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酸藤子

大葉酸藤子

大葉酸藤子,中藥名。為紫金牛科植物大葉酸藤子Embelia subcoriacea (C. B. Clarke) Mez的果實。分布於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具有驅蟲之功效。常用於蛔蟲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葉酸藤子
  • 別稱:大葉十八症、大雞母酸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報春花目
  • :紫金牛科
  • :酸藤子屬
  • :大葉酸藤子
  • 分布區域:廣西、貴州、雲南
  • 採收時間:秋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果實。

性味

味甘、酸,性平。

歸經

歸大腸經。

功效

驅蟲。

主治

用於蛔蟲病。

相關配伍

治蛔蟲病:大葉酸藤子、苦楝皮各6-9g,水煎服。(《新編中草藥圖譜及常用配方6》)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研末。

採集加工

秋季採收成熟的果實,除去雜質,曬乾。

形態特徵

大葉酸藤子:又名近革葉酸藤果。攀援灌木或小喬木狀,高3-5m。枝條多少具瘤或皮孔。葉互生,葉柄長1-1.5cm,葉片革質或堅紙質,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8-15cm,寬3.5-6.5cm,先端急尖或突然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具腺點,有時腺點伸長呈碎髮狀,並從中脈與側脈平行向兩側放射,背面中脈隆起,側脈很多。總狀花序,著生於去年無葉小枝葉痕上,長3-5cm,幼時被微柔毛,基部具苞片;花梗長約5mm,多少被微柔毛;小苞片狹披針形或倒戟形,具疏緣毛;花4數,長約3mm;萼片卵形至三角形,稀廣卵形,具緣毛,多少具腺點;花瓣淡綠色或黃白色,分離,卵形或長圓狀卵形,裡面密被微柔毛,具緣毛,多少具腺點;雄蕊在雄花中超出花瓣,花葯背部具腺點,雌蕊退化;雌花未詳。果扁球形,直徑0.8-1cm,稀達1.3cm,深紅色,具密腺點,具縱肋,宿存萼反卷。花期4-5月,稀8月,果期9-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400-2300m的山坡疏林或密林中。分布於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果實扁球形,直徑約1cm,深紅色,具密腺點及縱肋,宿存萼反卷。乾後顯棕綠色。氣微,味酸、甜。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果:有驅蛔蟲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