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區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足區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2年
  • 地區:大足區
  • 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一、2012年工作回顧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區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克服巨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初步統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5億元,較上年(下同)增長13.5%;固定資產投資217億元,增長25%,投資率達81.9%;地方財政收入55.4億元,增長8.9%,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3.7億元,增長12.8%;金融機構年末存貸款餘額分別為185.8億元、107.1億元,存貸比提高到57.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8億元,增長1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4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640元,分別增長15%和18%;人口自然增長率3.1‰,單位GDP能耗下降3.5%。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著力實施結構調整,產業發展呈現新格局。堅持資源整合、量質並舉、集聚發展,促進產業最佳化,三次產業比為12∶58∶30。
工業支撐更加有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確立“1+2+7”工業發展平台、“7+1”產業格局。全區工業總產值550億元,增長10%;工業增加值130億元,增長10%。規模工業總產值330億元,增長10%,規模工業企業用電增長26.9%,用氣增長41%。經開區和工業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520億元,增長18.6%,全區工業園區化水平達到94.5%。工業產值過億企業56戶,產值超10億元的鎮(街)7個。工業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完成工業投資90.7億元,增長50.7%,工業投資絕對額居全市10強區縣之列。
農村經濟提速發展。編制完成《現代農業發展總體規劃》,加快實施農業配套改革,確立了“一區二園十基地”產業發展格局。新發展市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4個,其中國家級示範社1個。寶頂鎮成功創建市級生態鎮。土地流轉率達37.5%,被確定為全市唯一“全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範化管理和服務試點地區”。糧食單產、增幅居全市前列,新建蔬菜、筍竹、枇杷和葡萄基地2.6萬畝。出欄生豬73萬頭,黑山羊種羊達6.1萬隻。新建高標準農田2.6萬畝,整治小(2)型病險水庫32座,改善灌面1.7萬畝,榮獲“全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單位”。玉灘水庫工程獲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全年農業總產值達48億元,增長12%。
旅遊攻堅有序推進。寶頂山景區提檔升級、龍水湖國際旅遊度假區、“千年寺廟·百年教堂”、海棠香國歷史文化風情城、花樣龍水湖景區等重點項目穩步推進。國家級旅遊服務標準化試點加快實施。新增星級農家樂5家。石刻景區通過國家5A景區覆核,建成石質文物保護中心,千手觀音修復取得階段性成效。國際旅遊文化節、荷花節、枇杷節、葡萄節等節會順利舉辦,獲評“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區”。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突破8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6.1億元,分別增長33.8%、30%。
商貿體系加快建設。編制《商貿流通發展規劃》、《市場物流園區規劃》,啟動市場物流園區建設。普洛斯物流港、重慶商投市場,渝西汽博中心、汽配市場等項目簽約。建成啟帆五金市場、鋼材模具市場和長三角鋼材市場。成功舉辦第六屆國際五金博覽會,五金市場群成交額達163億元,增長26.5%,榮獲“全國誠信示範市場”稱號。新註冊商標380件、重慶市著名商標10件。西南城、惠爾頓商貿中心開工,大足印象、重百等項目順利推進。改造場鎮農貿市場11個,整治生豬定點屠宰場,推進家電(汽摩)下鄉、“農商通”信息機、科學儲糧等民生商貿工程。城鄉一體商貿體系進一步完善,市場消費水平不斷提高。
(二)全力打造發展“引擎”,千億經開展現新面貌。經開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4億元,增長15.3%;工業總產值241.1億元,增長18.1%;固定資產投資71.5億元,增長75.8%。
運行機制逐步理順。出台支持經開區加快發展“1+3”檔案,行政服務中心等區級部門在經開區設立服務機構。組建郵亭工業園區管委會,重組開投集團,成立車投集團。
產業集群日益形成。汽車及零部件製造、現代裝備製造、循環經濟等支柱產業加快集聚。30萬噸高精鑄造、雙錢輪胎、鞍鋼·貝卡爾特、艾諾斯電源等項目紮實推進。招商簽約項目40個。再生資源產業園、機電裝備工業園、“上依紅”車橋等項目落戶。
功能配套不斷完善。啟動發展戰略、產業發展等規劃編制。千葉·中央廣場開建。天星大橋通車,東環大道、郵亭工業大道加快建設。水、電、氣等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三)大力拓展城鎮空間,城鄉建設掀起新高潮。圍繞“雙80”城市建設目標,全面加強規劃、建設和管理,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城市綜合競爭力明顯增強。
城鎮體系加快完善。編制《重慶市大足區城鄉總體規劃(2011—2030)》,確定“一軸一環、兩核三片”城鎮空間體系。完成龍崗—棠香組團、雙橋—龍水組團功能區規劃,開展海棠新城核心區設計,初步形成“核心區集聚、重點鎮帶動”的發展格局。
拓城擴鎮強力推進。城市骨架快速成型,14條城市幹道集中開工,佛都大道、西禪路等5條幹道建成通車。城市配套同步實施,體育中心綜合運動場建成,瀨溪河景觀工程加緊建設。房地產新開工141.7萬平方米,增長97%,綠地、金科等品牌企業先後入駐。村鎮集聚能力加快提升,“五個一”、“六個有”工程深入推進,集鎮住宅小區開發4.8萬平方米,建設農村公路107.9公里,建成巴渝新居3839戶、69.1萬平方米,農民新村29個、1305戶。全區城鎮建成區增加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47.3%。
城市管理提檔升級。提升城區交通,拆除舊城環島,完成背街小巷“白改黑”和人行道板改造,大郵路實現全線亮燈。推進人民公園、南山公園建設,實施城市幹道綠化改造,城區綠地率達44.3%。完善市政設施,新建垃圾收運站10個,投運污水處理廠12個,改造污水管網42公里,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分別達98%、97.4%。狠抓市容整治,實現環衛作業格線化、全天候保潔,嚴厲打擊非法營運電動三輪車,深入整治“十亂”,城市形象不斷提升。
(四)努力推動改革開放,區域發展注入新活力。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源動力,進一步創新管理,深化經濟協作,新區呈現新氣象。
體制機制不斷創新。成立六大攻堅指揮部,組建海棠新城、市場物流園區、龍水湖度假區管委會。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在全市率先編制《宅基地復墾規劃》,全面完成農村集體“三資”清理。改革財經制度,實現區級預算單位、預算資金全覆蓋。完成公交營運體制改革,12條公交線路、70輛新型公車投運。深化投融資改革,出台“1+8”檔案。
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設立2億元工業和2.5億元民營經濟專項發展資金,新發展微型企業836戶、市場主體7688個,全區市場主體達3.8萬個。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167.2億元,增長17.2%;實現稅金7.7億元,增長22.2%。民營經濟對經濟成長貢獻率達63%。
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引進投資額5000萬元以上項目88個,到位資金143億元,增長55%。外向型經濟加快發展,新增自營進出口企業15家;進出口總額1億美元,增長29%;利用外資3433萬美元,增長15%,其中工業利用外資2716萬美元,增長171.6%。
合作交流不斷深化。與市經濟信息委、教委、城鄉建委、交委、商委、國土房管局、機電集團等簽訂戰略合作協定。簽署成渝直線經濟聯盟關於旅遊等產業合作協定。重慶三峽銀行入駐,各類銀行授信470億元。幫扶秀山落實項目4個、資金769萬元。
(五)致力推進統籌發展,社會民生取得新進步。始終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財政民生支出占一般預算支出的50%以上。
民生保障不斷增強。六大類民生工程年度任務順利完成。城鎮新增就業15332人,再就業4237人,困難人員就業2453人。社保醫保實現市級統籌,城鄉醫保參保率98%以上。救助困難民眾18萬人次,營養促進工程6萬餘學生受益,“十萬農民、城鎮貧困居民免費體檢”7.5萬人次。獲得“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縣)”稱號。建成區中心敬老院,開建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集中開工保障性住房60萬平方米,改造農村危舊房3901戶,倒房重建449戶,實現地災零傷亡。安全穩定工作不斷加強,食藥品安全保障有力,平安建設成效明顯,區公安局被評為“全國優秀公安局”。
社會事業穩步發展。教育基礎工作進一步加強。擴容5所城區學校,改造71所學校食堂。引進重慶電信職業學院,職教中心成功創建國家示範中等職業學校。實施全國教育信息化試點,榮獲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單位”。初升高比例93.5%,高考上線率達88%。科技運用實效明顯。獲得國家專利280件,推廣套用科技成果246項,科技進步貢獻率47.8%。文化體系加快完善。舉辦各類文化活動近百場,24個鎮街綜合文化站完成市級定級,基本實現城鎮“15分鐘文化服務圈”和農村“半小時文化服務圈”。就醫環境持續改善。經開區人民醫院綜合大樓建成,“三甲”醫院主體完工。啟動6個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建成36個規範化村衛生室。規範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門診、住院次均藥品費用下降20%以上。體育事業不斷進步。承辦全國圍甲聯賽和全市圍棋邀請賽,舉辦群體賽事40餘次,被評為“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
2012年,我們在狠抓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高度重視政府自身建設,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認真辦理建議295件、提案292件,密切聯繫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虛心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婦女兒童、老年人及殘疾人權益得到保障,國防、民兵預備役、雙擁工作進一步加強。外事、民族、宗教、對台、僑務、統計、物價、審計、信訪、檔案、保密、郵政、通信、地方志、氣象、地震、人防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成績的取得,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正確方針政策的結果;是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全區人民集體智慧和創造性勞動的結晶。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駐足部隊官兵、公安幹警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幫助大足發展的各級領導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成績屬於過去,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新大足的發展還面臨較多困難和問題:一是綜合實力仍然不夠強,與先進地區相比差距明顯。二是產業基礎仍然薄弱,主導產業、重點企業、重點行業帶動效應不明顯。三是要素制約仍然較多,土地、資金、能源等尚不能滿足發展需求。四是政府工作與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水平還不高。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並努力加以克服和解決。
二、201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實施大足區“十二五”規劃,推進新區加快發展的關鍵之年。成渝高速複線將正式通車,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將在大足陸續實施系列重點項目,切實改善發展的基礎設施條件。同時,市委、市政府十分關心和支持大足發展,城鄉總體規劃即將獲批,4個200億級的產業將加快培育。只要我們認真把握,乘勢而上,全力攻堅,就能夠實現大足持續健康的發展。
2013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八大、市委四屆二次全委會和區委一屆四次全委會精神為指引,圍繞“156”發展戰略,加快“一統三化兩轉變”,堅持“三化”互動,突出項目攻堅,加快建設西部一流國家級千億經開區,全力打造成渝經濟區區域中心城市,努力開創大足發展新局面。
綜合考慮,2013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5%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2%、16%以上。主要約束性指標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單位GDP能耗降低3.2%。
為順利實現以上目標,要重點做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努力推動資源利用集約化、空間布局集聚化、產業發展集群化,力爭全區工業總產值實現650億元,增長18%;工業投資增長25%。
加快平台建設。全力創建國家級經開區,編制完成經開區戰略發展規劃。啟動15萬噸水廠建設,力促永川和璧山至經開區天然氣管線開工。龍水工業園區加速土地整治、標準化廠房建設,推動小企業孵化。加快建設萬古工業園區,迅速形成承接能力。建設好珠溪、三驅、石馬、雍溪、智鳳、寶興、鐵山7個特色小微企業創業基地。
做強產業支撐。圍繞4個200億級產業,全力爭取2-3個百億級項目正式落地。著力推動“上依紅”車橋、鞍鋼·貝卡爾特二期、雙錢輪胎擴產等項目,積極引進整車項目,大力打造汽車及零部件輕量化示範園。加快創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園區,籌建郵亭海關監管區和檢驗檢疫機構。力促家居產業園、智倫電鍍園二期、科博電池,春興、得鴻再生資源等項目建成投產。加大傳統產業扶持力度,積極引進優質企業,加強產業合作,推動五金產業上檔升級。加快鍶產品結構調整,實行保護性開發。
增強企業實力。推進區縣科技示範工程,啟動首屆科技進步獎評選,建成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農機研發中心、工業設計體驗中心和2家科技示範園區,培育高新技術產品和重點新產品20個以上。鼓勵龍頭企業技術改造,組建3—5家企業技術中心。健全中小企業管理服務體系,促進企業管理升級。做好馳名、著名和知名商標的申報評審,打造“大足製造”品牌。
(二)加快推進城鎮化。促進產業、人口、功能集聚,提升城鎮綜合承載力。力爭全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8個百分點以上。
最佳化城鎮空間布局。高標準編制中心城區、城市功能區、經開區西部和郵亭片區規劃,進一步完善城市風貌設計。精心打造海棠新城、龍水城市功能區,加速推進龍崗—棠香組團與雙橋—龍水組團融合。進一步做強市、區兩級中心鎮,做精一批特色小鎮。
加速城市擴容提質。完善交通架構。加快三環高速公路大足段、成渝客運專線大足站、成渝高速複線下道口建設,配套建設經開大道等快速連線道,積極推進市域鐵路前期工作。建成龍棠大道等9條城市幹道,推進大榮路、珠雙路改造。強化功能配套。全力推進海棠新城核心區、體育運動中心二期、聖跡湖公園、龍景湖片區等項目,加快建設綠地、金科、金域都會等房產項目。完善交通場站、路燈、垃圾收運等公共服務設施,啟動城區污水處理廠遷建工程。推進城管數位化信息平台建設。加強環境保護。建設成渝高速複線大足段森林景觀林帶。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區,推進拾萬、高升等生態鎮建設,實施16個村莊連片整治,進一步提升生態文明水平。
推進村鎮集約建設。積極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土地流轉和宅基地改革,引導農村居民向場鎮集中。打捆使用農村建設資金,進一步加強耕地保護,集中配套道路、水電氣、市政環保等設施,不斷完善場鎮功能。活躍鎮域經濟,創造條件為民眾增加更多的生產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
(三)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最佳化產業布局,全力打造成渝都市連綿帶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和“花園子”,力爭農業總產值增長10%。
發展效益農業。提速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做強做優糧油、蔬菜、林果、畜禽、生態漁業五大產業,進一步提高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比重。保障糧食穩定增產,打造高標準糧油示範基地。抓好蔬菜專業村和標準園建設,提升枇杷、葡萄、荷蓮、花卉苗木等特色產業。建設中國南方黑山羊供種高地和商品肉羊加工基地,打造渝西禽蛋供應基地、中華蜜蜂文化產業園。
提升農業效能。推進農業科技進步,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化、組織化、信息化水平,力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2—3個百分點,土地流轉率達38.5%。新發展市級30強龍頭企業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0個。發展訂單農業,辦好涉農節會。增強氣象為農服務能力,完善區、鎮、村三級農技服務網路,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5萬人次。
夯實農業基礎。認真落實惠農政策,加大涉農支持力度。推進骨幹水源、防汛減災、農田水利、水生態治理等重點水利工程,抓好玉灘等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及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勝天湖擴建工程開工。改革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改造農村公路80公里。推進農業綜合開發,治理土地3.5萬畝,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3.3萬畝,改造中低產田3000畝。深化扶貧開發,動態脫貧5600人。加強養殖污染治理,保護飲用水源,提高次級河流水質。發展林業經濟,森林覆蓋率提高0.4個百分點。
(四)加快推進旅遊大發展。深化旅遊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工作機制,活躍旅遊經濟,力爭接待海內外遊客突破10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0億元。
推動景區上檔升級。完成寶頂山石刻景區提檔升級工程,建成寶頂旅遊環線。加快龍水湖國際旅遊度假區建設,開建五洲非遺小鎮、溫泉水世界等項目。打造海棠香國歷史文化風情城、大足印象城市旅遊目的地。啟動清明河化龍河片區、龍崗山永昌軍寨等旅遊開發項目。規劃建設石雕文化創意園區。推進千手觀音修復,完成寶頂聖壽寺、石馬真原堂保護修繕。
加大宣傳行銷力度。繼續加強與央視、鳳凰衛視、旅遊衛視等知名媒體合作,加大網際網路、移動信息等新媒體廣告投放。辦好第四屆國際旅遊文化節、大足石刻世界巡迴展。啟動大足石刻4D電影拍攝,打造大足石刻“三教”文化及民俗文化特色大型歌舞劇。深化與國際國內旅行社合作,拓寬旅遊市場。
提高管理服務水平。推進國家級旅遊服務標準化試點建設。籌辦旅遊行業技能大賽。加快星級酒店、會議度假中心建設。扶持鼓勵旅遊商品研發和行銷。加強旅遊從業人員培訓管理,加大旅遊市場綜合整治力度,提升大足旅遊形象。
(五)加快推進區域商貿中心建設。著力抓好市場物流園區、核心商圈、城鄉商貿體系建設,努力打造“大商貿、大市場、大物流”。
狠抓市場建設。拓展市場物流園區開發600畝。推進普洛斯物流港、汽摩配件市場、汽貿廣場、龍水商務中心等項目,加快建設西南城、汽博中心、五金商貿城,不斷完善區域性市場物流設施。加大招商行銷,培育搞活各類專業市場,力爭交易額突破200億元。
最佳化商業業態。提檔擴建城區核心商圈。加快惠爾頓商貿中心建設,力爭重百建成開業。新培育30家限額以上商貿企業,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會展行銷、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打造一批商業中心城鎮和邊貿集鎮,創建1個市級社區便民商圈。安裝4000個農戶科學儲糧彩鋼倉,更好地服務“三農”。
強化市場管理。開展龍水五金旅遊城等市場綜合整治。進一步理順食藥品監管體制。打擊制假售假,強化行業監管。加強市場信息管理,穩定市場物價,確保市場供應和消費安全。
(六)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穩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強化招商引資,深入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切實增強發展活力與動力。
加大改革力度。深化財稅、投融資、國資和行政審批改革,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完善農民工戶籍制度、社會保障等綜合改革。繼續推進醫療衛生、文化等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認真落實扶持政策,發揮基層商會作用,支持中小微企業聯手協作,培育壯大本土企業。
突出招商實效。加強項目策劃,強化產業招商,力爭招商實際到位資金168億元。緊盯長三角、珠三角等國內資金和企業富集區,爭取在引進戰略投資者、上大項目方面實現新突破。力促輪胎、微車、精密鑄件等項目落戶。推動旅遊、商貿物流、金融、文化創意產業招商。在城市核心區規劃建設總部樓宇,推動總部企業聚集。
加強開放合作。主動對接兩江新區、西永和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爭取在通用航空、電子信息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積極發展對外貿易,擴大出口創匯。引導艾諾斯電源、紅蝶鍶業、鑫業船舶等企業外向型發展。力爭生產型企業進出口總額4000萬美元以上,新增自營出口企業5家以上。推進渝西川東、成渝直線區域合作。
(七)切實改善和保障民生。堅持走民生導向的發展之路,統籌推進社會事業,讓人民民眾享受更多改革發展成果。
努力促進社會就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富餘勞動力和困難群體就業,新增城鄉就業1.6萬人。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新發展微型企業850個、市場主體8000個。發展勞務經濟,加強企業職工、農民工工資保護。鼓勵人民民眾通過自己的勤勞雙手過上美好生活。
不斷完善社會保障。認真宣傳執行城鄉社保、醫保、低保政策,推動應保盡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大社會關愛救助力度。完善“愛心午餐”、“蛋奶工程”,加快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建設,健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推進建設保障性住房,改造危舊房10000戶,搬遷地災威脅戶130戶,完成大灣垃圾場影響區農戶遷建。紅層找水打井2400口,解決1.2萬人飲用水困難。強化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基層派出所和社區警務室建設,依法處理信訪問題,加快應急平台建設,全力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發展傳統特色文化事業,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挖掘,發展石雕、創意、廣告會展等文化產業,培育文化骨幹企業和微型創意企業,活躍各類文化藝術協會。推進“大足學”學科建設。啟動建設科技館、圖書館,投用新廣播電視台,完善農村文化設施。增加教育投入,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改革教育管理,推動教育提質。高標準編制教育規劃,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推動城區學校擴容升級。推進重慶電信職業學院建設,城南中學創建為市級重點中學。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規範整頓培訓機構。大力提倡民眾體育,夯實體育基礎工作。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學校體育場館有序開放,實施村鎮農民健身工程,籌建青少年體育運動學校。改善醫療條件,竣工投用“三甲”醫院,推動經開區人民醫院創“二甲”,推進中醫院、區二院和精神衛生中心遷擴建。積極創建“全國中醫藥文化先進區”,開展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規範醫療市場秩序,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讓民眾享受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發展社會科學,重視科普工作,搞好法制宣傳教育,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務,全面做好人口計生和關心下一代工作,推動統計、地震、人防、對台、僑務、檔案、史志、仲裁、紅十字等工作協調發展。增強全民國防意識,加強民兵、兵役工作,增進軍政軍民團結。
三、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
將服務型政府建設作為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重點,努力營造良好政務環境,為民眾和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政務服務。
切實增強服務意識。進一步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牢固樹立執政為民思想,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眾之所急,多為民眾辦好事、辦實事。提高行政效率,堅決反對“衙門作風”,杜絕“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現象。認真落實中央、市委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規定,推動文風、會風轉變,提倡開短會、講短話、發短文,把更多精力用到深入基層、深入民眾、深入企業等實際工作中去。
建立健全服務體系。以方便民眾、企業為出發點,加強行政服務視窗建設,完善“區、鎮街、村(社區)”三級服務體系。創新城市功能區、工業園區的運行和服務機制,提高建設效能。組建重大項目服務和攻堅工作組,改進完善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定期召開民營經濟發展座談會,及時解決民營主體發展中的問題。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推進政務公開。
加強服務效能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其法律和工作監督,支持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辦理、落實人大代表的建議、議案和政協委員的提案。主動聽取、採納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建議,主動接受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認真辦理民眾來信來電來訪,暢通民眾監督渠道。嚴格績效考評和行政問責,完善現場辦公、督查督辦、綜合考評,深化政風、行風建設,推進企業評價部門、百名科(所)長民主評議工作。
紮實開展廉政建設。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認真落實廉政準則,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建設節約型機關。進一步強化土地出讓、工程建設、國有資產等重點領域監管,加強財政評審、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切實解決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絕不讓任何腐敗行為干擾破壞大足發展大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