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歷代帝王圖

大清歷代帝王圖

《大清歷代帝王圖》是由我國當代著名滿族書畫藝術家尚海先生所創作,全圖總計16幅,分別為:誓師祭天、西征獲璽、燕京品蘭、寒林圍獵、養心觀劍,......該作品集藝術、史學、文物諸方面價值為一體,堪稱為中華“國寶級”的藝術珍品。

基本介紹

  • 書名:大清歷代帝王圖
  • 作者尚海
  • 類別:藝術珍品
作品簡介,作品評論,作品作者,創作散記,

作品簡介

《大清歷代帝王圖》全圖總計16幅,分別為:誓師祭天、西征獲璽、燕京品蘭、寒林圍獵、養心觀劍......該作品是由我國當代著名滿族書畫藝術家尚海先生所創作,作品集藝術、史學、文物諸方面價值為一體,堪稱為中華“國寶級”的藝術珍品。

作品評論

《大清歷代帝王圖》跋
—— 靜觀尚海君之畫作《大清歷代帝王圖》有感
撰文/王鐘翰
愛新覺羅·啟驤先生為尚海畫作題識(1993年)愛新覺羅·啟驤先生為尚海畫作題識(1993年)
尚海先生為〈大清歷代帝王圖〉作滿文題名尚海先生為〈大清歷代帝王圖〉作滿文題名
滿族為祖國民族大家庭成員中的佼佼者之一。以愛新覺羅一家為首曾在中國大地上建立起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統治時間(包括入關前的後金國)長達296年之久,歷代滿族帝王共有十二個。
有清一代,適值長達2~3000年中國封建社會的晚期,由於當時正處在封建制上升時期的滿族的加入,對延長中國封建社會的歲月增添了新的血液。經過清初數十年的休養生息,國力之增強,疆域之擴展,人民之富庶,於是出現了“康乾盛世”,凌駕乎中國歷代封建王朝只有過之而無不及。當時的中國似雄踞歐亞列強之首,為世界各國所公認。清代在鞏固和發展祖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和維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主權與領土完整諸方面,滿族廣大人民包括歷代帝王在內均做出了不可低估的歷史性功勳和貢獻。
入關以前為清太祖努爾哈齊與清太宗皇太極父子征討關外女真各部、統一東北三省之時,其厲兵秣馬,國富力強,為日後入主中原奠定了堅實基礎。
清前期鼎盛時期,當推康、雍、乾三朝,史稱“康乾盛世”,近140年。三位皇帝均能“勵精圖治”、“乾綱獨斷”,而以“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為家法,嚴於律己,身體力行,遂使國運昌盛,百業俱舉,萬象更新,豈偶然哉?
自嘉、道兩朝以降,各帝故步自封,不克振作,而朝綱旁落,腐朽敗壞,上行下效,頹廢成風,不堪挽救,以致朝野各種矛盾迭起,民怨加劇,國勢日衰,乃大勢所趨,事理之必然也。
清後期鹹、同、光、宣四朝,每況愈下,而各帝多年幼繼位,權落母后之手,後黨專橫,朝野傾軋,不可終日;加之外患日亟,革命黨興,清王朝近300的統治終遭覆滅。此亦歷史發展規律之必然,固不必為之諱也。
清代十二帝固不可等量齊觀,然並列而論,終不失為清王朝發展史上代表人物的縮影和焦點寫照。頃者滿族學子尚海君為當代青年有為之畫家,潛習清史有年,偶亦過我問業。今將美術與歷史合二為一,創作出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之畫作《大清歷代帝王圖》,再現有清一代重要人物十二帝的本來面目。尚君既嗜愛新覺羅家族的畫作,復承末代皇帝溥儀之胞弟溥傑生前的觀賞,並欣然命筆為之題識,則不啻為此巨幅畫作增輝數十百倍。
大清歷代帝王圖》融合藝術、史學、文物為一體,無疑諸方面之價值既巨且廣,而淺學陋識如予,固不能預測其價值若何,然慧眼人一見,自必有識其為連城之價,紙貴洛陽者,可斷言也。
1994年6月於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滿學研究所
【註:王鐘翰先生是中國當代國家級的“終身教授”,生前曾被國際學術界公譽為“中國清史泰斗”,2007年12月12日仙逝,享年95歲高齡。
此篇短文是王教授在81歲時,為自己的“編外學生”(即:王老先生授業時未在學校‘註冊入室’的博士研究生)尚海之代表性美術作品《大清歷代帝王圖》所精心撰寫的“畫跋”。
尚海在王鐘翰先生書房聆聽“清史”專業課尚海在王鐘翰先生書房聆聽“清史”專業課
王教授時任中央民族大學滿學研究所名譽所長,博士生導師;尚海則是該所里聘請的最年輕的滿學副研究員。】

作品作者

尚海先生,滿族,字兵翼、號雪龍、別號“杵玉齋主”,其滿語稱謂:瓦西坤·莫德利(Wacihun mederi)。他曾先後獲得“文學碩士”及“法學博士”學位。
尚海先生近照[於2008年在美國講學時]尚海先生近照[於2008年在美國講學時]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海外華人研究中心秘書長、教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中華文化學院特聘教授,系國家一級美術師、滿學研究員、高級記者尚海教授是中國當代最傑出的滿族書畫藝術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民族文化學者,曾在海內外多次舉辦“尚海書畫展”,倍受各界人士關注。
1959年12月25日,尚海出生於遼寧鳳城(其祖籍:遼寧海城),他是清初平南王尚可喜之後裔,其家族原隸屬於漢軍八旗之鑲黃旗籍。
大學時代的尚海,一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學習,並師從於徐悲鴻先生的弟子尚滬生教授。
而他的研究生時期,則是在中央民族大學的中國畫專業與滿族文化專業學習。這一時期,他在中國書畫專業上的導師有:中央民族大學金捷中教授、周秀清教授,南開大學的范曾教授,首都師範大學的歐陽中石教授,清華大學的袁運甫教授;在此期間,尚海在滿族文化專業上的導師是:中央民族大學的王鐘翰教授、趙展教授及季永海教授。
特別引人矚目的是,作為傑出的書畫藝術家和民族文化學者,尚海先生是中國當代唯一的一位能夠使用滿、漢雙語文字進行書法創作的書畫藝術家。另外,他也是中國少數民族中罕見的集藝術學、民族學、新聞學三項專業於一身的綜合性學者。
尚海與繪畫導師金捷中周秀清夫婦[1993年]尚海與繪畫導師金捷中周秀清夫婦[1993年]
尚海與書法導師歐陽中石在研討問題[1998年]尚海與書法導師歐陽中石在研討問題[1998年]

創作散記

三位一體”鑄丹青
——巨幅滿族皇史畫卷《大清歷代帝王圖》創作散記
撰 文 / 尚 海
《大清歷代帝王圖》是我的代表性美術作品,也是我在既往的“美術創作”生涯里所能經歷的最極度輝煌的藝術篇章。此幅鴻篇巨製,從構思到完稿歷經兩度春秋有餘,生動而藝術地再現出大清皇朝十二位滿族帝王的歷史形象及傳神容顏。為使這幅洋溢著滿族歷史風情的美術作品能夠融史學、文物、藝術三者為一體,在創作過程中,我耗費了足夠的心血和精力。實事求是地講,在我所創作的數百幅較好的美術作品中,這是我最賣力氣的傾心竭慮之作,甚至稱得上是“驚魂動魄”之筆,“空前絕後”之墨矣!本作品是對我自身綜合性藝術修養程度高低的一次大檢測與大展示……
一. 歷史與現實的思考
中國的封建社會有近三千年的漫長歷史歲月,而大清王朝則是處於封建社會的鼎盛後期且又滑向衰亡的尾聲階段。所以,清朝代表著中國封建社會全部發展過程中的頂點與衰點,其歷史的縱深含量已經超出了它自身的極限容量。況且,清王朝又是由中國的少數民族———滿族貴族所建立起的統一的封建王朝,這無疑對研究和解釋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歷史構成及發展脈絡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政治意義。
自春秋戰國以來,中國的歷史始終是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規律中向前發展,且多種民族成份越聚越廣。相互依賴和互相融匯的生存潮流,構成了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大中華”陣營。至清朝初年,多民族的、統一的“東方封建大帝國”業已形成定局。清王朝的歷史很長,從清太祖努爾哈赤1616年在赫圖阿拉城建立“後金”政權之時算起,到宣統皇帝溥儀1912年退位時為止,大清王朝在中國歷史上共生存了296年,並產生過12位封建帝王。
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統一整體,其中央政權的更迭也反映出這種民族性的變化。元代以前,中國的中央政權基本上掌握在漢族貴族的手裡;而元朝則是蒙古貴族執掌中央國政的時代,但其統治全國的時間尚不足百年;明王朝的中央政權又復歸到漢族貴族的手中,可是,此時的國家疆域幅度卻遠遠不如元朝時期的版圖遼闊。進入清朝,國家的中央政權由滿族貴胄愛新覺羅一族執掌,新政伊始,勵精圖治,國運日趨昌盛。平心而論:滿洲民族原本只是中國東北地區的一支弱小民族,是由明朝的建州女真部落發展起來的,一個諸方面實力都十分落後的漁獵民族,居然可以建立起統治全國的封建式帝國王朝,這一過程的本身就意味著滿族統治者當年所面臨的社會問題及執政考驗,都遠比以前的各個朝代要複雜得多,也艱難得多!
尚海教授書法作品:海上白雲][行草]尚海教授書法作品:海上白雲][行草]
清朝的鼎盛時期,歷經了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至乾隆初年,統治者已經平定了諸多的內亂和外患,中央“君主集權制度”已得到高度強化,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也相對緩和。此時的中國與鄰邦諸國的邊界相對穩定,商貿繁榮,外交通暢;中國的國內則是政治開明,文化活躍,經濟富足,軍事強悍。清王朝的國家有效疆域空前廣闊,當時的強盛國力曾位居歐亞地區之首,在很多方面都屬於世界先進行列。在國際上,大清帝國的影響力舉足輕重。應該說,在中華民族這一章的輝煌歷史上,滿族帝王與滿族人民曾共同書寫了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
當然,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折點的,中國的封建社會到達清朝晚期之時已經步入到了末端時光,其鼎盛的高潮期隨著乾隆時代的結束而消散,並逐漸轉向衰敗的封建社會終點。特別是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後,西方列強的大炮加煙槍”轟開了大清國的“天朝”之門,遂使古老的中國逐步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勢國家。
面對中華民族所遇到的這種千古未有的局勢變化,清朝的道光與鹹豐二帝表現出可憐的軟弱及無能,甚至演化成帝王“實權旁落”的悲劇。以後的同治、光緒、宣統三朝,皇權竟完全落入西太后慈禧的掌控之中。這位那拉氏掌管朝政近50年之久,她內阻自強之眾,外媚列強之魔,使清政府墮落成了“洋人的朝廷”,再加之朝中官僚階層日益腐敗,革命黨與民眾的反抗運動此起彼伏,終使清王朝的末日統治在辛亥革命的怒吼聲里被送進歷史的垃圾箱。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體系,也隨之變成了歷史的陳跡。
今天,我們重新來察看大清王朝的全部歷史進程和大清帝王的功過是非問題,要遠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清楚明晰得多,也客觀公正得多。
滿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在滿族帝王中曾出現過英明蓋世的強國君主,在中國歷史上大清王朝也曾是極度輝煌的盛世頂點之一。因此,若說“有清一代,功高唐宋”,其譽亦是恰好如實之語,並不為過也。
大清王朝的整個歷史演變進程是十分複雜而又井然有序的。但是,各代帝王的不同業績與生平寫照,卻是構成大清帝國歷史進程的焦點所在,甚至是表現滿族風情的文物縮影。因此,若能藝術而真實地再現出有清一代十二位滿族帝王的精神表象與容顏面目,無疑是對我國清史研究重點項目的一種形象化補充方式。
運用美術創作的形式去追記歷史人物,去描寫歷史事件,乃是一種新穎的學術性研究領地,更是一種辛苦的創造性勞動。這需要畫作的執筆者要把相當大的精力投入到史料研究領域中去,並設計出符合史料記載的人物造型及歷史場景。如何才能把藝術、史學、文物三者有機地融合為一體,鑄入到丹青之中呢?這是擺在我面前的一道新課題。
在閱讀清史之時,我產生了一種藝術創作的衝動與難以抑制的激情,並下意識地感覺到這是歷史、現實及未來所賦予斯人的使命。做為滿族的後繼之輩和當代學子,我必須完成這項前無古人的“雙術合一”的創作課題。
(註:“雙術”,是指“藝術+學術”的合成研究課題而言。)
二. 歷史與藝術的結合
面對大清王朝的十二位帝王在歷史上的輕重位置來說,那是絕不可以等量齊觀的歷史真實。但做為人物繪畫的藝術性再現,就必需給每位帝王以等量的展示空間來表現其自身的容貌個性及服飾特色。因此,對繪畫作者而言,就要設法從真實的歷史事件里去掘取最能表現出人物性格的故事瞬間來,再從中對當事人的精神氣質、時代裝束、典故環境等等內容進行整體性的塑造。而藝術家所“塑造”的這種“藝術真實”與人們日常生活里的“客觀事實”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所謂藝術家專業水平的高低之分及修養程度的深淺之別,就集中地體現在藝術家本人對這種“塑造能力”的掌握程度及發揮運用上。在閱讀了大量的清史文獻資料之後,十二位帝王的個性特徵已在我的心目中構成基本形象。接下來的程式,就是跑故宮博物院與北京圖書館,察看並感受和推想一下當年滿族帝王的生活氛圍及心境。儘可能多的收集到相關的歷史場景資料與文字描述情節……。還好,蒼天助我,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如願以償,收尋到了我所需要的各種圖片文字等等史料依據。幾經思忖與琢磨,幾度易稿並推敲,清代十二位帝王的“造像”在我腦海中日見清晰,且日臻完善。創作之時,只要我微合雙眼,似乎就能看見他們栩栩如生的身軀及容貌,帝王們依次排列在我的眼前,風雲變幻,漸漸組合成一幅幅壯觀與優雅並舉、剛毅與無奈同現的歷史圖卷……
尚海教授繪畫作品:[將軍吟][中國畫]尚海教授繪畫作品:[將軍吟][中國畫]
第一幅《誓師祭天》:1618年,在興京赫圖阿拉城裡,旌旗獵獵,人聲鼎沸,群情激昂。年屆六旬的(清太祖)努爾哈赤在此地聚眾祭天,他提出了著名的七大恨”,向大明王朝公開宣戰。從此,滿洲貴族在“後金國”里拉開了統一中華疆土的戰爭帷幕;
第二幅《西征獲璽》:1635年,(清太宗)皇太極的部下在西征蒙古地區時,招降了林丹汗之子額哲,獲取了元朝的傳國玉璽。此“國寶”竟驅使著44歲的皇太極雄心勃發,他廢除“可汗”位,登基“皇帝”位,改“後金”國號為“大清”。自此,愛新覺羅家族步入了“統一天下”的鴻圖大業之中;
第三幅《燕京品蘭》:1644年,清世祖順治皇帝揮師入關,進駐北京城,大清王朝從此開始君臨天下。順治帝是清王朝首位漢學修養高深的君主,他起用漢臣輔政,緩解民族矛盾;實行隨俗而治”方略,加之吏治比較清明。遂使大清天下在統一之後迅速穩定。可惜,這位“絕代聰明”的大清天子卻英年早逝,他病故時只有24歲。順治其人嗜好書法和古玩,尤愛蘭花,他是在群蘭的包圍中生活,在淡雅的蘭香里走完了自己年輕帝王的輝煌人生;
第四幅《寒林圍獵》:清聖祖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封建帝王之一。他在位61年,經歷過長期複雜的宮廷內外鬥爭,平定了三藩之亂,打敗了沙俄入侵,收復了寶島台灣,剿滅了各種分裂勢力,維護了國家的整體統一。縱覽康熙時代,中國的經濟迅速發展,跨入到繁榮昌盛的興旺階段。康熙皇帝的一生功勳卓著,他是名副其實的“馬上英雄”,更是圍獵高手。據記載:他所射殺的狼熊虎豹之數,位居中國歷代帝王之首。瞧,康熙大帝在嚴冬寒林里出獵的矯健身姿不正是他文治武功的力量象徵嘛!
第五幅《養心觀劍》:……
第六幅 ……
……
我縱筆揮毫,洋洋灑灑,描繪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滿族君王……
大清王朝的前期皇帝都頗有建樹之功且特色各異,很易於用“塑造藝術形象”的表現手段去完成人物的動態設計;而後期的皇帝卻是業績平平常常,甚至是毫無寸功寸德可言,其中尤以同治帝載淳與宣統帝溥儀為最差者。進入到此階段的創作內容,使我陷入了困境,我實在找不到恰如其分的繪畫語言及造型情節去表現帝王的無為之態。僅以同治皇帝為例,他是慈禧太后的獨子,6歲登基,17歲大婚,18歲親政,而19歲就病故於養心殿。同治的一生完全是在西太后的控制之下度過,其庸碌無為的程度可想而知。在無可奈何的思緒里,我只好選取了“同治大婚”的故事情節做為人物塑造的史料背景。也算是“歪打正著”之筆,若從全圖十二位帝王的整體造型設計與分別表達的故事內容來看,這位新婚的滿族帝王形象反倒具有一股別樣的民族風情和生活趣味。
筆墨寒來暑往,歷經兩度春秋,《大清歷代帝王圖》終於從我的手中問世了。該作品通篇所立足的創作思想是:
A. 從今人的心路狀態去展示古人的精神風貌;
B. 從藝術的追求角度去刻畫帝王的民族風情;
C. 從史料研究的學術方位去描繪大清天子的品行風範;
D. 從文物品級的高低程度去凝聚千年一脈的文人風格。
三. 歷史與文物的創造
文物是什麼?“文物”是歷代社會所遺留給人間的相對不朽的文化物品。這些“物品”在人類社會的文化發展史上是具有價值的東西,例如:建築、碑刻、書籍、武器、工具以及各種生活用品等等,而其中具有較高“收藏價值”的文物,應數藝術類的“人造珍品”為最。所謂“文物”,就是客觀歷史存在的活生生的實物見證。
天地在旋轉,時間在流逝,歷史在演進,朝代在更迭。而文物則表現出相對永久性的社會存在,因此,文物的諸方面價值總是顯示著“無窮”的份量。所以,對“文物”來說,尤其是對“文物藝術品”而言,它即可以是“分文不值”的棄物,又可以是“價值連城”的寶物。這其中的關鍵性因素,是取決於當代人們對該物件的“文化及學術”含量的定位如何。故而,在當代藝術界,只有那些能夠劃為歷史性文物的藝術品才不失為“載入史冊”的不朽傑作。那么,對具有真才實學的美術家來說,又何嘗不想把自己的代表性作品歸屬到“文物藝術品”的行列之中呢?!
《大清歷代帝王圖》所展示的繪畫內容是歷史性題材,僅就其“史料”方面的重量而言,無容置疑,它已經具有了史學上的寫真意義和滿學上的研究價值。那么,它自身所凝聚的“文物價值”又是何種份量呢?做為本圖的作者,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大清歷代帝王圖》是國寶級的、“空前絕後”的繪畫藝術孤品。
所謂“空前”,是指該作品所描繪的史實內容及其藝術形式而言。自辛亥革命以後,被推翻的清王朝總是處在遭受“批判”的位置上,好象晚清帝王的“腐敗無能”與那拉氏的“賣國求榮”即是整個有清一代的歷史縮影。更兼因末代皇帝溥儀退位之後,曾投靠到日本人的膝下,做了偽滿洲國的“兒皇帝”之故,遂引起了全國民眾的強烈憤慨和抗議!再加上國內外幾十年的戰亂襲擾,導致了中華全民族的教育水平直線下降,人們對中國近古歷史的常識性了解幾乎為零。由於大家普遍缺乏史學方面的知識,竟錯把對帝國主義列強的仇恨擴展到滿族貴族身上,進而又對整個大清王朝的近三百年天下產生了偏見,甚至是敵視的情緒。
從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再到1953年韓戰結束,推翻了封建王朝的國共兩黨及中國民眾又經歷了四十餘年的內外戰爭。在當時的社會環境狀態之下,要求人們對大清王朝的整體歷史內涵做出詳盡而公正的研究工作,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國內外的史學界在對清王朝歷史的研討方面出現了諸多的空白點。迄今為止,從美術創作的角度去研究和再現清代帝王階層的多方位生活概貌,《大清歷代帝王圖》乃是海內外藝術界的首創之舉。故此可以說,它既是史學與美術的有機結合,也是藝術與文物的雙重創造,更是“現代文人畫”中空前未有的 “補白性”新作。
另外,在整體畫面的藝術布局上,為強化該作品的民族性特色,我將滿文的“正字”帶入到畫面的題識之處,又把滿文的“篆字”定位到畫面的印章之內。如此構成了:形式為“滿漢合璧”,內容是“互相補充”的題款鈐印式樣,這在中國美術史上,亦屬於一種新穎的“空前未有”的藝術嘗試。
而所謂“絕後”,則是指中國當代滿學界的泰斗級名家對該作品的權威性“題名”與學術性“鑑賞”而言。
這其中最具有史料與文物價值的“題識”之筆,當首推末代皇帝溥儀之胞弟溥傑先生在觀賞到該畫作之後,於“壬申年孟冬”為畫作者所書寫的墨寶遺蹟,即:《大清歷代帝王圖》的開篇“題名”;
尚海與溥任先生弔唁同族胞兄溥傑[1994年]尚海與溥任先生弔唁同族胞兄溥傑[1994年]
其後應屬中國當今史學界的清史泰斗、國家級終身教授王鐘翰老先生在觀賞畫作之後所精心撰寫的珍品文章,即:《大清歷代帝王圖》的系尾“畫跋”;
再後要數滿族名人溥任先生與滿族著名書法家啟驤先生為該畫作再次題寫的畫名:大清歷代帝王圖。
1992年冬季,我還曾為《大清歷代帝王圖》題寫了《沁園春》一詞,並以單幅書法的形式排列於全圖的末端,其詞云:
“白水神賜,紅果天生,紫氣老城。籍十三鎧甲,罕王舉兵;口銜七恨,聚眾伐明。薩滸硝煙,凌河戰火,誓與朱家競雌雄。簮纓散,望八旗獵獵,勁卷清風。
金戈鐵馬橫行,定一統河山四海平。憶太宗聖祖,西征北討;福臨弘曆,文治武功;日暮途窮,鹹豐宣統,終致千年古廈傾。真無奈,看大江東去,晝夜奔騰。”
此首詞作是我在題畫詩詞中的代表性作品,詞中展示出有清一代的歷史畫卷:滿族民眾從小到大,由弱化強,波瀾壯闊,蔚為大觀;滿族帝王從無到有,由敗轉勝,盛極而落,迭盪起伏,令人驚嘆不已!
平心而論,《大清歷代帝王圖》一畫,是在諸多名人名家的共同參與之下,才完成了該作品的內在藝術質量與外在社會需求相匹配的雙重條件。才構成了進軍國際藝術品市場高端領地的獨特資格。也正是由於該作品全方位的綜合性因素所使然,才使《大清歷代帝王圖》自身煥發出不朽的誘人藝術光輝。
《大清歷代帝王圖》全卷是由16幅四尺整宣的立軸畫面組合而成。該作品合則統一成圖,分而獨立成章,其神韻彌滿,氣勢奪人。畫作者所採用的繪畫技巧,是以兼工帶寫的“小寫意”手法為主調,輔以淡彩濃墨潑之。其勾勒點染之巧,無不極盡清雅悅目之事。縱有奪魂攝魄之感,亦皆因人而宜。或凝於眉端,或藏於眼底,觀畫者在“諸位帝王”面前,自有其思緒飛揚的互動之態。
尚海教授與美國學術界的朋友在一起[2008年]尚海教授與美國學術界的朋友在一起[2008年]
星移斗轉,歲月悠悠。在滄海桑田的歷史發展中,我希望《大清歷代帝王圖》能先在我的刻苦努力之下,把史學、文物、藝術三者更好地融匯於一體,鑄入中國的丹青史冊之中;更希望《大清歷代帝王圖》能後在國際收藏家們的精心組織之下,註冊於世界名畫的行列之內,為中華民族的“現代文人畫”藝術大門,樹立起一座令世人嘆服的價值豐碑!
1994年10月寫於中央民族大學滿學研究所
【註:此篇文章曾在1995年7月發表於王鐘翰先生擔任主編的《滿學朝鮮學論集》之中,2008年1月尚海教授赴美國講學時,又曾略做修改,並定稿於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