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通寶

大義通寶

元末起義將領陳友諒於至正二十年(1360年)殺其頭目徐壽輝,而於湖北武昌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並鑄“大義通寶”。依天啟、天定錢制,分小平、折二、折三三等,銅色紅褐,製作稍遜,泉界素有“精天定,爛大義”之說。“大義通寶”四字楷書,直讀,光背無文。徑分別為2.3、2.7、3.1厘米,規格工整,然略小於天啟、天定錢,存世較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義通寶
  • 現狀:大義通寶鑄量較豐
  • 地區歷史:元末社會動盪不安
  • 價值:小平市場價格在2000元左右
歷史背景,現狀,地區歷史,

歷史背景

公元1360年,徐壽輝部將陳友諒殺主奪位,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漢,改元大義,在此期間(公元1360年-1361年)鑄造大義通寶。

現狀

大義通寶鑄量較少,傳世品更少。小平市場價格在3000元以內,折二、折三市場價格在5000元左右。

地區歷史

“大義通寶”鎮庫錢 元末社會動盪不安,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發生,先後出現了幾派割據勢力,他們都獨自稱王,紛紛鼓鑄發行自己的貨幣,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多種農民起義貨幣同時出現的局面。其中有張士誠一派勢力占據蘇州一帶,國號大周,年號天佑,鑄有“天佑通寶”錢;韓林兒一派勢力割據安徽亳州一帶,國號宋,年號龍鳳,鑄有“龍鳳通寶”錢;徐壽輝一派勢力割據湖北一帶,國號天完,年號治平,後又改元天啟,鑄有“天啟通寶”錢,第二年又改稱天定,另鑄“天定通寶”錢;朱元璋一派勢力占據南京,自稱吳王,鑄有“大中通寶”錢。在徐壽輝一派勢力中,其部將陳友諒崛起壯大很快,控制了天完政權,自稱漢王,對其構成很大威脅,後來陳友諒索性殺了徐壽輝,自立為帝,改國號漢,年號大義,鑄有“大義通寶”錢。 元末農民起義軍各派勢力所鑄的錢幣,大多鑄工精良,文字優美。由於鑄造時間短,流通範圍小,發行數量有限,流傳至今的上述錢幣已經十分稀少,因而顯得尤其珍貴。 從陳友諒鑄造的錢幣可以看出,他在元末確實具有一定實力。不過陳友諒一派政治勢力,並不是真正代表農民利益,支持他的人多是地主階層,因為如此,他才能在經濟上獨自鑄錢,並且能鑄造如此精美的鎮庫錢。但陳友諒在爭權奪利的鬥爭中積怨甚多,本性狂妄,野心十足,一心想當皇帝,先是投靠徐壽輝的紅巾軍,捧其為漢王,後來又殺掉徐壽輝,自己迫不及待地登上王位,他定年號大義,實際上是不仁不義。1361年,同樣想當皇帝的朱元璋與之交戰,打了三年未能將陳友諒消滅。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鄱陽湖陳友諒展開一場生死決戰,陳友諒數百戰船被燒,重演了一場“火燒赤壁”的歷史劇,後來在九江口的戰鬥中,陳友諒不幸被流矢射中而死。
大義通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