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真角鹿

真角鹿最初由發現於德國斯坦海姆地點的鹿化石所命名。在中國也曾發現過這個屬的一些種,但均為一些脫落的鹿角及牙齒,沒有與鹿角相連的頭骨發現。這次發現的一對角的角柄基部雖受損,但仍保留著清楚的斷茬接面,與同一地點發現的頭骨上的斷茬接面吻合,角的長度及與頭骨的位置關係得以保留。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真角鹿
最新發現,形態特徵,

最新發現

我國科學家在甘肅發現了大真角鹿的化石。這是迄今已知的個體最大的麂類動物,距今約800萬年。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侯素寬博士,在國際刊物《動物分類學》上發表文章,介紹了在我國甘肅省臨夏盆地晚中新世地層中發現的一個真角鹿新種——大真角鹿。

形態特徵

新種大真角鹿是已知最大的麂類動物。其角柄長且粗壯,主枝長,向後向內彎曲,至末梢向外後彎曲。
在有角鹿類化石特別是早期鹿類化石的研究中,最令古生物學家頭疼的就是頭骨與角的分離。鹿類角的結構和形態,例如角環的有無、角柄的長短和斷面的形態、角在頭骨上的著生位置及方向等,在不同的演化支系中變化很大。早期單純根據角所建立的許多鹿類的屬、種都有複雜多變的分類歷史,而這類問題的最終解決大多要靠帶角頭骨的發現而完成。侯素寬博士根據新材料所做的支序分析,首次建立了包括真角鹿各個種以及該屬與其它具雙叉型角的鹿類的詳細譜系。形態對比和支序分析結果表明,大真角鹿比該屬的任何已知種都更進步;真角鹿屬與麂屬具有比較近的親緣關係,為麂類中較進步的類型,但均保留了較長的角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