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變形蟲

大變形蟲

變形蟲屬於原生動物,大變形蟲是變形蟲中最大的種,但直徑也僅有大約一200~600微米。它的分布很廣,生活在清水池塘或在水流緩慢藻類較多的淺水中,通常在浸沒於水中的植物上就可找到。 活的大變形蟲的體形在不斷地改變著,但裡面的結構卻比較簡單。它的體表為一層極薄的質膜。在質膜的下面沒有顆粒、均質透明的一層為外質,在外質的裡面為流動的內質,內具有顆粒,其中有扁盤形的細胞核、伸縮泡、食物泡以及處在不同消化程度的食物顆粒等。內質又可以再分為兩部分,處在外層的相對固態的稱為凝膠質,在其內部呈液態的稱為溶膠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變形蟲
  • 拉丁學名:Amoeba
  • 別稱:阿米巴
  • :動物界
  • 原生動物門
  • :肉足蟲綱
  • 亞綱:根足亞綱
  • 變形蟲目
  • :變形蟲科
  • :變形蟲屬
  • :大變形蟲
  • 英文學名:Amoeba proteus Pallas
  • 直徑:200~600微米
大變形蟲介紹,器官與作用,生境與形態,運動與偽足,攝食與營養,水分平衡,呼吸,生殖,變形蟲與人生,變形蟲與土壤,寄生的變形蟲,

大變形蟲介紹

原生動物門肉足綱的動物,亦稱為阿米巴。變形蟲體形不固定,體表為一層薄的細胞膜,細胞質分為較透明的外質和緻密的具顆粒的內質,內質中具一扁盤狀細胞核和調節水分平衡的伸縮泡。變形蟲可通過內質的流動在身體任一部位產生臨時性突起,稱為偽足,是運動和攝食的細胞器。變形蟲以藻類、細菌和其它原生動物等為食物,通過吞噬作用在內質中形成食物泡,還可通過胞飲作用攝取水溶性營養物,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留在身體相對的後端排出。變形蟲常以無性的二分裂繁殖;有些變形蟲還可包囊化以抵抗不良環境,在條件適宜時,蟲體在包囊內一分為二,破囊而出。變形蟲生活在緩慢流動、水質潔淨、藻類豐富的淺水中,常附著在水生植物的莖葉上或水底泥沙表面。由於變形蟲為結構簡單的單細胞有機體,個大而易於培養(大變形蟲可達600微米),因此可做為細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現象的實驗材料,也是動物學教學的極好的實驗材料。
大變形蟲

器官與作用

大變形蟲在運動時,由體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臨時性的細胞質突起,稱為偽足,是變形蟲的臨時運動器。偽足形成時,外質向外凸出呈指狀,內質流入其中,即溶膠質向運動的方向流動,流動到臨時的突起前端後,又向外分開,接著又變為凝膠質,同時後邊的凝膠質又轉變為溶膠質,不斷地向前流動,這樣蟲體不斷向偽足伸出的方向移動。這種運動方式被稱為變形運動。目前尚未全部弄清變形運動的機理。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變形蟲切片,發現其中含有類似脊椎動物橫紋肌的肌球蛋白絲和肌運蛋白絲。利用細胞鬆弛素處理,可中斷細胞質向前流動和偽足的形成,由此說明變形蟲的運動有可能是依靠偽足內肌絲的滑動而進行的。
大變形蟲
偽足不僅僅是大變形蟲的運動胞器,也是攝食胞器。大變形蟲主要以單細胞藻類、細菌、小型原生動物等為食。當大變形蟲接觸到食物時,即伸出偽足進行包圍(吞噬),形成食物泡,食物泡與質膜脫落,進入內質中,破損的質膜可迅速修復。食物泡隨著內質進行流動,與內質中的溶酶體發生融合,由溶酶體所包含的各種消化水解酶對食物進行消化分解,整個消化過程都在食物泡內進行。已消化後的營養物質進入周圍的細胞質中,不能消化的物質隨著大變形蟲的前進,相對地滯留於身體後端,最後經由質膜排出體外。
大變形蟲除吞噬固體食物外,還可攝取部分液體物質,類似飲水過程,故稱胞飲作用。當液體環境中的某些分子或離子吸附到質膜表面時,質膜即向下凹陷形成一細長的管道,然後在管道內端斷落下來形成一些液泡,液泡移到細胞質內,與溶酶體結合形成多泡小體,經消化後,營養物質進入細胞質內。
內質中的伸縮泡有節律地膨大和收縮,可將體內多餘的水分(內含代謝廢物)排出體外,以調節水分平衡。大變形蟲的細胞質是高滲性的,淡水通過質膜的滲透作用不斷地進入體內,同時攝食時也帶進一些水分,因此,需將多餘的水分及時排出。海水中的變形蟲一般無伸縮泡,因為其生存的海水與細胞質等滲,如將其放入淡水中,則能誘導形成伸縮泡。採用實驗的方法抑制伸縮泡的活性,則變形蟲膨脹,最後破裂死亡。由此可見,伸縮泡對調節體內水分的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變形蟲和其他動物一樣,藉助呼吸作用來維持各種生命活動,需要不斷的獲得O2和排出CO2,這個過程主要通過體表的滲透作用來完成。
大變形蟲的細胞核呈圓盤形,位於身體中央的內質中。無性生殖為二分裂方式,是典型的有絲分裂。分裂前蟲體變圓,細胞核先進行有絲分裂,形成兩個大小約等於的核,向蟲體兩側移動,然後細胞質在蟲體中部兩核之間收縮,最終分成兩個子個體。整個過程約耗時30min,一般條件下,約需3d可達到再分裂的大小。
在不良環境下,某些變形蟲能形成包囊,但大變形蟲不能形成包囊。

生境與形態

大變形蟲
大變形蟲是變形蟲中最大的一種。活的變形蟲體形不斷地改變。結構簡單。體表為一層極薄的質膜。在質膜之下為一層無顆粒、均質透明的外質(ectoplamsm)。此外質之內為內質(endoplasm),內質流動,具顆粒,其中有扁盤形的細胞、核伸縮泡、食物泡及處在不同消化程度的食物顆粒等。內質又可再分為兩部分,處在外層相對固態的稱為凝膠質(plasmagel),在其內部是液態的稱為溶膠質(plasmasol)。

運動與偽足

變形蟲在運動時,由體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臨時性的細胞質突起,稱為偽足(pseudopodium),它是變形蟲的臨時運動器。偽足形成時.外質向外凸出呈指狀,內質流入其中,即溶膠質向運動的方向流動,流動到臨時的突起前端後又向外分開,接著又變為凝膠質,同時後邊的凝膠質又轉變為溶膠質,不斷地向前流動,這樣蟲體不斷向偽足伸出的方向移動。這種現象叫做變形運動(amoeboid movement)。變形運動的形式在不同肉足動物有所不同。
變形運動的機理:有人認為凝膠和溶膠的變化是和細胞質蛋白質收縮有關。在凝膠狀態時蛋白質分子伸展開形成網狀。形成溶膠時蛋白質分子摺疊捲曲起來,形成可溶性的緊密分子。近年來一些學者不斷地從大變形蟲和其他變形蟲的提取物中發現有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通過實驗,現在比較一致的傾向認為,變形蟲運動的機理可能與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有密切關係。

攝食與營養

偽足不僅是運動器也有攝食的作用。變形蟲主要以單胞藻類、小的原生動物為食。當變形蟲碰到食物時,即伸出偽足進行包圍(吞噬作用phagocytosis),隨著食物也帶進一些水分,形成食物泡(food vacuole),與質膜脫離進入內質中隨著內質流動。食物泡和溶酶體融合,由溶酶體所含的各種水解酶消化食物,整個消化過程在食物泡內進行。已消化的食物進入周圍的細胞質中,不能消化的物質,隨著變形蟲的前進,則相對地用於後端,最後通過質膜排出體外,這種現象稱為排遺。
大變形蟲
變形蟲除了能吞噬固體自物外,還能攝取一些液體物質,這種現象很像飲水一樣,因此稱稱為胞飲作用(pinocytosis)。即在液體環境小的一些分子(一般是大分子化合物)或離子吸附到質膜表面,使膜發生反應,凹陷下去形成管道,然後在管道內端斷下來形成一些液泡,移到細胞質中,與溶酶體結合形成多泡小體(在一個膜內可有幾個胞飲小泡),經消化後營養物質進入細胞質中。胞飲作用必須有某些物質誘導才能發生。

水分平衡

在內質中可見一泡狀結構的伸縮泡,有節律地膨大、收縮,排出體內過多水分(其中也有代謝廢物),以調節水分平衡。由於變形蟲的細胞質是高滲性的,因此淡水通過質膜的滲透作用不斷地進入體內,同時隨著攝食也帶進一些水分。海水中的變形蟲一般無伸縮泡因為它們生活在與細胞質等滲的海水中,如把它們放在淡水中它們能形成伸縮泡。如果用實驗抑制伸縮泡的活性,則變形蟲膨脹、最後破裂死亡。由此可見伸縮泡對調節水分平衡的重要作用。

呼吸

變形蟲和其他動物一樣需要和利用能量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所需O2和排出 CO2,主要通過體表進行。

生殖

變形蟲進行二分裂繁殖,是典型的有絲分裂,一般條件下約進行30分鐘。在分裂過程中,蟲體變圓,有很多小偽足,中期時核膜消失,體伸長,然後分裂分成兩個子細胞。在一般條件下,變形蟲約需3天達到再分裂的大小。
某些變形蟲在不良環境下能形成包囊,偽足縮回,分泌一囊殼,在包囊內蟲體也可進行分裂繁殖,並在適宜的條件下從包囊中出來進行正常生活。

變形蟲與人生

變形蟲與土壤

變形蟲雖然是些小動物,但與我們人類卻有關係,變形蟲大都繁殖在肥沃的泥土中,肥沃泥土可以供給它大量的食物;據說它也可以改變土壤的性質。據說地土變形蟲A.terrecala以土壤中的硝化細菌為食,這樣就使它們對土壤經濟具有一定的作用。

寄生的變形蟲

寄生人體的變形蟲,如使人患痢疾的痢疾變形蟲嚴重地影響人的健康,它寄生在人的小腸和大腸中,使人的大便次數增加,嚴重的是每天腹瀉可有40-50次,且引起腹痛、大便含有膿和血,發熱,急性患者如不好好醫治,10天左右會死亡。
大變形蟲
這種病原蟲的傳染媒介是蒼蠅和食物;播散傳染的蟲是正在作殼休息的包囊,包囊的抵抗力很強,在糞便里可以活到12天以上,在水裡可以活到30天以上。若水中細菌多、溫度高,則變形蟲的包囊生活的時期短。從我們這裡可以了解到,如果公共衛生工作能夠很好的處理糞便是可以令它減少繁殖力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