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營村(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大營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營村位於河南省西部,秦晉豫三省交界,此地東望崤山,西臨函谷,南映伏牛,北臨黃河。在上個世紀50年代,大營村就躋身於全國農業先進單位行列,周總理和彭德懷元帥曾一塊兒親臨視察過,1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友人也曾慕名來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營村
  • 地址:河南省西部秦晉豫三省交界
  • 地理環境:東望崤山西臨函谷南映伏牛北黃河
  • 曾用名:鵝池村
概況,“文化村”,大營麻花,地圖信息,

概況

是一個有天險、有雄關、有青山、有大河的地方。早
大營村古時叫鵝池村,明代駐軍在此紮營盤寨,屯軍將領劉俊卿、李華六以軍功受封定居此地,成為名門望族,隆慶三年(1569年)改稱大營村。村民大多數為歷代移民,來自全國7省40多個地市縣,還有阮姓來自越南,各地百業相匯,能人輩出,經濟富裕,文化先進。全村萬餘口人,是全縣人口最多的一個村。
大營村曾以棉花、厚重的文化聞名全國。1958年4月24日周恩來總理視察大公社,在水利工地勞動,為興建的水庫題名。社長陳啟生作為全國勞動模範曾到北京參加國慶典禮,到周總理家做客。
周恩來總理視察大營紀念館坐落在陝縣大營鎮大營村中心,距三門峽市區20公里。該館落成於1977年,主體建築連同外賓接待室和綜合展覽館,總面積為2360平方米。館內陳列有1958年4月24日周恩來總理視察大營時的照片和有關實物,還有彭德懷、習仲勛及河南、山西、陝西三省黨政負責人陪同周恩來總理視察時的照片。紀念館常年開放。

“文化村”

大營久有“文化村”盛譽,多次被評為全國先進文化集體。村建有教學設施先進,投資230萬元建起了總面積18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60平方米的“大營村兒童文化園”。經國家文化部檢查驗收,1995年被國家八個部委聯合授予全國首批“國家級蒲公英農村兒童文化園”,獎贈韓國進口麵包車一輛。2000年,投資130萬元,建成可容納5000名觀眾的集文化、娛樂、體育、商貿為一體的“大營文體中心”。村民俱樂部有周總理紀念館、影劇院、遊藝室、農民技術學校、圖書閱覽室、“金水河畔”小報、黑板報組、剪紙組、書法美術組、象棋組、通訊報導組、業餘文藝團體、籃球隊、桌球隊、秧歌隊等。活動骨幹3000餘人。大營社火,聞名豫西,連年的春節及重大慶典活動,村委都組織數千人的社火隊伍,舉行聲勢浩大的社火表演。舉辦了河南省農民慶豐收籃球賽。少兒演員編排的節目晉京到中南海匯報演出,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姜春雲等出席觀看,並和小演員合影留念。隨著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村民生活日漸富裕。

大營麻花

大營麻花始於清朝,距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其獨特的配料和口感,有別於天津、山西、陝西等地麻花,成為享譽晉、陝、豫“金三角”地區極具特色的傳統食品。其基本配料為精面、食鹽、雞蛋、糖等,分為甜、鹹兩種,均為硬面和就,具有“香、酥、脆”之特點。
傳說,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慈禧太后德宗光緒帝由西安迴鑾北京,路過大營,品嘗了大營麻花,讚不絕口,稱其“香”、“酥”、“脆”,賜為貢品。當晚,德宗光緒皇帝準備進膳,一小太監不慎摔了一跤,盤子上的麻花掉在地上,全碎了。後來,當地便流傳開了,“掉在地上撿不起來的,這才是真正的大營麻花……”
大營麻花以含水量多少,又可分為軟、硬兩種。初期,大營製作的麻花全屬“軟面型”。十九世紀中葉,大營村又創製了“硬面”麻花。解放後,大營麻花三門峽市飲食服務公司廚師蔡天貴改進,製作技術和配料工藝大為提高,形成獨具一格的“三門峽麻花”。這種麻花長尺許,色澤柿紅透亮,有稜角,香甜可口,黃焦酥脆,久放而不乾,營養價值較高;1960年,周恩來總理視察三門峽,品嘗後風趣地說:“這麻花沒有牙的人也可以吃噢!”

地圖信息

地址:三門峽市陝州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