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藤

大紅藤

大紅藤,為落葉木質藤本植物,複葉,三出,互生,聚合果。分布於中國中東部,中南半島北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紅藤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毛茛目
  • :木通科
  • :大血藤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炮製方法,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項,各家論述,

形態特徵

大血藤,異名:血藤(《本草圖經》),紅皮藤(《任城日記》),千年健(《簡易草藥》),大活血(《植物名實圖考》),五花血藤(《貴州民間方藥集》),紅藤、赤沙藤(《浙江中藥手冊》),蕨心藤(《廣西中獸醫藥植》),活血藤、血通、血木通(《中藥志》),穿尖龍、半血蓮、過血藤、血灌腸、花血藤(《湖南藥物志》),黃梗藤、八卦薛、黃雞藤、血陳根、紅牛鼻陳(《閩東本草》),山紅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五花七、五花血通、大血通(《陝西中草藥》),紅血藤、黃省藤、魚藤、紅菊花心(《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莖藤類 ,長達10m。莖圓柱子形,褐色扭曲,砍斷時有紅色液汁摻出。三出複葉互生;有長柄;中間小葉倒卵形,長7-12cm,寬3-7cm,側生小葉較大,斜卵形,先端尖,基部兩側不對稱。花單性,雌異株,總狀花序出自上年生葉腋基部,長達12cm,下垂;萼片6;花瓣6,黃色;雄花有雄蕊6個,花瓣對生;雌花有退化雄蕊6個,心皮多數,離生,螺旋排列,胚珠1粒。漿果肉質具果柄,多數著生於一球形花托上。種子卵形,黑色,有光澤。花期3-5月,果熟期8-10月。
大紅藤大紅藤

生長環境

生於深山疏林、大山溝畔肥沃土壤的灌木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南及陝西、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大紅藤大紅藤

主要價值

炮製方法

用水浸泡,洗淨泥屑,潤透,切片,曬乾。

性味歸經

苦;平;無毒
肝;大腸經
大紅藤大紅藤

功能主治

解毒消癰;活血止痛;祛風除濕;殺蟲。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酒煮、浸酒。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注意事項

孕婦慎服。

各家論述

1.《本草圖經》:攻血,治血塊。
大紅藤
2.《簡易草藥》:治筋骨疼痛,追風,健腰膝,壯陽事。
3.《中藥志》:祛風通經絡,利尿殺蟲。治腸癰,風濕痹痛,麻風,淋病,蛔蟲腹痛。
4.《湖南藥物志》:通經補血,強筋壯骨,驅蟲。治跌打損傷,風濕疼痛,血暈,血淋,筋骨疼痛,瘡癤,血絲蟲病。
5.《閩東本草》:治心腹絞痛,赤白痢疾。
6.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肢節酸痛,麻木拘攣,水腫,血虛頭昏。
7.《陝西中草藥》:抗菌消炎,消腫散結,理氣活血,祛風殺蟲。治闌尾炎,月經不調,崩漏,小兒疳積,蛔蟲、蟯蟲症。
8.《植物名實圖考》:大血藤,今江西廬山多有之。蔓生,紫莖,一枝三葉,宛如一葉擘分,或半邊圓,或有角而方,無定形,光滑厚韌。根長數尺,外紫內白。有菊花心,掘出曝之,紫液津潤。浸酒一宿,艷紅如血。
摘自《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