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帖宋拓本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宋代大觀年間(1107-1110年),徽宗趙佶因王著編次的《淳化閣帖》標題多誤,而且版已損裂,特出內府所藏真跡,命龍大淵等改定編次,重摹上石。字行高於《淳化閣帖》兩寸。中間標題由蔡京書寫,每卷末刻款:“大觀三年(1109年)正月一日奉聖旨摹勒上石。”因帖石置太清樓,故又稱太清樓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觀帖宋拓本
  • 館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 年代:送遞宋代
  • 別稱:太清樓帖
大觀帖是歷代法帖。第一卷為歷代帝王書,後二、三、四卷為歷代名臣法帖,第五卷為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為王羲之書,九、十卷為王獻之書。摹刻精良,草書的起訖轉折、迴旋進退表現得準確、婉健,鋒勢飛動,神彩射人,較《淳化閣帖》更勝一籌。此帖初拓本除皇帝賜與外另不可得,故難以流傳。宋拓本至今存世只有數本。
故宮收藏有聊城楊紹和舊藏本,存二、四、六、八、十各卷的部分帖,合裝成三冊。墨色黝黑,麻紙,宋拓每頁縱32.4cm,橫20.7cm。前有文徵明、祁寯藻題簽,後有孫毓文、楊紹和,崇恩、王拯、吳盡忱等題跋以及“范大澈圖書印”、“浯溪吳氏華澄閣全石”等鈐印多方。
除此之外,故宮另藏大觀帖第二、四、五卷,為李宗瀚舊藏。中國歷史博物館有第七卷,南京大學有第六卷。累經塵劫,太璞不完;墨林星鳳,唯此而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