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血藤(中藥)

大血藤(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血藤,中藥名。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Rehd.et Wils.的乾燥藤莖。秋、冬二季採收,除去側枝,截段,乾燥。分布於我國黃河流域、秦嶺及以南各地。具有清熱解毒,活血,祛風止痛的功效。用於腸癰腹痛,熱毒瘡瘍,經閉,痛經,跌扑腫痛,風濕痹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血藤
  • 別稱:血通、紅藤、血藤、檳郎鑽、大血通、大活血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毛茛目
  • :木通科
  • :大血藤屬
  • :大血藤
  • 分布區域:分布於我國黃河流域、秦嶺及以南各地
  • 採收時間:秋、冬二季採收
  • 用量:9~15g
  • 毒性:無毒
  •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禁忌,炮製,採集加工,炮製方法,生理特性,生長環境,性狀鑑別,藥材性狀,飲片性狀,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藤莖。

性味

味苦,性平。

歸經

歸大腸、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活血,祛風止痛。

主治

用於腸癰腹痛,熱毒瘡瘍,經閉,痛經,跌扑腫痛,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

9~15g。

禁忌

孕婦慎服。

炮製

採集加工

秋、冬二季採收,除去側枝,截段,乾燥。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生理特性

落葉木質藤本,長達到10餘米。藤徑粗達9厘米,全株無毛;當年枝條暗紅色,老樹皮有時縱裂。三出複葉,或兼具單葉,稀全部為單葉;葉柄長與3-12厘米;小葉革質,頂生小葉近棱狀倒卵圓形,長4-12.5厘米,寬3-9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漸狹成6-15毫米的短柄,全緣,側生小葉斜卵形,先端急尖,基部內面楔形,外面截形或圓形,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乾時常變為紅褐色,比頂生小葉略大,無小葉柄。總狀花序長6-12厘米,雄花與雌花同序或異序,同序時,雄花生於基部;花梗細,長2-5厘米;苞片1枚,長卵形,膜質,長約3毫米,先端漸尖;萼片6,花瓣狀,長圓形,長0.5-1厘米,寬0.2-0.4厘米,頂端鈍;花瓣6,小,圓形,長約1毫米,蜜腺性;雄蕊長3-4毫米,花絲長僅為花葯一半或更短,藥隔先端略突出;退化雄蕊長約2毫米,先端較突出,不開裂;雌蕊多數,螺旋狀生於卵狀突起的花托上,子房瓶形,長約2毫米,花柱線形,柱頭斜;退化雌蕊線形,長1毫米。每一漿果近球形,直徑約1厘米,成熟時黑藍色,小果柄長0.6-1.2厘米。種子卵球形,長約5毫米,基部截形;種皮,黑色,光亮,平滑;種臍顯著。花期4-5月,果期6-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深山疏林,大山溝畔肥沃土壤的灌木叢中;有栽培。分布於我國黃河流域、秦嶺及以南各地。

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

本品呈圓柱形,略彎曲,長30~60cm,直徑1~3cm。表面灰棕色,粗糙,外皮常呈鱗片狀剝落,剝落處顯暗紅棕色,有的可見膨大的節和略凹陷的枝痕或葉痕。質硬,斷麵皮部紅棕色,有數處向內嵌入木部,木部黃白色,有多數細孔狀導管,射線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澀。

飲片性狀

為類橢圓形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粗糙。切麵皮部紅棕色,有數處向內嵌入木部,木部黃白色,有多數導管孔,射線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