祥地,清政府頒布“禁關令”,禁止漢人進入這片“龍興之地”。清朝政府在東北實行封禁政策,並歷經34年修建的長達1300千米的防禦性建築。此時,整個華北地區一直是自然災害的頻發區,特別是水災和旱災,給社會帶來了毀滅性的影響。再一次面臨生存危機的中原人又一次踏上了遷徙之路,這一次他們將要闖入大清的龍興之地。
位於山東省蓬萊市的周德純、周德新兄弟就是這樣的情況下,離開家鄉,遠赴關外。周氏兄弟來到蓬萊港口,苦口婆心說服船老大,讓他們渡海。最終,兄弟二人懷著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壯志踏上舢板船,而他們並不知道海洋的那頭究竟是天堂還是另一個人間煉獄。
康熙三十六年春,一個叫張昌美的山西人和同伴從口內初出口外。第一天,行四十里,他們經忻州令歸村到了澗河鋪;第二天,又行四十里他們抵達了原平;第三天,再行四十里,第四天,第五天……行走的艱辛超出了張昌美和移民們的想像,為讓後人了解這段經歷,張昌美邊走邊記載行程。第六天起,他們將每天的路程從三十里減至二十里、十里。從右玉至殺虎口的20里路,他們又足足走了一天。然而,穿過殺虎口後的道路又該如何走,他們心裡都沒底。最終,張昌美一行穿過茫茫戈壁,到達了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市,開始了經商的新生活。

第十二集《遠涉南洋》

一個偷渡者,在異國他鄉創建世界第一個共和國;
一個豬仔,在海外披荊斬棘,開埠建業;
大遷徙(十三集大型系列紀錄片)
異域的土地上,漸行漸遠的移民身影。
跟隨遠行者的腳步,
追述“下南洋”背後的故事。
清代中後期國人向東南沿海一帶的移民數量逐漸增多,至清末民初時期形成高潮,其間也有少量前往美洲歐洲,史稱“下南洋”。
清道光年間,迫於生計,青年羅方伯從廣東虎門碼頭渡海到印尼,然而傳說中遍地黃金之地卻原來是滿目荒涼的草石地。天生愛創業的他開始在亂石中開礦,並組織華人與荷蘭軍隊展開了血戰。經過鬥爭,羅成立了海外華人的第一個“共和國”。在海外華人創業開埠業績中,葉亞萊渡海出洋的經歷更為傳奇。清末,華人勞工作為“豬仔”被賣到南洋做苦力。他們被裝進船上“閒人免進”的狹小箱子裡,或顛簸生病致死扔進大海,或奄奄一息勉強到達目的地。葉亞萊就是僥倖活著抵達馬來西亞的華工之一。令人驚奇的是,幾十年後,憑藉葉亞來在吉隆坡叛亂中的英勇表現,他被國王授予了國家級勳章。
本集追述在長達270多年的下南洋歷程中,難以計數的中國人歷經磨難後,落地生根,開枝散葉,最後遍布世界各個角落的艱辛創業史,揭示下南洋大遷徙運動是世界移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十三集《大遷時代》

這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人口流動,
它發生在中國每年春節的40天前後。
認祖歸宗、回歸故里的浪潮愈演愈烈。
大遷徙(十三集大型系列紀錄片)
但這並非是逢山開路,做客他鄉的遷徙活動。
人們發現,在當下愈演愈烈的遷徙浪潮下,掀起了一股尋根問祖的熱浪。那些背井離鄉、遠走他鄉,追求新生活的先祖們,將自己留在了新的土地上,再也沒有回去。時光荏苒,衣冠南渡到一遷再遷,從槐蔭九州到闖東走西,如今,中原先民的後代開始在大遷時代下,尋找追溯自己祖先的足跡,回歸祖先故里。
本集青年是個代表,現代人,他代表移民後裔以及當下大遷時代尋根問祖的人群。和現代青年不同,周純官是遼寧大連人,他的祖先是當年跟隨闖關東移民潮來到大連定居,如今祖先建立的村莊已經從最初的兩戶人家,變成了現在有兩千多人的大村。世事變遷,滄海桑田,村里已經鮮有人知道自己祖輩當年闖關東的事跡,唯一的訊息來源就是周純官傳承了12代的分家書。周純官帶著祖先傳下來的稍有泛黃的分家書開始了尋親之路。最終,他在蓬萊市大柳門的門樓村找到了自己的祖先故里。
周純官與故土的同族兄弟的相聚恍然隔世,似乎是前世的重逢,兩百多年的時光,並未停止移民後裔尋親的步伐。在當下的大遷時代下,無論是闖關東還是走西口下南洋的移民,他們內心深處總有一股揮之不去、欲說還休的情緒在涌動,這股深深的鄉愁醞釀了一股又一股的回歸潮,曾經遠赴他鄉的移民們悄然回流中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