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籽蒿(菊科蒿屬的植物)

大籽蒿(菊科蒿屬的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籽蒿(學名:Artemisia sieversiana Ehrhart ex Willd.)是菊科,蒿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根垂直,狹紡錘形。莖單生,直立,高可達150厘米,分枝多;莖、枝被灰白色微柔毛。下部與中部葉片寬卵形或寬卵圓形,兩面被微柔毛,裂片常再成不規則的羽狀全裂或深裂,頭狀花序大,多數,半球形或近球形,總苞片長卵形或橢圓形,中肋綠色,邊緣狹膜質,內層長橢圓形,花序托凸起,半球形,有白色托毛;花冠狹圓錐狀,花柱線形,花冠管狀,花葯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花柱與花冠等長。瘦果長圓形。6-10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朝鮮、日本、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克什米爾地區及俄羅斯等都有。廣布於溫帶或亞熱帶高山地區。中國自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至四川、貴州、雲南及西藏等省區有分布,山東、江蘇等省有栽培;東北、華北、西北省區分布在海拔500-2200米地區,西南省區最高分布到海拔4200米地區,多生於路旁、荒地、河漫灘、草原、森林草原、乾山坡或林緣等,局部地區成片生長,為植物群落的建群種或優勢種。

大籽蒿嫩枝及花序較多,牧民打貯的野乾草,牲畜從中挑食其花序及枝葉。大籽蒿主要用來調製乾草,作牲畜冬季貯備飼料。大籽蒿含揮髮油,並含內醋類及薁類物質。民間入藥,有消炎、清熱、止血之效;高原地區用於治療太陽紫外線輻射引起的灼傷。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特性,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一、二年生草本。主根單一,垂直,狹紡錘形。莖單生,直立,高50-150厘米,細,有時略粗,稀下部稍木質化,基部直徑可達2厘米,縱棱明顯,分枝多;莖、枝被灰白色微柔毛。下部與中部葉寬卵形或寬卵圓形,兩面被微柔毛,長4-8(-13)厘米,寬3-6(-15)厘米,二至三回羽狀全裂,稀為深裂,每側有裂片2-3枚,裂片常再成不規則的羽狀全裂或深裂,基部側裂片常有第三次分裂,小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10毫米,寬1-1.5(-2)毫米,有時小裂片邊緣有缺齒,先端鈍或漸尖,葉柄長(1-)2-4厘米,基部有小型羽狀分裂的假託葉;上部葉及苞片葉羽狀全裂或不分裂,而為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無柄。
大籽蒿大籽蒿
頭狀花序大,多數,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徑(3-)4-6毫米,具短梗,稀近無梗,基部常有線形的小苞葉,在分枝上排成總狀花序或復總狀花序,而在莖上組成開展或略狹窄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近等長,外層、中層總苞片長卵形或橢圓形,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無毛,中肋綠色,邊緣狹膜質,內層長橢圓形,膜質;花序托凸起,半球形,有白色托毛;雌花2(-3)層,20-30朵,花冠狹圓錐狀,檐部具(2-)3-4裂齒,花柱線形,略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鈍尖;兩性花多層,80-120朵,花冠管狀,花葯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上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有短尖頭,花柱與花冠等長,先端叉開,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長圓形。花果期6-10月。
大籽蒿植株大小,葉形狀,頭狀花序大小,排列方式等變異大。有的學者曾分為若干變種或變型。據作者在西北、華北、東北及西南考察並結合標本研究,發現這些變異乃是生長在不同生態環境中所產生的體態變異,甚至在同一小區域裡也常出現其變異,如在水濕條件好的環境裡,其植株高可達1.5米,植株各部分近無毛,葉長可達6-13厘米,寬4-15厘米,其小裂片寬可達3-4毫米,頭狀花序在莖上排成開展的圓錐花序;而在乾燥的環境裡生長的植株通常矮小,高20-30厘米,植株各部分被毛多,葉小,長4-5厘米,寬3-4厘米,其小裂片亦狹窄,寬僅1-2毫米,頭狀花序小,在莖上排成狹窄的圓錐花序。等,這些特徵在小區域內隨水濕條件呈過度性變化,同樣能觀察到其特徵也有過度性的變化。所以前人建立的變種與變型均應予以歸併。
大籽蒿大籽蒿

生長環境

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省區生長在海拔500-2200米地帶,西南省區最高生長在到海拔4200米地帶,多生於路旁、荒地、河漫灘、草原、森林草原、乾山坡或林緣等,局部地區成片生長,為植物群落的建群種或優勢種。

分布範圍

分布於朝鮮(北部)、日本(北部)、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北部)、克什米爾地區及俄羅斯等都有。廣布於溫帶或亞熱帶高山地區。中國自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至四川、貴州、雲南及西藏等省區有分布,山東、江蘇等省有栽培。

生長特性

大籽蒿種子小,千粒重0.15克,在25-30℃溫度下,24小時即可發芽,在一定溫度範圍內,發芽率隨溫度升高而增高,發芽速度加快。0-5℃,發芽率為10%,需24天,10-15℃,達83%,需12天,20-25℃,達84%,只需8天。當溫度上升至25-30℃時,發芽率則降至49%,35℃,發芽率只27%。在海拔1650米的中國天山北坡種植,4月18日播種,5月14日出苗,6月25日進入分枝期,從播種到出苗需26天,出苗到分枝需42天。分枝期一般有9片真葉,平均每出1片真葉需4-6天。當年一直處於葉簇階段。一邊長出新葉,一邊基部老葉片枯死。
大籽蒿大籽蒿

繁殖方法

土地應進行秋翻,整地要細碎平整,翻前最好施腐熟的廄肥.播種時間:最好臨冬播種,待第二年雪化後即可萌發。如當年播種,可於化雪前播於雪上,等到雪化後,種子即可隨雪水下滲。早春氣溫較低,蒸發量小,有利於種子發芽出苗。大籽蒿種子千粒重僅0.15克,只能播於土表,覆土超過1厘米,不易出苗。
大籽蒿大籽蒿
播種量:收草用的宜密植,使主莖不致過粗,以利牲畜利用。每畝以7000株計,種子每畝1.5克即可,但因種子小,播於土表,成株率低,實際播量應提高到5克以上。

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鋤草,苗期長,最怕雜草,要求頭年進行秋耕,最好在7-8月翻耕,以消滅雜草,灌水,在年降水388毫米的地區,雨量集中於5-6月,有利於大籽蒿的生長,不灌水即可獲得較高的產草量。當大田栽培,分枝後植株生長快,應進行灌溉。
大籽蒿大籽蒿
收割:牧草應在現蕾期進行,過晚植株粗老。如收籽用,當80%種子成熟即可收割,過晚種子易脫落。

主要價值

飼用:大籽蒿嫩枝及花序較多,花序加嫩枝和種子重量占植株總重的75.8%。青鮮狀態下,因有苦味,牲畜不願食,但打霜死亡以後,直至冬季,不刈割的植株,其花序及嫩枝,牲畜(羊、牛)能全部吃掉。牧民打貯的野乾草,牲畜從中挑食其花序及枝葉。大籽蒿主要用來調製乾草,作牲畜冬季貯備飼料。
藥用:含揮髮油,並含內醋類及薁類物質。民間入藥,有消炎、清熱、止血之效;高原地區用於治療太陽紫外線輻射引起的灼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