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蟶

大竹蟶

貝殼長,達14厘米,一般殼長為殼高的4~5倍。亮口緣與腹緣平行,只在腹緣中部稍向內凹。殼頂位於殼的最前端,殼前緣截形,後端圓。兩殼合抱呈竹筒狀,前後兩端開口。殼質薄脆。殼表光滑,被黃褐色殼皮,有時有淡紅色彩帶。生長線明顯,沿後緣及腹緣方向排列。殼內面白色或稍帶紫色,可見淡紅色彩帶。鉸合部小,兩殼各具主齒一枚。長竹蟶與大竹蟶近似,其主要區別是貝殼極延長,殼長為殼高的6~7倍,殼薄,兩殼相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竹蟶
  • 拉丁學名:Solen grandis
  • 別稱:竹蟶
  • :動物界
  • :軟體動物
  • :雙殼
  • :真瓣鰓
  • :竹蟶
  • :竹蟶
  • :大竹蟶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經濟價值,營養成分,

形態特徵

貝殼長,一般殼長為殼高的4~5倍。兩殼抱合呈竹筒狀,前後開口。殼頂位於最前端,殼的背腹緣平行。貝殼表面凸出。並被有1層發亮的黃褐色外皮。表面平滑無放射肋,生長線明顯。有時有淡紅色的彩色帶。貝殼內面白色或可見到淡黃色的彩帶。兩殼各具1個主齒。足部肌肉特別發達,前端尖,左右扁,水管短而粗。體末端具觸手,表面有黑白相同的花紋,外套肌底部有一條黑色的色素帶足細長呈柱狀。
大竹蟶大竹蟶

分布範圍

產地及產期: 南北沿海均有分布,不少地方已進行人工養殖。

經濟價值

大竹蟶和長竹蟶個體肥大,足部肌肉特別發達,味極鮮美,入藥有滋補、通乳功效,是我國重要的經濟貝類。蟶子,學名縊蟶,屬軟體動物系,真瓣鰓綱,真瓣鰓目、竹蟶科。貝殼脆而薄,呈長扁方型,自殼頂腹緣,有一道斜行的凹溝,故名縊蟶。
縊蟶是出口品種,其英文名為 Razor clam。
註:根據《 福建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野生的大竹蟶為福建省重點保護水上野生動物,如果發現可以向當地漁政管理部門舉報。

營養成分

大竹蟶軟體部分中粗蛋白含量為82.70 % (乾基), 乾物質中水解胺基酸總量為81.21 %, 其中必需胺基酸為27.22%, 占胺基酸總量的33.52%;胺基酸價為68, 第一限制胺基酸為纈氨酸(1973 年FAO/ WHO 標準);游離胺基酸中6 種呈味胺基酸含量豐富,占游離胺基酸總量的81.09%;EPA 和DHA總量占脂肪酸的34.90%;礦物質含量豐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